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告官 (2/2)
行,到底也还算清醒,没有提到南阳郡的杀人案。
没有证据的事不能写,如此只会引起郑家的反击。
郑舜成被带走,池小悦和叶九昭留在了府上,由无心带着人过去。
这桩案子不会怎么样郑舜成,最多赔偿所有损失,但她的印子钱生意大概是没了,只是有了这案底,郑舜成能不能参加会试,那得看郑家人的权势和手段。
池小悦不想昭儿冲动,劝他先回书房,先冷静两日,等会试过去,将来他当了官,那便能翻起这旧案,亲自将郑舜成正法。
池小悦知道呢,将来昭儿有的是办法对付郑家,得意不了多久了。
这一次浩浩荡荡去报官的事,在京城外城引起不小的轰动,郑家人心焦得很,才回京城的儿子就又闹事了,知道儿子在南阳郡受了委屈和惊吓,也知道池氏和叶九昭这一对母子。
然而会试在即,又怎么可以如此明目张胆地去对付他们呢?
郑府出面,府尹将案子压下了,这案子可大可小,毕竟只是杀人未遂,而且也不能说是有杀人之心。
于是很快结了案,郑家并不想拖,当无心拿到结果回到府上时,郑家赔偿了一大笔银子,并且当众向青妹和孙氏道了歉。
郑公子在京城坏了名声,就不知闹了这么一场,可曾传到皇上的耳中。
池小悦看了结果,再看向不服气的青妹和孙氏,说道:“给昭儿一些时间,咱们以后还是能报复回来的。
”
“打砸我铺子的罪行,都不是大罪,弄不倒一位贵公子,最多坏他名声。
”
池小悦的话让青妹和孙氏心头不好受,南阳郡的杀人案就这样任他逍遥法外?
当然不能。
池小悦这就看向无心,“无心,你亲自去一趟南阳郡,我想知道这案子到底走到了哪一步,若是我们能得到证据,那就不必等昭儿高中,咱们也能替曾中又申冤。
”
无心有些担忧地看向她,他一旦离开京城,万一这段时间他们遭了郑家的报复怎么办,会试很快就要开始,但凡出点儿状况,那就不得了。
池小悦还是催着他去南阳郡,在京城里,她会想办法护着昭儿的,许谡也私下里安排了人帮助她。
“要是公子在京城就好了。
”
无心忍不住感慨,孙氏和青妹也是这么认为的。
池小悦面色微黯。
无心当天就悄悄地离开京城往南阳郡去查案了。
入夜,叶九昭坐在书房里,这一日都难以静下心来学习,每每想起师兄曾中又,他就心头难受。
子夜时分了,叶九昭仍旧没有睡下,而是在纸上写下两首诗,诗词中句句未提南阳杀人案,却句句写着一位赴京赶考的书生被贵公子杀害而未沉冤昭雪的愤恨。
天亮时分,这两首诗传入了街头小巷,在这个即将要参加会试的时候,这两首诗中的暗指和喻意很快在京城的书生中流传。
千里迢迢赶考,多少考生死在半路,如今诗词中提到的这位,到底意指是谁?是出自谁的文笔,又是哪位贵公子杀的人?
不得不说这位写诗之人的厉害之处,两首诗,数行字,却将这件事交代了清楚。
没有证据的事不能写,如此只会引起郑家的反击。
郑舜成被带走,池小悦和叶九昭留在了府上,由无心带着人过去。
这桩案子不会怎么样郑舜成,最多赔偿所有损失,但她的印子钱生意大概是没了,只是有了这案底,郑舜成能不能参加会试,那得看郑家人的权势和手段。
池小悦不想昭儿冲动,劝他先回书房,先冷静两日,等会试过去,将来他当了官,那便能翻起这旧案,亲自将郑舜成正法。
池小悦知道呢,将来昭儿有的是办法对付郑家,得意不了多久了。
这一次浩浩荡荡去报官的事,在京城外城引起不小的轰动,郑家人心焦得很,才回京城的儿子就又闹事了,知道儿子在南阳郡受了委屈和惊吓,也知道池氏和叶九昭这一对母子。
然而会试在即,又怎么可以如此明目张胆地去对付他们呢?
郑府出面,府尹将案子压下了,这案子可大可小,毕竟只是杀人未遂,而且也不能说是有杀人之心。
于是很快结了案,郑家并不想拖,当无心拿到结果回到府上时,郑家赔偿了一大笔银子,并且当众向青妹和孙氏道了歉。
郑公子在京城坏了名声,就不知闹了这么一场,可曾传到皇上的耳中。
池小悦看了结果,再看向不服气的青妹和孙氏,说道:“给昭儿一些时间,咱们以后还是能报复回来的。
”
“打砸我铺子的罪行,都不是大罪,弄不倒一位贵公子,最多坏他名声。
”
池小悦的话让青妹和孙氏心头不好受,南阳郡的杀人案就这样任他逍遥法外?
当然不能。
池小悦这就看向无心,“无心,你亲自去一趟南阳郡,我想知道这案子到底走到了哪一步,若是我们能得到证据,那就不必等昭儿高中,咱们也能替曾中又申冤。
”
无心有些担忧地看向她,他一旦离开京城,万一这段时间他们遭了郑家的报复怎么办,会试很快就要开始,但凡出点儿状况,那就不得了。
池小悦还是催着他去南阳郡,在京城里,她会想办法护着昭儿的,许谡也私下里安排了人帮助她。
“要是公子在京城就好了。
”
无心忍不住感慨,孙氏和青妹也是这么认为的。
池小悦面色微黯。
无心当天就悄悄地离开京城往南阳郡去查案了。
入夜,叶九昭坐在书房里,这一日都难以静下心来学习,每每想起师兄曾中又,他就心头难受。
子夜时分了,叶九昭仍旧没有睡下,而是在纸上写下两首诗,诗词中句句未提南阳杀人案,却句句写着一位赴京赶考的书生被贵公子杀害而未沉冤昭雪的愤恨。
天亮时分,这两首诗传入了街头小巷,在这个即将要参加会试的时候,这两首诗中的暗指和喻意很快在京城的书生中流传。
千里迢迢赶考,多少考生死在半路,如今诗词中提到的这位,到底意指是谁?是出自谁的文笔,又是哪位贵公子杀的人?
不得不说这位写诗之人的厉害之处,两首诗,数行字,却将这件事交代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