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江南门阀 (1/2)
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出来混,有错就要认,挨打就得立正!
李自成在北京城搞了那么多小动作,也是该到风水轮流转的时候了!
想到这,朱由检摇头轻笑,“曹化淳,眼下朕的大明天兵覆灭闯贼在即,你们洪帮也不能磨磨蹭蹭。
”
“最好是把李自成给活捉了,朕想跟他在北京城好好谈谈人生。
”
“奴婢明白。
”
曹化淳轻笑一声,应道,“陛下圣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剿灭了号称百万的闯军。
”
“那以后的张献忠,多尔衮之流就更不用提了!
“凭着陛下天纵奇才,奴婢相信往后的大明是会越来越好!”
说着,曹化淳突然眉头一皱,“陛下,有一件事。
”
“奴婢想冒死进言。
”
“说!”
朱由检摆了摆手,心情大好。
“陛下,您之前发动北京之乱,虽然暂时让大臣们与您同心同德。
”
“但奴婢还是觉得…觉得此法不可长久之,还请陛下再好好思量一番。
”
闻言,朱由检微微的看了他一眼,倚靠在椅子上,“曹化淳啊曹化淳,你说的这些,朕又何尝不知?”
“只是眼下大明乱局如麻,需要群臣合力,不然,朕说什么也不会放弃那么多的利益给到他们!”
“但我们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获得了一亿两银子不是?”
“那可是大明将近十年的岁入!”
曹化淳点了点头,佩服道,“陛下所言极是,但奴婢还是认为,如果让这群吃人不吐骨头的居位高堂。
”
“这或许对大明的将来,至少也算是一个隐患!”
“哦?”朱由检不动声色,“曹大伴,你的意思是,要朕把他们全杀了?”
“然后重开科举?”
“不不不…陛下,奴婢不是这个意思。
”曹化淳顿时后背发凉,连忙跪了下来。
“陛下,这群人的势力庞大无比,各处关节都根深蒂固,又在天下人当中威望甚高。
”
“如果我们这样做,说不定恐怕还会把大明的人心,给逼到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反贼的头上,让他们白白占了便宜。
”
说着,曹化淳接着道,“陛下,奴婢等等意思是,您看,您要不要再来一次故伎从失?”
“只要把他们身后的人控制住了,那这群大臣那就是掉了牙齿的老虎,再也咬不了人了!”
“你说的是江南的那群商人?”
听到这话,朱由检顿时一愣,学过历史的都知道。
研究一个历史事件,一定会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考衡。
东林党的意识形态是属于王学修正派。
东林党的根基是东林书院,东林书院的根基是江南士族,江南士族和江南财阀是同一群人。
自朱元璋开国以来,就做出规定,举人以上功名,全家免税。
每三年一次乡试,也就是说每个省每三年会多出大概三百个举人,于是两百多年下来,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士族阶层。
他们不用交税,自然能比别人更快的积累财富,更何况明中期之后,赋税越来越重,很多老百姓一盘算发现,自己每年要交五成的税!<
出来混,有错就要认,挨打就得立正!
李自成在北京城搞了那么多小动作,也是该到风水轮流转的时候了!
想到这,朱由检摇头轻笑,“曹化淳,眼下朕的大明天兵覆灭闯贼在即,你们洪帮也不能磨磨蹭蹭。
”
“最好是把李自成给活捉了,朕想跟他在北京城好好谈谈人生。
”
“奴婢明白。
”
曹化淳轻笑一声,应道,“陛下圣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剿灭了号称百万的闯军。
”
“那以后的张献忠,多尔衮之流就更不用提了!
“凭着陛下天纵奇才,奴婢相信往后的大明是会越来越好!”
说着,曹化淳突然眉头一皱,“陛下,有一件事。
”
“奴婢想冒死进言。
”
“说!”
朱由检摆了摆手,心情大好。
“陛下,您之前发动北京之乱,虽然暂时让大臣们与您同心同德。
”
“但奴婢还是觉得…觉得此法不可长久之,还请陛下再好好思量一番。
”
闻言,朱由检微微的看了他一眼,倚靠在椅子上,“曹化淳啊曹化淳,你说的这些,朕又何尝不知?”
“只是眼下大明乱局如麻,需要群臣合力,不然,朕说什么也不会放弃那么多的利益给到他们!”
“但我们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获得了一亿两银子不是?”
“那可是大明将近十年的岁入!”
曹化淳点了点头,佩服道,“陛下所言极是,但奴婢还是认为,如果让这群吃人不吐骨头的居位高堂。
”
“这或许对大明的将来,至少也算是一个隐患!”
“哦?”朱由检不动声色,“曹大伴,你的意思是,要朕把他们全杀了?”
“然后重开科举?”
“不不不…陛下,奴婢不是这个意思。
”曹化淳顿时后背发凉,连忙跪了下来。
“陛下,这群人的势力庞大无比,各处关节都根深蒂固,又在天下人当中威望甚高。
”
“如果我们这样做,说不定恐怕还会把大明的人心,给逼到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反贼的头上,让他们白白占了便宜。
”
说着,曹化淳接着道,“陛下,奴婢等等意思是,您看,您要不要再来一次故伎从失?”
“只要把他们身后的人控制住了,那这群大臣那就是掉了牙齿的老虎,再也咬不了人了!”
“你说的是江南的那群商人?”
听到这话,朱由检顿时一愣,学过历史的都知道。
研究一个历史事件,一定会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考衡。
东林党的意识形态是属于王学修正派。
东林党的根基是东林书院,东林书院的根基是江南士族,江南士族和江南财阀是同一群人。
自朱元璋开国以来,就做出规定,举人以上功名,全家免税。
每三年一次乡试,也就是说每个省每三年会多出大概三百个举人,于是两百多年下来,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士族阶层。
他们不用交税,自然能比别人更快的积累财富,更何况明中期之后,赋税越来越重,很多老百姓一盘算发现,自己每年要交五成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