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免除杂税 (2/2)
; “以朕看,前段时间杀掉这五万多人里面,银子、玉器、田地也抄出了不少。
”
“金银财宝全部流于国库。
”
“至于田地,就分发给北方穷困潦倒的百姓!”
“这五万多人存有的良田,按照每人一块来分,怕是能均摊给几百万百姓播种。
”
“兼并土地如此严重,简直是让人触目惊心!”
“陛下圣明。
”
“如此以来,天下臣民必将会感恩戴德,以后绝对不会出现任何乱子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话一出,所有人连忙跪地,三呼万岁。
虽然还是有人不理解。
好不多容易得了这么多土地,不归到皇庄里面,然而拿出来发给百姓,这不是傻吗?
但对于朱由检来说,整个天下都是老子的。
老子要那么多地有什么用?
是你种,还是我种?
与其白白荒着,还不如拿出去发挥更多的光和热。
“除此之外,再废掉那些多如牛毛的苛税,恢复太祖年间定下的两税制,其余的杂项,一概全免!”
朱由检一锤定音。
“这……”
此话一出,所有人震惊的抬起了头。
这不是圣君还能是什么?
明朝的国家收入和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封建王朝一样,主要的收入都来自于田赋。
然而,明朝的财政系统从开国至灭亡长达二百多年时间中。
一直都显得非常混乱!
开国皇帝朱元璋雄心勃勃地希望通过精心计算。
将田赋的征收、支出等项目完全掌握在可控范围内,并定为祖制。
可事实证明,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明朝后来的皇帝既没勇气。
也没足够的毅力去打破开国皇帝定下的规矩,因此只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一些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变动。
结果,明朝的田赋收入呈现了形式上统一,实际上却复杂多样的特点……
明朝田赋的基础是两税制,每年农历八月征收夏季税,秋收之后的第二个月再征收秋粮税。
按照朱元璋定下的祖制。
除了江南地区之外,全国其他地方农民的税负并不算重,大部分税率是预估总收成的5%至10%。
夏季税与秋粮税最初都用谷物缴付。
值得一提的是,谷物折算银两的做法在明朝从来没有制度化,因此乱象丛生。
依照谷物质量和地区远近,每石谷物折银从1.9两至0.25两不等。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
所以明朝官员在折算率上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再加上官员和农民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农民们吃哑巴亏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此外,朝廷考虑到不是所有农民都以种地为生,因此规定田赋的征收范围并不仅限于耕地。
桑树、果园、鱼塘、林地,甚至是海南岛的棕榈树都被计入了征税范围之内,这也算是印证了什么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考虑到朝廷并不需要这些五花八门的产物,因此经营桑树、果园、鱼塘这些产业的农民在纳税时也同样是用谷物来缴付。
但总体来说,明朝前期农民的税负压力不算大,江南地区除外,这主要得益于朱元璋定下的祖制。
但后来权贵阶层大量兼并土地。
并以巧取豪夺的方式用贫地去换农民手中的良田,这就造成大量农民生活越来越艰苦!
而且这些权贵阶层还利用特权来逃避缴纳田赋,因此朝廷入不敷出。
只好通过其他名目来增收,而这些额外增加的财政负担又全摊到了农民身上。
这才导致明朝后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
“金银财宝全部流于国库。
”
“至于田地,就分发给北方穷困潦倒的百姓!”
“这五万多人存有的良田,按照每人一块来分,怕是能均摊给几百万百姓播种。
”
“兼并土地如此严重,简直是让人触目惊心!”
“陛下圣明。
”
“如此以来,天下臣民必将会感恩戴德,以后绝对不会出现任何乱子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话一出,所有人连忙跪地,三呼万岁。
虽然还是有人不理解。
好不多容易得了这么多土地,不归到皇庄里面,然而拿出来发给百姓,这不是傻吗?
但对于朱由检来说,整个天下都是老子的。
老子要那么多地有什么用?
是你种,还是我种?
与其白白荒着,还不如拿出去发挥更多的光和热。
“除此之外,再废掉那些多如牛毛的苛税,恢复太祖年间定下的两税制,其余的杂项,一概全免!”
朱由检一锤定音。
“这……”
此话一出,所有人震惊的抬起了头。
这不是圣君还能是什么?
明朝的国家收入和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封建王朝一样,主要的收入都来自于田赋。
然而,明朝的财政系统从开国至灭亡长达二百多年时间中。
一直都显得非常混乱!
开国皇帝朱元璋雄心勃勃地希望通过精心计算。
将田赋的征收、支出等项目完全掌握在可控范围内,并定为祖制。
可事实证明,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明朝后来的皇帝既没勇气。
也没足够的毅力去打破开国皇帝定下的规矩,因此只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一些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变动。
结果,明朝的田赋收入呈现了形式上统一,实际上却复杂多样的特点……
明朝田赋的基础是两税制,每年农历八月征收夏季税,秋收之后的第二个月再征收秋粮税。
按照朱元璋定下的祖制。
除了江南地区之外,全国其他地方农民的税负并不算重,大部分税率是预估总收成的5%至10%。
夏季税与秋粮税最初都用谷物缴付。
值得一提的是,谷物折算银两的做法在明朝从来没有制度化,因此乱象丛生。
依照谷物质量和地区远近,每石谷物折银从1.9两至0.25两不等。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
所以明朝官员在折算率上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再加上官员和农民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农民们吃哑巴亏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此外,朝廷考虑到不是所有农民都以种地为生,因此规定田赋的征收范围并不仅限于耕地。
桑树、果园、鱼塘、林地,甚至是海南岛的棕榈树都被计入了征税范围之内,这也算是印证了什么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考虑到朝廷并不需要这些五花八门的产物,因此经营桑树、果园、鱼塘这些产业的农民在纳税时也同样是用谷物来缴付。
但总体来说,明朝前期农民的税负压力不算大,江南地区除外,这主要得益于朱元璋定下的祖制。
但后来权贵阶层大量兼并土地。
并以巧取豪夺的方式用贫地去换农民手中的良田,这就造成大量农民生活越来越艰苦!
而且这些权贵阶层还利用特权来逃避缴纳田赋,因此朝廷入不敷出。
只好通过其他名目来增收,而这些额外增加的财政负担又全摊到了农民身上。
这才导致明朝后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