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从此君王不早朝 (1/2)
见此情景,武将和兵士们都觉得肃穆不已,就好比基督徒来到教堂一般。
虽然这里没有皇宫的富丽堂皇,但却也能让大家感受到这座忠烈祠处处透露着威严!
毕竟是供奉着去年战死的大明英烈忠魂,所以无人不敢有丝毫的不恭不敬。
文官和武夫的想法截然相反。
对于他们来说,这什么狗屁的忠烈祠真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就是劳民伤财、与民争利之举,就该直接拆掉。
文关门回身一看,当即又是满脸的鄙视,看看那些粗鄙武夫一个个激动地样子。
不就是几个破铜像牌位摆在这里,至于这个反应吗?
忠烈祠入祀者均设置牌位,其牌位之式样及尺度皆有定规。
经过工部官员反复核定与商议以后报知朱由检御览,最后决定入祀牌位一律蓝底金字,边花纹,上加牌额,下设牌座。
牌位中让书法小成之人以小篆书写入祀者姓名,有官衔者具官衔,左边则书写年龄出生地与籍贯所在,右边述明殉难事由。
按照工部成规,忠烈祠牌位一律是长度一尺四寸,宽度六寸,两边各宽四寸,牌位所摆置的场所也因阶级而异。
有上层、中层、下层、两侧和正中间之分。
普通兵士统一安置在一个区域内,正常战斗阵亡安置在一个区域内,基层军官安置在一个区域内。
有特殊功绩者,则被挑选出另外摆放在小殿。
除此之外,又有专门的辟室用以陈列阵亡将士遗留下来的衣甲、兵械等物品,予后人瞻仰。
牌位依照拥有者生前的官位、阶级有所划分,也有一人一个或多数人共用一个牌位的情况。
阵亡兵士的牌位被纳入忠烈祠时,一般都有专门的衙门有司则举行墨有成规的“入祀”仪式。
为防有所疏漏。
工部尚书冯铨,曾经在奏疏中建议增设一个只有五人办公的小衙门,用于处理百姓报知的未曾入祠的英烈。
闻言,朱由检没有做多考虑便是欣然采纳。
事实证明,这个五人小衙门还是很有用处的!
办公地点就在如今忠烈祠以东几十步的地方,主要是负责统计收集各种疏漏数据。
至于事件的处理和查访,一般都是等他们将这些事统计归纳以后,由工部以及有司再做审理。
朱由检携周皇后之手上前几步,默祝拈香,一帝一后虽不下拜,那一番恭敬,在常人眼中却也显得至诚。
朱由检与周皇后携众后妃拈香之时,王承恩、方正化侍立一旁,仰观牌位与前殿布置。
只见铜像面貌如生,不觉心中震撼,默念长平候与冠军侯必要护佑大明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其余各妃拈香完毕,抬眼看见满堂的大明英烈,纷纷滴下泪来,又不敢哭,连忙边走边拭。
朱由检、周皇后与众妃已入正殿去看有特殊功绩的阵亡将士。
群臣们虽然心中不情不愿,却也是纷纷上前拈香祭拜,草草了事跟着进了正殿。
岂不料,他们刚刚进殿,却见到朱由检站在正中,言辞道。
 
虽然这里没有皇宫的富丽堂皇,但却也能让大家感受到这座忠烈祠处处透露着威严!
毕竟是供奉着去年战死的大明英烈忠魂,所以无人不敢有丝毫的不恭不敬。
文官和武夫的想法截然相反。
对于他们来说,这什么狗屁的忠烈祠真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就是劳民伤财、与民争利之举,就该直接拆掉。
文关门回身一看,当即又是满脸的鄙视,看看那些粗鄙武夫一个个激动地样子。
不就是几个破铜像牌位摆在这里,至于这个反应吗?
忠烈祠入祀者均设置牌位,其牌位之式样及尺度皆有定规。
经过工部官员反复核定与商议以后报知朱由检御览,最后决定入祀牌位一律蓝底金字,边花纹,上加牌额,下设牌座。
牌位中让书法小成之人以小篆书写入祀者姓名,有官衔者具官衔,左边则书写年龄出生地与籍贯所在,右边述明殉难事由。
按照工部成规,忠烈祠牌位一律是长度一尺四寸,宽度六寸,两边各宽四寸,牌位所摆置的场所也因阶级而异。
有上层、中层、下层、两侧和正中间之分。
普通兵士统一安置在一个区域内,正常战斗阵亡安置在一个区域内,基层军官安置在一个区域内。
有特殊功绩者,则被挑选出另外摆放在小殿。
除此之外,又有专门的辟室用以陈列阵亡将士遗留下来的衣甲、兵械等物品,予后人瞻仰。
牌位依照拥有者生前的官位、阶级有所划分,也有一人一个或多数人共用一个牌位的情况。
阵亡兵士的牌位被纳入忠烈祠时,一般都有专门的衙门有司则举行墨有成规的“入祀”仪式。
为防有所疏漏。
工部尚书冯铨,曾经在奏疏中建议增设一个只有五人办公的小衙门,用于处理百姓报知的未曾入祠的英烈。
闻言,朱由检没有做多考虑便是欣然采纳。
事实证明,这个五人小衙门还是很有用处的!
办公地点就在如今忠烈祠以东几十步的地方,主要是负责统计收集各种疏漏数据。
至于事件的处理和查访,一般都是等他们将这些事统计归纳以后,由工部以及有司再做审理。
朱由检携周皇后之手上前几步,默祝拈香,一帝一后虽不下拜,那一番恭敬,在常人眼中却也显得至诚。
朱由检与周皇后携众后妃拈香之时,王承恩、方正化侍立一旁,仰观牌位与前殿布置。
只见铜像面貌如生,不觉心中震撼,默念长平候与冠军侯必要护佑大明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其余各妃拈香完毕,抬眼看见满堂的大明英烈,纷纷滴下泪来,又不敢哭,连忙边走边拭。
朱由检、周皇后与众妃已入正殿去看有特殊功绩的阵亡将士。
群臣们虽然心中不情不愿,却也是纷纷上前拈香祭拜,草草了事跟着进了正殿。
岂不料,他们刚刚进殿,却见到朱由检站在正中,言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