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看这每户三五斗,累积起来,一个县一季夏粮会多收多少粮食?

    多出来的这些粮食会卖给粮商,所得银钱自然就会被官府的老爷们分润了,这可是好大一笔收入。

    这种恶行对百姓的伤害是最直接的,简直就是赤果果的抢劫,百姓们对此都是敢怒不敢言。

    而个别人这种损公肥私的做法,却让百姓们把矛头对准了朝廷。

    无数例子证明,历朝历代的皇帝、朝廷出台各种惠民政策,在具体落实时却变成了扰民、害民之策。

    而那些制订政策的老爷们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高高在上、伸手可摘白云的他们,以为这个天下就如同自己想象和规划里一般无二。

    哪知道底下那帮孙子已经把老爷们的根脚差不多给挖断了……

    朱由检对此深有感触,所以才有了锦衣卫和御史下沉到县,并成为地方常设机构的新机制。

    正是在这种新机制的有效监督下,朝廷的各项大政方阵才得以落到实处。

    这其中,锦衣卫百户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御史的监督对象主要是地方主官,因为人手太少的缘故,他们没有精力对整个地方官府进行全面监督。

    并且由于同属文官系统的缘故,在某些不太严重的问题上,很多御史采取了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放任地方官员打一些擦边球。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就是大明官场的生态环境。

    只要不是政见不同的死对头,大家都会给对方留个面子,避免直接撕破脸后造成的种种后果。

    都是给朝廷办事,大家份属同僚,没必要太过分。

    但锦衣卫就完全不同了。

    天子亲军的身份意味着,所有将官校尉极其后代子孙,永远不可能进入文官集团。

    他们这个集团的利益全靠皇家带来,根本无须仰文官鼻息,皇家强大,他们才会有更多的好处,沾更多的光。

    自成体系的锦衣卫有着自己的产业,当然了,这是在朱由检点头后才发展起来的。

    将官校尉们除了当差领取俸禄外,家中多余子弟全都在亲军自己的产业里做活。

    毕竟一家数口人不能只指望这一个人赚钱养家,在校尉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只有等到有了缺额,家中子弟才能补录进亲军,那剩下的总不能整日混吃等死吧?

    在这种情形下,开办其他产业,让亲军过上更好生活,以使其更加效忠于皇家的策略便应运而生。

    开遍大明各地的酒楼茶肆、清楼当铺、商行布庄,以及水陆运输业,有很多是锦衣卫开办的。

    这些产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人员流动性强,人口最为密集之处。

    以便于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顺便收集到各种各样的社情民意。

    然后经过筛选后层层上报,最后再由锦衣卫经历司选取最有价值的上禀堂官们,由堂官们报入宫中。

    朱由检每天都会浏览锦衣卫情报汇总,以从中找出施政是否得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也是锦衣卫堂官们从来不敢懈怠的原因。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锦衣卫对于文官系统的监督那可真是拿着当自家事来办。

    甚至有些防家贼的意思在里面……

章节目录

朱由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大明之无敌暴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明之无敌暴君并收藏朱由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