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零三十二章 大乱上 (1/2)
崇祯十三年二月初二,在民间这是龙抬头的日子,本来,这一天应该是华夏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个龙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所以叫做龙抬头。苍龙七宿的出没和降雨相互对应,华夏人一直认为龙掌管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志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自古以来人们将龙抬头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纳祥转运的日子。
如果是放在往年,虽然不能说是张灯结彩,可京师的民众多多少少还会庆祝一下,就算是小门小户,自己在家关起门来,那也要喝一杯水酒,祈求来年日子能够风调雨顺。这在民间算是个大日子,可是今天,京师的街道上可谓是冷冷清清,连续多日,京师都是普降大雪,以往这倒是个好兆头,寓意着瑞雪兆丰年,可是这一次,好像并没有瑞雪兆丰年的意思。自从清军大肆攻掠辽东蓟镇,流贼在西北西南中原作乱以来,无数的北方流民涌向了京师,各个省份的人都有,明代北京城本身就是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城市,但是在流民不断涌入之后,京师人口一度暴增到一百五十万人左右,因为疫病等缘故,又死了不少难民,但是无论怎么计算,到现在为止,京师人口绝不少于一百三四十万。
连日大雪,造成的恐怖后果就是不断有人冻死街头,尸体来不及清理,直接被大雪掩埋,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断向着老天爷祈祷,日子能好转过来。谁都知道,清军和大顺军已经开始两面合围,如果照这个进度走下去,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兵临城下了。让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紧张氛围的是京师戒严令,年关刚过,朝廷就颁布了京师戒严令,这一版的戒严令比任何时候都要严格,连很多经历过崇祯元年京师大战的老人都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今日的戒严令甚至比那个时候还要严,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保卫京师的军队进行了调整和巨大的人事变动。当日孙兴从京营提督的位置上下来之后,崇祯直接下令整合了京师三大营,并且将守城兵丁全部调配给京营,组成京师守备军,设置总兵一人,由襄城伯李国桢担任总兵,并且从延庆和保安州调来参将谢素福及邱茂华担任副总兵,将两地兵马全部调入京师,再任命京师兵部尚书杨嗣昌提督京师防务,兵部侍郎陈新甲辅佐杨嗣昌。同时,由通州总兵唐通带领一万五千人马扼守通州顺义一线,阻挡清军的攻击。
让人觉得比较尴尬的是,如果按照当年朱棣设立京师守卫部队的标准,理论上京师应该有七十二卫的兵马,如果按照标准的一卫五千六百人来计算,估计至少能有个四十万人马,但是到了崇祯年间,吃空饷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原先的四十万人马,现在连二十万都没有,整个京师全部的守备兵力仅仅十几万人,就这,还是在崇祯和朝廷已经预感到巨大危机就要来临的情况下七拼八凑出来的军队。截至目前,京师守备总兵力约有十八万左右,其中十万人是原先的京师三大营还有本身的守备部队,另有五万人是从京师外围各地拼凑调集过来的军队,最后三万多人是从京师民众中募集的军队,这些人只能称作民团,战斗力基本是没有,也只能作为辅兵,起到一些辅助的作用。
而这十八万人还不全在京师城内,先不说唐通那边分去了一万多人,在京师外围的房山、良乡、卢沟桥一线,朝廷还放置了近两万人建立了一道防线,由吏部右侍郎李建春主动请缨率领这些人在卢沟桥一线死守,作为京师的最后一道屏障。这么一算,加上京师外围还有侦察部队、游动哨、夜不收等等兵力,有大约四万多人不在京师城内,城内全部的守城兵马加起来只有十四万,真正的正规军大约只有十一万人。十一万人若放在平日里,也是了不得的兵马了,毕竟在大明乱世,能拥有十万人以上的军阀屈指可数。但
如果是放在往年,虽然不能说是张灯结彩,可京师的民众多多少少还会庆祝一下,就算是小门小户,自己在家关起门来,那也要喝一杯水酒,祈求来年日子能够风调雨顺。这在民间算是个大日子,可是今天,京师的街道上可谓是冷冷清清,连续多日,京师都是普降大雪,以往这倒是个好兆头,寓意着瑞雪兆丰年,可是这一次,好像并没有瑞雪兆丰年的意思。自从清军大肆攻掠辽东蓟镇,流贼在西北西南中原作乱以来,无数的北方流民涌向了京师,各个省份的人都有,明代北京城本身就是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城市,但是在流民不断涌入之后,京师人口一度暴增到一百五十万人左右,因为疫病等缘故,又死了不少难民,但是无论怎么计算,到现在为止,京师人口绝不少于一百三四十万。
连日大雪,造成的恐怖后果就是不断有人冻死街头,尸体来不及清理,直接被大雪掩埋,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断向着老天爷祈祷,日子能好转过来。谁都知道,清军和大顺军已经开始两面合围,如果照这个进度走下去,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兵临城下了。让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紧张氛围的是京师戒严令,年关刚过,朝廷就颁布了京师戒严令,这一版的戒严令比任何时候都要严格,连很多经历过崇祯元年京师大战的老人都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今日的戒严令甚至比那个时候还要严,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保卫京师的军队进行了调整和巨大的人事变动。当日孙兴从京营提督的位置上下来之后,崇祯直接下令整合了京师三大营,并且将守城兵丁全部调配给京营,组成京师守备军,设置总兵一人,由襄城伯李国桢担任总兵,并且从延庆和保安州调来参将谢素福及邱茂华担任副总兵,将两地兵马全部调入京师,再任命京师兵部尚书杨嗣昌提督京师防务,兵部侍郎陈新甲辅佐杨嗣昌。同时,由通州总兵唐通带领一万五千人马扼守通州顺义一线,阻挡清军的攻击。
让人觉得比较尴尬的是,如果按照当年朱棣设立京师守卫部队的标准,理论上京师应该有七十二卫的兵马,如果按照标准的一卫五千六百人来计算,估计至少能有个四十万人马,但是到了崇祯年间,吃空饷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原先的四十万人马,现在连二十万都没有,整个京师全部的守备兵力仅仅十几万人,就这,还是在崇祯和朝廷已经预感到巨大危机就要来临的情况下七拼八凑出来的军队。截至目前,京师守备总兵力约有十八万左右,其中十万人是原先的京师三大营还有本身的守备部队,另有五万人是从京师外围各地拼凑调集过来的军队,最后三万多人是从京师民众中募集的军队,这些人只能称作民团,战斗力基本是没有,也只能作为辅兵,起到一些辅助的作用。
而这十八万人还不全在京师城内,先不说唐通那边分去了一万多人,在京师外围的房山、良乡、卢沟桥一线,朝廷还放置了近两万人建立了一道防线,由吏部右侍郎李建春主动请缨率领这些人在卢沟桥一线死守,作为京师的最后一道屏障。这么一算,加上京师外围还有侦察部队、游动哨、夜不收等等兵力,有大约四万多人不在京师城内,城内全部的守城兵马加起来只有十四万,真正的正规军大约只有十一万人。十一万人若放在平日里,也是了不得的兵马了,毕竟在大明乱世,能拥有十万人以上的军阀屈指可数。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