夏允彝站在窗口侧耳静听,若有若无的轰鸣声似乎从北面隐隐传来,如果不是现在这个季节,他一定会以为这是行云布雨的雷霆之声。
“哐当。”杏花阁的门被人猛的打开了,夏允彝迅速的返身望去。
“瑗公,陛下要亲征了,你怎么还在这里发呆啊?大家都在真理堂内讨论这件事呢?”周钟正手中抓着一份报纸,急匆匆的闯了进来。
“陛下出征?你是怎么知道的?”夏允彝赶紧从窗口走了回来,急急的向周钟正发问道。
周钟正随手把手中的报纸递了过去,“今日的大明时报上都写着呢?奴酋黄台吉向京畿各州县发了一封公开信,说此番犯边是为了讨要一个公道。
陛下直接回了六个字,并决定御驾亲征,解救遵化地区的军民,把建奴赶出长城去。”
夏允彝取过报纸之后,便一目十行的阅读起了报上的内容。周钟正这时才有暇看了一眼房间的情形,正中的八仙桌上摆放着一叠文稿,有一张墨迹都还未干,显然是刚刚才写就的。
周钟正好奇的扫了一眼文稿的题目,文稿上写的是:驳复兴古学说,他扫了几眼内容,顿时脸色有些发白。
“瑗公,你写的这篇文章会不会太过得罪乾度兄了?复社现在在南方声势浩大,乾度兄更是被视为复社领袖,你这篇文章传播出去,下次见面须不好看了。”
夏允彝全神贯注的看着手中的报纸,口中随意的回道:“乾度兄的学问、人品,余都是极为钦佩的。
但是他主张兴复古学以救当世的观点,余是怎么也认同不了的。古人尚知刻舟求剑的道理,我等今人怎么还能再做这样的傻事?
古人所处的时代和现在所处的时代早就已经天差地别,古人所面对的问题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问题也相去甚远,如果还要再照搬古人的经验去解决当代的问题,那岂不是缘木求鱼?
西哲赫拉氏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中去。余对此话深以为然。古人之学用于陶冶性情,增广学识是不错的,但是亦步亦趋的学习古人解决当代问题,余以为是不妥的。
乾度兄自己走了弯路,余等从旁规劝倒也无需写文反驳。但乾度兄现在是复社之首,我辈士人之楷模,他的主张足以影响江南年轻士人的观点。
因此余不得不同他争论,免得更多人因此误入歧途。余以为,当代之事,必须由当代之人来解决。
我们应当依靠实学的研究发展,去了解脚下这个**,然后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埋头于故纸堆中,是解决不了大明现在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陛下要亲征的话,大家聚集在真理堂讨论什么?”
周钟正的心思立刻被夏允彝的问题给拉了回来,他之所以劝说夏允彝,不过是出于想要维护几人之间的友谊,并不代表他对夏允彝这篇文章有什么反对意见。
周钟正起初加入几社的目的,不过是为了结交友人,切磋制艺,砥砺学问,增广见闻而已。不过到现在,倒是为了未来仕途上能够有所臂助的心思倒更重一些。
身为复社领袖的张溥不仅文名卓著,在江南文人这个群体中更是威望颇高。不少士人都把张溥视为未来阁相之选,周钟正自然不愿意同这位旧友交恶。
但是他身边的夏允彝,现在在京城士人中的声望还要高过张溥。自从去年被崇祯亲口称赞其有同学友爱之仁后,夏允彝这个在京城默默无闻的江南士人,便一举成为了京城士人中的后起之秀了。
有着崇祯的关注,主持燕京大学的学监自然会积极的给予夏允彝以发挥才能的机会。燕京大学年初成立的学生会,副会长便选上了夏允彝。
如果说此前夏允彝不过是一个有点热血的读书人,那么进入学生会之后,他便算是初步踏入了一个组织中去了。燕京大学现在拥有上千学子,去除了国子监原本的严厉规则之后,便主要依靠新成立的学生会自己管理。
在没有强制权力的支持下,依靠几十人的学生会组织去管理上千学生,可以说是一件相当锻炼人的任务,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组织严密的党团可以依靠。
当然这对于某些人来说,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不管是出身官绅富户的学生,还是家境贫
“哐当。”杏花阁的门被人猛的打开了,夏允彝迅速的返身望去。
“瑗公,陛下要亲征了,你怎么还在这里发呆啊?大家都在真理堂内讨论这件事呢?”周钟正手中抓着一份报纸,急匆匆的闯了进来。
“陛下出征?你是怎么知道的?”夏允彝赶紧从窗口走了回来,急急的向周钟正发问道。
周钟正随手把手中的报纸递了过去,“今日的大明时报上都写着呢?奴酋黄台吉向京畿各州县发了一封公开信,说此番犯边是为了讨要一个公道。
陛下直接回了六个字,并决定御驾亲征,解救遵化地区的军民,把建奴赶出长城去。”
夏允彝取过报纸之后,便一目十行的阅读起了报上的内容。周钟正这时才有暇看了一眼房间的情形,正中的八仙桌上摆放着一叠文稿,有一张墨迹都还未干,显然是刚刚才写就的。
周钟正好奇的扫了一眼文稿的题目,文稿上写的是:驳复兴古学说,他扫了几眼内容,顿时脸色有些发白。
“瑗公,你写的这篇文章会不会太过得罪乾度兄了?复社现在在南方声势浩大,乾度兄更是被视为复社领袖,你这篇文章传播出去,下次见面须不好看了。”
夏允彝全神贯注的看着手中的报纸,口中随意的回道:“乾度兄的学问、人品,余都是极为钦佩的。
但是他主张兴复古学以救当世的观点,余是怎么也认同不了的。古人尚知刻舟求剑的道理,我等今人怎么还能再做这样的傻事?
古人所处的时代和现在所处的时代早就已经天差地别,古人所面对的问题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问题也相去甚远,如果还要再照搬古人的经验去解决当代的问题,那岂不是缘木求鱼?
西哲赫拉氏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中去。余对此话深以为然。古人之学用于陶冶性情,增广学识是不错的,但是亦步亦趋的学习古人解决当代问题,余以为是不妥的。
乾度兄自己走了弯路,余等从旁规劝倒也无需写文反驳。但乾度兄现在是复社之首,我辈士人之楷模,他的主张足以影响江南年轻士人的观点。
因此余不得不同他争论,免得更多人因此误入歧途。余以为,当代之事,必须由当代之人来解决。
我们应当依靠实学的研究发展,去了解脚下这个**,然后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埋头于故纸堆中,是解决不了大明现在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陛下要亲征的话,大家聚集在真理堂讨论什么?”
周钟正的心思立刻被夏允彝的问题给拉了回来,他之所以劝说夏允彝,不过是出于想要维护几人之间的友谊,并不代表他对夏允彝这篇文章有什么反对意见。
周钟正起初加入几社的目的,不过是为了结交友人,切磋制艺,砥砺学问,增广见闻而已。不过到现在,倒是为了未来仕途上能够有所臂助的心思倒更重一些。
身为复社领袖的张溥不仅文名卓著,在江南文人这个群体中更是威望颇高。不少士人都把张溥视为未来阁相之选,周钟正自然不愿意同这位旧友交恶。
但是他身边的夏允彝,现在在京城士人中的声望还要高过张溥。自从去年被崇祯亲口称赞其有同学友爱之仁后,夏允彝这个在京城默默无闻的江南士人,便一举成为了京城士人中的后起之秀了。
有着崇祯的关注,主持燕京大学的学监自然会积极的给予夏允彝以发挥才能的机会。燕京大学年初成立的学生会,副会长便选上了夏允彝。
如果说此前夏允彝不过是一个有点热血的读书人,那么进入学生会之后,他便算是初步踏入了一个组织中去了。燕京大学现在拥有上千学子,去除了国子监原本的严厉规则之后,便主要依靠新成立的学生会自己管理。
在没有强制权力的支持下,依靠几十人的学生会组织去管理上千学生,可以说是一件相当锻炼人的任务,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组织严密的党团可以依靠。
当然这对于某些人来说,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不管是出身官绅富户的学生,还是家境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