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一章 劫囚下 (1/2)
“夫人,公子,我们已经进入南直隶地界了,前面会有我们的人继续护送,就此告辞了。”经过两天一夜的奔驰,一行人一路向东,从开封府经过虞城县再转道夏邑县,然后踏入了南直隶地界的亳州城。为首的黑衣人已经脱下了夜行衣,换上了镖师的服饰,只不过带上了大大的斗笠,让人看不清他的样貌,只见他拱手对袁承志和董氏告辞。
马车的门帘掀开,董氏问道:“多谢义士搭救之恩,还不知义士尊姓大名?”“末将之名不足挂齿,只是仰慕袁督师高义,伸出援手罢了,还请夫人不要放在心上。”
听到为首之人这么说,董夫人愈加相信了自己的判断,袁崇焕在家没跟她少说南边的事情,所以董夫人平时耳濡目染,当然也对南边多多少少有些了解。袁承志年少,倒是没那么多心机,听见此人自称末将,又看到母亲非常平静。立刻开口道:“母亲,你知道他们?他们是不是父亲的旧部?”董氏缓缓道:“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你可曾听过你父亲提到过南边的一支新军,他在世时经常在家提到此事,并曾言,如有数万新军,辽东之事可平。想必这些人应该就是他们吧,要不然也不会去南直隶。”
袁承志歪着头想了想,父亲好像当着他的面提到过此事,他已经记不清楚了,不过自从东南大战之后,父亲就经常一个人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对着一副南直隶的地图发呆。有时候能待一个下午。他当时不明白父亲到底在书房干什么,可是现在母亲这么一提示。难道父亲是在思索所谓新军的事情?袁承志可以说是将门世家,对大明的军制和军队也有不少了解。在他看来,大明的很多军队腐朽不堪,特别是各地的卫所兵,根本就不堪一用。父亲在世时也一直致力于建设辽东精兵,所以才有了名动天下的关宁铁骑,只不过关宁军人数少,训练耗费时间多,一旦损失了很难进行补充,所以使用的时候都比较小心,父亲从不拿关宁军冒险。
但是对于整个大明来说,这么大的土地,区区两三万关宁铁骑实在是杯水车薪。最近在狱中听狱卒说西边的反贼闹得厉害,大明还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建虏刚走,又有人造反。这天下战乱不断,生灵涂炭,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有个头呢?袁承志虽然尚未成年,但是也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这一点倒是得了袁崇焕的真传。袁崇焕就是一个想要通过自己的双手使海内清平的理想主义者。只不过有些不择手段,才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救他们的那帮人马走后,果然又来了一批相同打扮的人马。为首的人并没有戴斗笠。董氏一眼望去,此人年约三旬,穿着平时练功的劲装,但是却显得身材鼓鼓囊囊的,显然里面内衬了铠甲,此人个子中等,也就是大明男子的平均水平,可是对上他的眼睛,董夫人却没来由的打了一个寒颤,此人的眼神非常犀利,像是能看穿人心一样,这种眼神董夫人看到过,就是那天抄家的时候那个带队的锦衣卫军官的那种眼神,里面闪着摄人的寒光,基本上迎上这道凌厉目光的人都会不自觉的低下头去。董夫人心中有些不安。
袁承志却没有发现母亲的变化,他只是看到南直隶过来迎接他们的大约有二十多人,一个个骑得都是上等的军马,从马的健硕程度来看,这是一支精锐力量,只不过化妆成大户人家的家丁,可是怎么看怎么别扭,他们的身材都很魁梧。袁承志也是练武之人,练武之人相遇很容易就能识别对方的气息,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透露着一些古怪。原来,袁崇焕培养袁承志学武,但是袁承志的师傅都是袁崇焕从军中找来,这些军人教授的自然都是战阵杀伐的功夫。虽然袁承志不能说练的很好,倒也学了个皮毛,所以这点识别武人的本事还是有的。这些人很明显走的不是军队的路子,从他们的身形和阵法来看倒是透露着一股锦衣卫或者是江湖高手的影子。袁承志不禁戒备起来,难道说这些人是锦衣卫?
其实,救他们的正是新军情报部队,刘金的人马自从向北渗透之后,不断的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虽然是以北直
马车的门帘掀开,董氏问道:“多谢义士搭救之恩,还不知义士尊姓大名?”“末将之名不足挂齿,只是仰慕袁督师高义,伸出援手罢了,还请夫人不要放在心上。”
听到为首之人这么说,董夫人愈加相信了自己的判断,袁崇焕在家没跟她少说南边的事情,所以董夫人平时耳濡目染,当然也对南边多多少少有些了解。袁承志年少,倒是没那么多心机,听见此人自称末将,又看到母亲非常平静。立刻开口道:“母亲,你知道他们?他们是不是父亲的旧部?”董氏缓缓道:“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你可曾听过你父亲提到过南边的一支新军,他在世时经常在家提到此事,并曾言,如有数万新军,辽东之事可平。想必这些人应该就是他们吧,要不然也不会去南直隶。”
袁承志歪着头想了想,父亲好像当着他的面提到过此事,他已经记不清楚了,不过自从东南大战之后,父亲就经常一个人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对着一副南直隶的地图发呆。有时候能待一个下午。他当时不明白父亲到底在书房干什么,可是现在母亲这么一提示。难道父亲是在思索所谓新军的事情?袁承志可以说是将门世家,对大明的军制和军队也有不少了解。在他看来,大明的很多军队腐朽不堪,特别是各地的卫所兵,根本就不堪一用。父亲在世时也一直致力于建设辽东精兵,所以才有了名动天下的关宁铁骑,只不过关宁军人数少,训练耗费时间多,一旦损失了很难进行补充,所以使用的时候都比较小心,父亲从不拿关宁军冒险。
但是对于整个大明来说,这么大的土地,区区两三万关宁铁骑实在是杯水车薪。最近在狱中听狱卒说西边的反贼闹得厉害,大明还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建虏刚走,又有人造反。这天下战乱不断,生灵涂炭,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有个头呢?袁承志虽然尚未成年,但是也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这一点倒是得了袁崇焕的真传。袁崇焕就是一个想要通过自己的双手使海内清平的理想主义者。只不过有些不择手段,才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救他们的那帮人马走后,果然又来了一批相同打扮的人马。为首的人并没有戴斗笠。董氏一眼望去,此人年约三旬,穿着平时练功的劲装,但是却显得身材鼓鼓囊囊的,显然里面内衬了铠甲,此人个子中等,也就是大明男子的平均水平,可是对上他的眼睛,董夫人却没来由的打了一个寒颤,此人的眼神非常犀利,像是能看穿人心一样,这种眼神董夫人看到过,就是那天抄家的时候那个带队的锦衣卫军官的那种眼神,里面闪着摄人的寒光,基本上迎上这道凌厉目光的人都会不自觉的低下头去。董夫人心中有些不安。
袁承志却没有发现母亲的变化,他只是看到南直隶过来迎接他们的大约有二十多人,一个个骑得都是上等的军马,从马的健硕程度来看,这是一支精锐力量,只不过化妆成大户人家的家丁,可是怎么看怎么别扭,他们的身材都很魁梧。袁承志也是练武之人,练武之人相遇很容易就能识别对方的气息,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透露着一些古怪。原来,袁崇焕培养袁承志学武,但是袁承志的师傅都是袁崇焕从军中找来,这些军人教授的自然都是战阵杀伐的功夫。虽然袁承志不能说练的很好,倒也学了个皮毛,所以这点识别武人的本事还是有的。这些人很明显走的不是军队的路子,从他们的身形和阵法来看倒是透露着一股锦衣卫或者是江湖高手的影子。袁承志不禁戒备起来,难道说这些人是锦衣卫?
其实,救他们的正是新军情报部队,刘金的人马自从向北渗透之后,不断的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虽然是以北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