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方法,倒也不能说没用。
但是,也是用过去的钥匙,来解开今天的锁,运气好能解开,运气不好,那就是完犊子了。
如果开钥匙的人,再有点自己的小心思,那就是更加的有趣了。
任以虚跟内阁这一票人的关系,并不好。
本质上,任以虚就是觉得他们,就只会夸夸其谈,反倒是跟夏原吉,蹇义等人的关系比较好。
这俩都是实干家,都是接触一手政务的,看待问题,那是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的。
任以虚跟这群内阁大学士聊天的时候,这帮家伙总是会欺负任以虚读书少,时不时的给你引经据典一下,时不时的给你阴阳怪气。
你跟他们讨论国家政策,他们也是讨论,但是,绕来绕去还是圣贤那一套。
其实现在大明的内阁选拔机制,还是非常不完善的,直接从翰林当中选拔。
等到朱棣之后,内阁的选拔,才会开始逐渐的明确起来。
大部分官员,都是从科举考试中,选拔出来的。
当学子们在金榜题名后,就成为了朝廷的后备干部。
他们一般会分配到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衙门实习政事。
名曰:观政。
才华出众者,会被分配到翰林院观政,名曰:庶吉士。
基本上,庶吉士就是内阁的预备成员了。
观政时间是三年,当实习期满后,大部分人会成为正式官员,被分配到朝廷的各个机构任职。
庶吉士,差不多就是留在京城,接下来就是熬,差不多六十岁左右,就能当内阁大学士了。
天赋异禀的,诸如张居正,四十二岁就是内阁大学士了。
基本上都是摸爬滚打出来的,哪里像是解缙这种历史上三十三岁,现在三十一岁就当上了内阁大学士。
胡广更年轻才三十岁,黄淮也才三十五岁。
朱棣的内阁很年轻,年龄最大的胡俨也才四十出头。
而且,都是属于,并不怎么接触具体事务的那种。
他们读书多,也是善于从历史当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过去的经验,你要如何解决今天遇到的麻烦
他们有读书人的傲气瞧不起任以虚,觉得任以虚只是一个不学无术之徒,秀才都不是。
无非就是投靠了朱棣,早早立下了功劳而已,这要是换了自己,肯定也是没问题的。
而任以虚其实也是看不起他们,夸夸其谈,诗词歌赋没问题,谈文学,谈学术也没问题。
但是,具体到国家政策,他们其实是没有多少经验的,别看他们能吹牛逼,可是,真正落实到实处,那就是开玩笑了!
蹇义和夏原吉则是实干出来的,那是要具体政务操心的。
有些时候还是需要多部门合作的。
尤其是,夏原吉当了户部尚书之后,就开始面临国库空虚的问题。
建文帝一直都在烧钱,朱棣也在烧钱。
一上来就没钱了。
所以,夏原吉是坚决支持朱棣搜刮藩王的,朝廷要是没钱了,文武百官的人心就要乱掉,士兵就要闹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