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之道是恒定不变的,人之道却变幻万千,所以诸子百家,每一家都只抓住了一点皮毛,去芜存菁,合而为一才有可能接近于真正的道?
陈蒨文等一干人走后,一帮士子几乎全都蒙圈了。
这一句对大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把诸子百家给全都否定了!
众所周知,关于道的定义,诸子百家虽多,但基本上都是以道家为准,而道家对于道的定义,虽然也分为天之道和人之道,但总体而言,那个道字是混在一起用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道家的这一核心主张来看,这个道字确实没有分人和天。
而道家关于道字的这一定义,也基本上被诸子百家所采纳。
包括儒家。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天之道不变,人之道却变幻万千,那这两个道字,定义上还能统一吗?
如果不能统一,那道家的道法自然主张还成立吗?
假如这一主张不成立,那其它家的道呢?
而按这一说法,诸子百家,除了墨家等个别以外,研究的几乎都是人之道,而人之道若是变幻万千,那每一家所抓住的都只是皮毛,去芜存菁,合而为一才接近真正的道,岂不是这一说法也很有道理?
人之道变幻万千这一前提成立吗?
似乎是成立的,所谓人心难测,说的不就是人之道的多变吗?
“这是要灭诸子百家的说法啊,真不知是哪个狂妄之徒提出来的?居心叵测!”
琢磨了半天后,席希明摇头说道。
这一说法很快就得到了不少士子的认同。
毕竟在场的都是读书人,若问读书人信仰什么,首选肯定是儒家,就算对儒家产生怀疑,那十有八九也是转信道家,或者两家权衡着信。
现在,这一说法,不仅把道家的根毁了,还把儒家也说成了只懂道的皮毛,那让大家以后信什么?
信这胡说八道吗?
所以相当一部分人的本能反应,就是对这一说法抗拒。
当然,也有少数人对此是半信半疑的,只是恨陈蒨文关于这一说法透露得太少,让他们有点茫无头绪,无法继续深入往下思考。
就好比说顾倾城,他在听了席希明的话之后,就并不完全认同,但他也并不跟席希明争辩,而是在想,如何获得更多的思维线索。
找蒨文郡主问个清楚去!
这是他的反应。
他本能地觉得,既然这一说辞是从诸糅真人嘴里传出来的,那跟诸糅真人有过密切接触的德王妃一家人,理应有更多线索。
于是他很快就到了舷梯前,向看守舷梯的守卫发起了求见蒨文郡主的请求。
然后在守卫上楼禀报的过程中,他忐忑地在舷梯边踱起步来。
这是生怕求见被拒。
……
二楼之上。
一群女人又扎堆在一起,包括德王妃在内。
其实在船离开涡阳之后,这基本已经成了楼船二楼的常态。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郑经独自呆在自己的尾舱里,去整理他所收获的那些道家道藏,而其他人则基本上是跟德王妃凑一起,也只有在郑经教陈蒨武经义时,以及讨论真理社的事务时,全部人才会凑到一起。
“书笙,情况如何,会有鱼上钩不?”
当郑书笙等人从一楼回到二楼后,德王妃就在第一时间问起了郑书笙。
别以为她是在问郑经拉流钓的事,事实上,她问的是刚刚大家下到一楼跟那帮士子见面的结果。
长途行船是无聊的。
天天听
天之道是恒定不变的,人之道却变幻万千,所以诸子百家,每一家都只抓住了一点皮毛,去芜存菁,合而为一才有可能接近于真正的道?
陈蒨文等一干人走后,一帮士子几乎全都蒙圈了。
这一句对大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把诸子百家给全都否定了!
众所周知,关于道的定义,诸子百家虽多,但基本上都是以道家为准,而道家对于道的定义,虽然也分为天之道和人之道,但总体而言,那个道字是混在一起用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道家的这一核心主张来看,这个道字确实没有分人和天。
而道家关于道字的这一定义,也基本上被诸子百家所采纳。
包括儒家。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天之道不变,人之道却变幻万千,那这两个道字,定义上还能统一吗?
如果不能统一,那道家的道法自然主张还成立吗?
假如这一主张不成立,那其它家的道呢?
而按这一说法,诸子百家,除了墨家等个别以外,研究的几乎都是人之道,而人之道若是变幻万千,那每一家所抓住的都只是皮毛,去芜存菁,合而为一才接近真正的道,岂不是这一说法也很有道理?
人之道变幻万千这一前提成立吗?
似乎是成立的,所谓人心难测,说的不就是人之道的多变吗?
“这是要灭诸子百家的说法啊,真不知是哪个狂妄之徒提出来的?居心叵测!”
琢磨了半天后,席希明摇头说道。
这一说法很快就得到了不少士子的认同。
毕竟在场的都是读书人,若问读书人信仰什么,首选肯定是儒家,就算对儒家产生怀疑,那十有八九也是转信道家,或者两家权衡着信。
现在,这一说法,不仅把道家的根毁了,还把儒家也说成了只懂道的皮毛,那让大家以后信什么?
信这胡说八道吗?
所以相当一部分人的本能反应,就是对这一说法抗拒。
当然,也有少数人对此是半信半疑的,只是恨陈蒨文关于这一说法透露得太少,让他们有点茫无头绪,无法继续深入往下思考。
就好比说顾倾城,他在听了席希明的话之后,就并不完全认同,但他也并不跟席希明争辩,而是在想,如何获得更多的思维线索。
找蒨文郡主问个清楚去!
这是他的反应。
他本能地觉得,既然这一说辞是从诸糅真人嘴里传出来的,那跟诸糅真人有过密切接触的德王妃一家人,理应有更多线索。
于是他很快就到了舷梯前,向看守舷梯的守卫发起了求见蒨文郡主的请求。
然后在守卫上楼禀报的过程中,他忐忑地在舷梯边踱起步来。
这是生怕求见被拒。
……
二楼之上。
一群女人又扎堆在一起,包括德王妃在内。
其实在船离开涡阳之后,这基本已经成了楼船二楼的常态。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郑经独自呆在自己的尾舱里,去整理他所收获的那些道家道藏,而其他人则基本上是跟德王妃凑一起,也只有在郑经教陈蒨武经义时,以及讨论真理社的事务时,全部人才会凑到一起。
“书笙,情况如何,会有鱼上钩不?”
当郑书笙等人从一楼回到二楼后,德王妃就在第一时间问起了郑书笙。
别以为她是在问郑经拉流钓的事,事实上,她问的是刚刚大家下到一楼跟那帮士子见面的结果。
长途行船是无聊的。
天天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