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放!”砰砰砰,大名府城外的大校场,一队队士兵正在用火铳进行射击训练,一千二百杆二八式火铳已经配发给新编天雄军的第一团,剩下四个团的士兵也已经领到了二六式火铳,不过二六式最终还是会被二八式替代的,这段时间火器制造方面带给制造总局的压力非常大,因为新军持续扩军的缘故,原先二八式的产能已经快要跟不上扩军的进度了,但是刘毅的要求必须要执行,所有扩编的青弋军必须统一装备二八式,这是为了适应战争需要,所有的部队一上来就熟悉二八式的使用和操作,一个士兵每日都在用二八式训练,长时间反复如此,便能做到人枪合一。而除了青弋军之外,剩下的武装力量可能就要等一等了,二六式逐步在淘汰,剩下的库存一方面提供给郑芝龙和吕松等地的民团武装之外,就是提供给天雄军这样的编外部队了,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最终肯定还是要用二八式进行取代和替换的,不过按照刘毅的设想,二八式也不会是青弋军的终点,现在的定装弹药还比较原始,等到青弋军开发出铜制的定装弹药之后,后世的步枪就可以提上日程了。最近制造总局也在江南一带搜罗人才,进行扩招,有一个年轻人在后来者之中脱颖而出,他的名字叫方以智,是安庆卫桐城人,此人祖上曾经是万历年间的大理寺卿,父亲甚至曾经官至湖广巡抚,只是父亲去世之后家道中落,方以智空有一身才学,但是颇有些郁郁不得志的味道,好在制造总局扩招,在中军都督府的影响力之下,方以智本着碰碰运气的态度来到太平府,没想到被制造总局的几个大家一眼看中。
特别是方以智带了这些年他在桐城家中写出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关于物理方面的,涵盖了医学、物理、器械等等知识,这得益于年幼时方以智曾经随父亲与汤若望、毕方济等西洋大家交流的结果,所以虽然他学的杂,可是并不是泛泛而已,而是对每个学科都有一定的研究。正所谓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方以智的文章一出来,毕懋康就拍案叫绝,宋应星更是赞不绝口,当即将文章呈送中军都督府,连刘毅都拜读了一下方以智的文章。对这个名字,刘毅似曾相识,既然他听说过,此人在明末历史上肯定是有一定地位的,所以方以智得到了刘毅的重视,特别是看了他的文章之后,刘毅更是如获至宝,方以智可以说是明末的博物学家,所以涉猎广泛,但是刘毅最看重的是器械这一章,里面有很多新的设想、新的思路,完全可以应用到军事上。
实际上刘毅不知道的是,他现在拜读的方以智的文章,实际上就是十几年后的传世著作《物理小识》的草稿,也就是说,如果历史正常发展,方以智会在十几年后将他毕生所学整理成一本书,这就是物理小识,也是明末的物理学巨著,阅读这种科学巨人的书籍,当然会让刘毅有茅塞顿开之感。特别关于火铳这一方面,方以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构想,大明的火铳一直以来不能连发,就算是掣电铳已经拥有了弹夹这种设想,在射击的时候实际上还是手动装填,再改进到青弋军的连珠铳,实际上还是一种半自动射击的方式,并且因为半自动射击,而且还要照顾到装弹的便利性和弹夹的扩容,实际上连珠铳是牺牲了射程和精确度的,也就是说在中近程距离上,连珠铳有着无与伦比的威力,但是要和二八式争夺一下远程射击的高下,基本上连珠铳就是被吊打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拿着二八式的士兵和一个拿着连珠铳的士兵对射,实际上连珠铳可能优势很不明显,毕竟在一百五十步外,进行膛线改造的鲁密铳版本二八式基本就可以进行精度射击了,而拿着连珠铳的士兵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就会被打死。青弋军之所以目前所向无敌,正是因为两种火铳混合使用,互相弥补了射程和射速的缺点。那么有没有一种火铳可以将这两点结合起来,在战场上大发神威呢?
方以智的书中给出了一些思路,其中一章说道,设计一个多管圆柱形的筒体,以横向和纵向的齿轮作为传动线路

章节目录

逆天明末三十年免费阅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萨尔浒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萨尔浒刘?并收藏逆天明末三十年免费阅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