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安没事就喜欢历史区的帖子。
毕竟,李世民也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历史本就是一本厚重的社会大学。
看多了,是真的可以学到一些知识点,特别是明朝的历史,越看越有味道。
这也是陈平安为何会记得这些史料的原因,相信大部分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记得历史上的那些帝王。
更不用提,在大字典的后面,还有一个王朝史记。
然而,有一些内容,陈平安没有去了解过,也就不知道。
就比如这钨矿石其实盛产于中原,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且,一直在持续开发中。
而这个钨矿石的原产地就在江南道虔州大余县。
河东道那边盛产煤矿,江南道虔州之地盛产钨矿石。
也算是一种自然资源富裕了一个地区。
陈平安没有看到过这一个知识点,也就不知道,中原是有钨矿石的。
不然,早就让人去江南道虔州那边寻找了。
好在,他建言李世民,把电灯技术推广开来,让全民参与,一起继续研究。
如此一来,也总算是有了进展。
江南道的陈郡袁氏从第二次招商大会开始,就一直参与。
从没有缺席。
袁氏不说与世无争。
最起码,他们的传家理念,受人敬佩。
毕竟,自家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自己做不到君子,却不妨碍他们敬佩君子之风的人。
袁氏得到了发电机技术之后,就开始建造了一个工坊,就在他们建造三轮车工坊的旁边。
毕竟,在江南道这边,袁氏的人员众多,关系网也比较多。
要人有人,要地有地。
建好了工坊,就开始投入研究。
找金属。
一个一个金属去试验。
后面实在是找不到了,就用磁铁到处吸。
寻找他们没有见到过的铁矿石,各种能够被磁铁吸附的铁矿石,以前没有见到的铁矿石,都收回去,然后冶炼出来,制作成金属丝。
最后连接上发电机,进行试验。
没有想到。
还真的找到了那位赵王写在技术图纸上的说明,可以发热发光,光芒是金色的金属丝。
他们真的找到了!
陈平安也连忙安排人去了江南道那边,继续寻找矿石。
同时,也看着袁城送来的金属块,有一些乌黑,却又有一些光泽。
陈平安小时候就用过那种钨丝灯,还喜欢把底座和灯芯拆出来,然后用那个玻璃瓶装水。
后来,他才知道那个是钨丝。
而现在,他怀疑袁城送来的这个金属,就是钨丝!
金色的光芒,若是电流再高一些,这个颜色就和白色差不多了。
是真的适合作为电灯灯芯的金属。
既然找到了可以制作出来成熟品的矿石,那么,再一次找到,应该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眼看着接近年关,雪也停了,暖阳洒在大地上。
道路通畅之后。
营州那边的战报也统统送到了京师。
两月的时间。
大唐这边是步步为营,拉长了战线作战。
直到十二月二十六日的最终决战到来。
而战报也就只讲述了这一战之前的双方情况。
大唐邸报连忙开始对营州的战况开始报道。
毕竟,这可是陛下御驾亲征啊!
意义自然不一样。
对于大唐整体而言,都是一场永记史册的战争。
百姓们也因为大唐邸报的存在,对于这一场战争非常关注。
这要是以前。
他们可能就不是通过大唐邸报来了解了,而是亲身体会。
因为战争一旦开始,就会征兵、征粮、征徭役,粮价会上涨,赋税也会上涨。
战争带来的就是压力,是苦难。
就比如,汉武帝对匈奴的持续战争,就被人是作为穷兵黩武。
也就是好·战·分子。
而所谓好战者必亡。
也是因为每一次战争,都是劳民伤财。
军饷、军械设备、粮草、辎重、民工、徭役,最后才是士卒。
可以说,战争都是举国之力。
不过。
这一次不同。
李世民、李靖、长孙无忌、侯君集、薛万彻等人都在感慨,他们从来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依赖于炼焦法和高炉炼铁法,铁的产量不断提高,同时,质量也更好。
首先,就是将士们的披甲率得到了提升。
锁子甲、光明铠。
唐十三甲都有。
再然后,就是兵器了。
人手一个。
还能组成不同的战队。
比如专门斩马腿的,刀斧手、盾牌手、圆盾匕首队、弓弩手等。
是真的富裕啊。
同时,也没有征徭役,更没有征民工。
给钱招人。
这些年来,裴明礼、何潘仁等富商,在苏定方的守护之下,是真的在搬空东瀛的银山。
隋朝末年。
李渊联合关陇世家做空了隋炀帝发行的货币。
也就是利用三征高丽期间,直接利用粮食这个关乎于万民生计的货物,做空了货币。
等到了李渊登基为帝,也就是武德年,他的这个李唐朝廷不富裕,而百姓们同样如此。
为啥
李渊一开始实行的就是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后来才发行了开元通宝。
只不过,铜的产量不高,通宝钱在市场上流通也就比较慢。
直到陈平安的到来,有了炼焦法之后,才提高了铜的产量,然后得到了不少的铜,制作出不少铜钱。
再然后,又开始搬运东瀛的银山。
李世民有钱了。
自然发的起军饷。
陈平安讲述的货币政策,李世民能够很快听明白,也是因为当年李渊做空隋五铢钱的时候,他也在一旁看着,甚至是也参与了。
故此,才会深有体会。
这一战。
大唐没有给老百姓增加什么负担。
唯一的负担,可能还是这战场上会有人流血死亡,也会有一些民工因为意外什么的死亡。
不过,从最新的战报来看,大唐如今战亡人数在七千余。
十万大军。
面对突厥、高丽、东瀛三方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