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寒了天下忠臣名将的心啊!
这么多人,为了护卫大唐国祚,讨伐安禄山。
本来是民心可用。
然而,李隆基昏庸至此,实在是扶不起!
陈平安则是给李世民倒了一杯茶,说道:陛下息怒。
李世民喘着气,说道:如何能息怒,大好的局势,却被他给败成了这样!
还不如随着宋璟等人一起死了算了!
好好一个开元盛世,结果就这样被他亲手葬送了。
朕恨不得打死他!
陈平安只好劝说道:陛下,这开元盛世,也有着李隆基的一大份功劳,他亲手建立起来的,再由他亲手毁了。
也算是另外一种因果了吧。
李世民却道:怎么,你现在相信起来因果之说了呢
陈平安连忙道:没有,只是觉得李隆基的晚年昏庸,其实……很早就有了先兆。
这句话,多少有一些大逆不道了。
不过,李世民听了,却直接泄了气。
坐了下来。
陈平安则是上前,捡起了史册,重新放在了李世民的身前桌子上。
沉默了一会儿。
李世民再一次拿起了史册。
哥舒翰守潼关、郭子仪败叛军、颜杲卿为盟主讨伐安禄山,于大局大势上,似乎安禄山的起兵谋反,不太可能成功。
陈平安也说了,大唐还有两百多年的国祚,不至于在这一次就亡了国。
李世民这样安抚着自己。
呼……。
深深地呼了一口气。
放下了史册。
又连喝了几杯茶。
这才开口道:你说开元盛世乃是李隆基一手缔造,然后由他亲手毁了。
这一点,朕不太认可。
神龙政变若是没有张柬之等人,若是没有狄仁杰的长远布局,以李隆基一人之力,怕是很难。
他一个临淄王,又何以能够趁势而起,还可以斗得过太平
说起来,这开元盛世之始,应该是张柬之等人的功劳最大!
李隆基不过是借力罢了。
而后面的所作所为,已经是有好有坏,一半一半了。
仁政也有,糊涂账也不少。
陈平安则是回道:陛下冷静下来了就好,在臣看来,当时的李隆基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据了。
因为张柬之等人不可能扶持李适之这等皇室宗亲登基,唯一能选的,也就是李显、李旦的那些儿子。
毕竟,大唐已经易主过一次,姓了‘武’,张柬之等人不会想看到大唐再一次改姓。
所以,必然是李旦、李显之子。
而这些皇子之中,也就只有李隆基当时的表现,能够入得了他们的眼。
张柬之等人也是聪慧之人,心气儿和眼光都高着呢。
不然,也不会在神龙政变的时候,找上李隆基,一起合谋了。
只是,没有人能够看得到未来,完全看透人心和人性。
李世民点了点头。
说起来,最大的缘由,就是李隆基没能受到良好的教导,是也不是
陈平安回道:是。
李世民再度点头,说道:其实,朕看了这史册,生气之余,又有一些释然。
李隆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导,以至于看似明君,却在晚年成了昏君。
心性不坚定,眼光不长远,被帝王之权柄给影响了心智罢了。
而与此同时,另一位,同样是皇室宗亲之人,却能够在没有家族长辈之教导的情况下,还能够自学成才,成为大唐之名臣,足以说明……儿孙自有儿孙福。
当然,也不能放任之,教导还是要教导的,就是不再像是以前那样,担心教好了太子,教不好皇太孙,教的好皇太孙,却不可能教会皇太孙之子。
我也不可能活的了那么长的时间,不是吗
陈平安没有办法回答李世民的这个问题。
故此,沉默就行了。
李世民看了一眼陈平安继续道:既然如此,那朕只要是教好了李承乾,也告诉他,一定要教好下一代的储君,避免皇位之更替带来了血雨腥风。
最好是这样一代一代教下去,一代一代培养贤明的储君,才能保证大唐的国祚更久远。
可是,这也不太可能,保不准,李承乾也就是下一个李隆基。
说到这里。
李世民似乎有一些烦躁了。
又喝了几杯茶。
所以……释然了。
顺其自然吧。
就像是你说的,做好当下,不负韶华。
陈平安连忙行叉手礼道:陛下英明!
这也是真心实意。
李世民悟了,那他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写史册的努力,也就没有白费。

章节目录

贞观公务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余秦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余秦唐并收藏贞观公务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