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父慈子孝!雄英,我的好大儿! (1/2)
朱怡薇愣愣地看着迅速变了张脸的朱标,呆呆地点了下头。
“你看,薇儿都点头了!”
朱标脸上登时浮现一抹笑容,态度和善地拍了下朱雄英的肩膀,“好大儿,爹不打扰你,你快接着写吧!”
等朱雄英坐下后,朱标又殷勤地为他研墨,“雄英,这之后你想怎么写啊?”
“你要是没思路的话,不如爹来帮你吧,爹当年也是个笔杆子啊!”
“多谢爹,但是儿子已经有想法了。”
朱雄英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朱标的提议。
朱标也没说什么,转而走到朱雄英身后为他捏了捏肩膀,“好好好,你写吧,爹替你捏捏肩。”
……
才从城外回宫的朱元璋,还没来得及更衣,就见冯贵着急忙慌地小跑了过来。
“皇上,出事了!太子殿下拿着根棍子气势汹汹地就去了太孙的寝殿!”
闻言,朱元璋瞬间横眉倒竖。
“什么?!他敢?!”
想到刘伯温说过的父辈之劫,朱元璋急忙就要赶过去。
“等会儿,咱也得拿个武器,看他敢不敢对大孙动手!”
朱元璋眼睛一瞥,见到墙上挂着的龙泉剑,想着上次用的挺顺手,
很好,就是你了!
朱元璋取下龙泉剑就往朱雄英的寝殿而去。
正想着一脚踹开紧闭的殿门,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道声音,语气很好。
“雄英,为父觉得功过五帝这句是不是太夸大了一些,不如改成千古明君呢?”
“……爹,您还不是君呢?”
“哈哈,那算了,不如在这里加上一句最精通文墨的储君,你觉得呢?”
“爹,您觉得您有李后主写的词好?还是写得出唐太宗那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雄英,太宗也不是储君啊……”
面对朱雄英无语的眼神,朱标干笑两声,换了个话题,“你写你写,为父不多嘴了。”
不过没几秒,声音又响了起来,“我儿小小年纪这手字就写得相当不错,真是厉害!写了这么久累了吧?为父已经吩咐御膳房做道枸杞猪蹄汤,给你好好补补。”
朱元璋在外面听得怀疑人生。
这里面的人真是朱标?
他在老子面前都没这么谄媚过!
不过,透过门缝,见到里面父子和谐的场面,朱元璋原本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大孙没事就好。
如此一来,朱元璋也不打算破坏里面的温馨场景,转身就走了,嘴里还哼着小曲。
整整两个时辰后,这篇父子协力完成的大作终于完成了!
上面全都是两个人字斟句酌写出来的对朱标暗戳戳的吹捧,既歌功颂德,又写的不算太直白,深得朱标的心。
望着纸上写就的上千言文章,朱标简直是满意地不得了。
报纸写的新闻已经完全成为了应天的风向所在。
只要这篇文章刊印出去,整个应天府的百姓都能看见对他的这些夸赞与崇敬,那是多么庞大的一群人啊!
到那时,不知有多少百姓会追捧起他这位古往今来最为贤名的大明储君呢!
想想这些,朱标
“你看,薇儿都点头了!”
朱标脸上登时浮现一抹笑容,态度和善地拍了下朱雄英的肩膀,“好大儿,爹不打扰你,你快接着写吧!”
等朱雄英坐下后,朱标又殷勤地为他研墨,“雄英,这之后你想怎么写啊?”
“你要是没思路的话,不如爹来帮你吧,爹当年也是个笔杆子啊!”
“多谢爹,但是儿子已经有想法了。”
朱雄英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朱标的提议。
朱标也没说什么,转而走到朱雄英身后为他捏了捏肩膀,“好好好,你写吧,爹替你捏捏肩。”
……
才从城外回宫的朱元璋,还没来得及更衣,就见冯贵着急忙慌地小跑了过来。
“皇上,出事了!太子殿下拿着根棍子气势汹汹地就去了太孙的寝殿!”
闻言,朱元璋瞬间横眉倒竖。
“什么?!他敢?!”
想到刘伯温说过的父辈之劫,朱元璋急忙就要赶过去。
“等会儿,咱也得拿个武器,看他敢不敢对大孙动手!”
朱元璋眼睛一瞥,见到墙上挂着的龙泉剑,想着上次用的挺顺手,
很好,就是你了!
朱元璋取下龙泉剑就往朱雄英的寝殿而去。
正想着一脚踹开紧闭的殿门,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道声音,语气很好。
“雄英,为父觉得功过五帝这句是不是太夸大了一些,不如改成千古明君呢?”
“……爹,您还不是君呢?”
“哈哈,那算了,不如在这里加上一句最精通文墨的储君,你觉得呢?”
“爹,您觉得您有李后主写的词好?还是写得出唐太宗那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雄英,太宗也不是储君啊……”
面对朱雄英无语的眼神,朱标干笑两声,换了个话题,“你写你写,为父不多嘴了。”
不过没几秒,声音又响了起来,“我儿小小年纪这手字就写得相当不错,真是厉害!写了这么久累了吧?为父已经吩咐御膳房做道枸杞猪蹄汤,给你好好补补。”
朱元璋在外面听得怀疑人生。
这里面的人真是朱标?
他在老子面前都没这么谄媚过!
不过,透过门缝,见到里面父子和谐的场面,朱元璋原本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大孙没事就好。
如此一来,朱元璋也不打算破坏里面的温馨场景,转身就走了,嘴里还哼着小曲。
整整两个时辰后,这篇父子协力完成的大作终于完成了!
上面全都是两个人字斟句酌写出来的对朱标暗戳戳的吹捧,既歌功颂德,又写的不算太直白,深得朱标的心。
望着纸上写就的上千言文章,朱标简直是满意地不得了。
报纸写的新闻已经完全成为了应天的风向所在。
只要这篇文章刊印出去,整个应天府的百姓都能看见对他的这些夸赞与崇敬,那是多么庞大的一群人啊!
到那时,不知有多少百姓会追捧起他这位古往今来最为贤名的大明储君呢!
想想这些,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