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死因 (2/2)
纪就要顶门立户的人也不少。
他这话……难道他的父母不是因病去世的?
很
快,她的猜测就在赵含章接下来的话里得到了印证。
“我爹娘当时在平川县城开了一家布坊,算不上什么大富大贵,只是勉强糊口罢了,因着祖母住在大伯家里,由他们赡养,所以每月利润几乎要分上一半给他们。后来有了宁修,他生下来的时候不足月,得悉心照料,我娘就没法在铺子里帮忙了,再加上我又到了读书的年纪,上私塾得花费不少银钱,我爹担心照这样下去没法攒下足够的家底给两个儿子娶媳妇,当时有位熟客在京城做小生意发了财,我爹觉着是条路子,所以和我娘商量之后,就变卖了全部家当,带着我和宁修去了京城。”
京城大,居不易。
赵万河夫妇俩初到京城,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说物价极高,又比如说体弱的赵宁修水土不服生了场大病,还有找铺面的时候差点被人坑了。
好在他们不是第一次做生意,这些难题都凭借着以往的经验一一化解了,铺子磕磕绊绊的也开了起来,最初几个月是赔钱,但夫妇二人老实本分,做生意又实诚,他们的布料物美价廉,慢慢就有了固定的客人,名声传出去之后,铺子就开始盈利了。
京城的人口和购买力比起平川县来,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铺子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利润足有五百两银子,即便是淡季,也有二三百两的收入。“用我爹的话说,如果不是来京
城做生意,他一辈子可能都赚不到这么多钱。”
日子渐渐好了起来,赵万河夫妇请到了京城擅长小儿病的大夫,替不足月的赵宁修养好了身体,赵含章也有机会去到京城的香山书院读书。
没错,一开始赵含章并没有从军,赵万河夫妇不是那种望子成龙的父母,他们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大见识,做的最要紧的决定也不过是为了日子好过些举家来京城开铺子,送赵含章读书也不是指望他有什么大出息,而是希望儿子能多识几个字,将来接替他们的衣钵时科语打理好几间铺子。
“我爹娘做生意诚信,从来不以次充好,遇着时兴紧俏的料子,也从未做过囤货居奇的事儿,还记得有一年遇上洪灾,棉花价格上涨,布料价格自然跟着水涨船高,偏有一位客人提前半年定了布料,若是按原来商定价格给他的话铺子铁定要亏本,客人知晓我们的难处,主动提出只要按市价稍稍便宜个几文钱就成了,可我爹坚持要按原价交付,他就是这样的人……所以,除了专供达官显贵的锦绣坊,在市井之中,我们赵记布坊的生意是最好的,我十五岁那年,家里的铺子已经开到了第五家,可就在这时候……”
赵含章讲到要紧处,似乎是不想回忆起那些糟心的事情,只用了简单一句“开始有人上门闹事”一笔带过,但苏锦绣大约也能想象的出来,她卖个积木
尚且都有人眼红跟风模仿,赵万河夫妇在京城毫无根基背景,只凭着一腔热忱和诚信在京城开了五间铺子,哪能不遭人嫉恨呢。
[]
WWwLAnxiCyCOM 更新快 兰溪小说网 wwwlanxicycom
他这话……难道他的父母不是因病去世的?
很
快,她的猜测就在赵含章接下来的话里得到了印证。
“我爹娘当时在平川县城开了一家布坊,算不上什么大富大贵,只是勉强糊口罢了,因着祖母住在大伯家里,由他们赡养,所以每月利润几乎要分上一半给他们。后来有了宁修,他生下来的时候不足月,得悉心照料,我娘就没法在铺子里帮忙了,再加上我又到了读书的年纪,上私塾得花费不少银钱,我爹担心照这样下去没法攒下足够的家底给两个儿子娶媳妇,当时有位熟客在京城做小生意发了财,我爹觉着是条路子,所以和我娘商量之后,就变卖了全部家当,带着我和宁修去了京城。”
京城大,居不易。
赵万河夫妇俩初到京城,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说物价极高,又比如说体弱的赵宁修水土不服生了场大病,还有找铺面的时候差点被人坑了。
好在他们不是第一次做生意,这些难题都凭借着以往的经验一一化解了,铺子磕磕绊绊的也开了起来,最初几个月是赔钱,但夫妇二人老实本分,做生意又实诚,他们的布料物美价廉,慢慢就有了固定的客人,名声传出去之后,铺子就开始盈利了。
京城的人口和购买力比起平川县来,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铺子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利润足有五百两银子,即便是淡季,也有二三百两的收入。“用我爹的话说,如果不是来京
城做生意,他一辈子可能都赚不到这么多钱。”
日子渐渐好了起来,赵万河夫妇请到了京城擅长小儿病的大夫,替不足月的赵宁修养好了身体,赵含章也有机会去到京城的香山书院读书。
没错,一开始赵含章并没有从军,赵万河夫妇不是那种望子成龙的父母,他们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大见识,做的最要紧的决定也不过是为了日子好过些举家来京城开铺子,送赵含章读书也不是指望他有什么大出息,而是希望儿子能多识几个字,将来接替他们的衣钵时科语打理好几间铺子。
“我爹娘做生意诚信,从来不以次充好,遇着时兴紧俏的料子,也从未做过囤货居奇的事儿,还记得有一年遇上洪灾,棉花价格上涨,布料价格自然跟着水涨船高,偏有一位客人提前半年定了布料,若是按原来商定价格给他的话铺子铁定要亏本,客人知晓我们的难处,主动提出只要按市价稍稍便宜个几文钱就成了,可我爹坚持要按原价交付,他就是这样的人……所以,除了专供达官显贵的锦绣坊,在市井之中,我们赵记布坊的生意是最好的,我十五岁那年,家里的铺子已经开到了第五家,可就在这时候……”
赵含章讲到要紧处,似乎是不想回忆起那些糟心的事情,只用了简单一句“开始有人上门闹事”一笔带过,但苏锦绣大约也能想象的出来,她卖个积木
尚且都有人眼红跟风模仿,赵万河夫妇在京城毫无根基背景,只凭着一腔热忱和诚信在京城开了五间铺子,哪能不遭人嫉恨呢。
[]
WWwLAnxiCyCOM 更新快 兰溪小说网 wwwlanxi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