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竟然被黏上了!
郑经确实很无语。
可他又能拿这位跟屁虫先生怎么样呢?
毕竟对方有着德王府心腹幕僚的身份,而这家书局,原来就是德王府的,书局里的这些工匠,原本也是德王府的人,他现在一接手,就直接撵德王府的人,会不会有点过河拆桥的嫌疑?
于是乎,他决定再稍稍调整一下计划。
活字印刷术这种革命性的技改,还是等这跟屁虫走了再做安排!
而除了活字印刷术以外,还有两件事情,是他想即刻安排工匠去做的。
一是《三字经》精装版雕版的刻制。
在德王妃打算亲手帮他运作《三字经》之后,他已经接受了德王妃的意见,先推《三字经》的精装版多赚一点钱。
毕竟大量印书,也需要大量资金来备纸张等材料,他现有的那两千两银子还远远不够花。
只不过在德王妃的建议基础上,他又对所谓的精装版做了一点调整,那就是把《三字经》具体内容的释义也亲自赶了出来。
要知道,经他删改过的《三字经》总共也就八百来字,单独成书的话,三页纸就解决了,内容上根本就远远不够一本书,因此他决定把释义也给加上去。
之所以要加释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三字经》虽然还算通俗易懂,但行文还是偏文言文,因此不加注释的话,每个人的理解都会有偏差,那样一来,反而会教坏小孩子。
就好比说一本《道德经》,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理解一样,会争执不断。
这是所有文言古文的弊病。
而《三字经》是一本启蒙教材,郑经可不想他原本的意思被后人或那些教小孩的先生所歪曲,去教坏小孩子。
八百多字的正文,再加“原作者”多达三万多字的白话文释义加典故,不仅一本书的内容够了,还不会有争议,又便于那些教小孩的先生理解透后再去教小孩。
一举三得!
二是改良现有的印刷术。
毕竟这还是一个连雕版印刷术都还没大规模推广的时代,因此现有的印刷基本上全是手工的,根本就谈不上机械化作业可言,甚至连提高印刷效率的必要工具都还没怎么利用。
雕刻母板,拿毛刷刷墨,贴纸,再拿干净毛刷小心翼翼地把字刷到纸上……
这样批量印一本书出来,起码得耗时几个月。
你们好歹也弄个简易机器出来,最起码把滚筒给利用上啊!
刷一张,刷一张,这不是要快上很多吗?
因此,这也是他立即想去改良的。
趁精装版《三字经》开印之前。
于是他又一次找上了那些已按他吩咐,去制作华夏书局牌匾的木匠。
而他身后,德王爷还是在不紧不慢地跟着他。
郑经也没理会那么多,又一次找上了木匠房的头人费老头。
德意书局虽然业务并不繁忙,可人员却是齐全的,就好比说木匠房,就多达四人,费老头和一中年工匠主要负责雕版,而另一中年匠人则带着一年轻匠人负责处理木材、制版等,并且一个个技艺都还相当不错,最起码经德意书局印制出来的书,一本本都质量上乘。
“老费,这里有一本新书等着开印,你先安排一下制版。”
郑经直接安排起了第一件事。
在此之前,就是这费老头带着他参观木匠房的工艺,以及雕版库房的,因此他理所当然地把印刷精装版《三字经》的任务也交给了他。
&nb
竟然被黏上了!
郑经确实很无语。
可他又能拿这位跟屁虫先生怎么样呢?
毕竟对方有着德王府心腹幕僚的身份,而这家书局,原来就是德王府的,书局里的这些工匠,原本也是德王府的人,他现在一接手,就直接撵德王府的人,会不会有点过河拆桥的嫌疑?
于是乎,他决定再稍稍调整一下计划。
活字印刷术这种革命性的技改,还是等这跟屁虫走了再做安排!
而除了活字印刷术以外,还有两件事情,是他想即刻安排工匠去做的。
一是《三字经》精装版雕版的刻制。
在德王妃打算亲手帮他运作《三字经》之后,他已经接受了德王妃的意见,先推《三字经》的精装版多赚一点钱。
毕竟大量印书,也需要大量资金来备纸张等材料,他现有的那两千两银子还远远不够花。
只不过在德王妃的建议基础上,他又对所谓的精装版做了一点调整,那就是把《三字经》具体内容的释义也亲自赶了出来。
要知道,经他删改过的《三字经》总共也就八百来字,单独成书的话,三页纸就解决了,内容上根本就远远不够一本书,因此他决定把释义也给加上去。
之所以要加释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三字经》虽然还算通俗易懂,但行文还是偏文言文,因此不加注释的话,每个人的理解都会有偏差,那样一来,反而会教坏小孩子。
就好比说一本《道德经》,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理解一样,会争执不断。
这是所有文言古文的弊病。
而《三字经》是一本启蒙教材,郑经可不想他原本的意思被后人或那些教小孩的先生所歪曲,去教坏小孩子。
八百多字的正文,再加“原作者”多达三万多字的白话文释义加典故,不仅一本书的内容够了,还不会有争议,又便于那些教小孩的先生理解透后再去教小孩。
一举三得!
二是改良现有的印刷术。
毕竟这还是一个连雕版印刷术都还没大规模推广的时代,因此现有的印刷基本上全是手工的,根本就谈不上机械化作业可言,甚至连提高印刷效率的必要工具都还没怎么利用。
雕刻母板,拿毛刷刷墨,贴纸,再拿干净毛刷小心翼翼地把字刷到纸上……
这样批量印一本书出来,起码得耗时几个月。
你们好歹也弄个简易机器出来,最起码把滚筒给利用上啊!
刷一张,刷一张,这不是要快上很多吗?
因此,这也是他立即想去改良的。
趁精装版《三字经》开印之前。
于是他又一次找上了那些已按他吩咐,去制作华夏书局牌匾的木匠。
而他身后,德王爷还是在不紧不慢地跟着他。
郑经也没理会那么多,又一次找上了木匠房的头人费老头。
德意书局虽然业务并不繁忙,可人员却是齐全的,就好比说木匠房,就多达四人,费老头和一中年工匠主要负责雕版,而另一中年匠人则带着一年轻匠人负责处理木材、制版等,并且一个个技艺都还相当不错,最起码经德意书局印制出来的书,一本本都质量上乘。
“老费,这里有一本新书等着开印,你先安排一下制版。”
郑经直接安排起了第一件事。
在此之前,就是这费老头带着他参观木匠房的工艺,以及雕版库房的,因此他理所当然地把印刷精装版《三字经》的任务也交给了他。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