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安又在写史册。
这寒冬腊月的,马上就要大朝会,进入贞观九年了。
这史册才写到天宝五载(公元746年),说实话,有一些慢,后面还有唐朝末期,以及宋元明清的史册还没写呢。
要是按照这个速度,真的能写到李世民六十多岁的年纪。
所以,还是要加快速度,多写一点儿,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李世民喜欢看史册。
陈平安也想要把这些历史写成史册,让李世民看看。
相信以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让李世民看到,唐朝的兴衰史,也能看到宋朝、明朝的兴衰史。
这样,才能够完全理解什么叫做王朝周期律。
故此,陈平安一口气写到了安史之乱爆发之时。
也就是从天宝五载写到了天宝十四载,一共是十年的史册。
别看也不过是十年而已,但是这十年发生的事件很多,其中要大书特书的几个人,有李承乾的孙子、李象的儿子李适之。
不过,李承乾如今结婚比较晚,肯定是不会再生出那个李象了吧
就算是名字一样,可是出生的年份不一样,又因为李承乾受到的教育和历史上有着区别,而李象自然也会被影响到。
所以,还有没有李适之,那就不一定了。
但是,这也能够佐证一件事。
那就是李治的后代出了个李隆基,而李承乾的后代出了个李适之。
相比之下,也不逞多让。
除了李适之,还有一代权臣李林甫、杨国忠,再然后就是杨贵妃、安禄山、史思明、李亨、高力士五人。
以及几位名将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郭子仪、封常清等人。
毕竟,后面的安史之乱和他们也都有着关系。
也有人说,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敢谋反。
但是真要说起来,安禄山已经手握兵权,李林甫就算是不死,后面也会因为杨国忠等得到了李隆基圣宠的大臣给排挤出去,又或者是和太子李亨斗的两败俱伤。
安禄山只要是拥有了绝对的兵权,区区一个权臣,不足以和他斗。
毕竟,李林甫在位的时候,安禄山就已经开始预谋造反了。
……
李世民见这一次的史册比以前的厚一些,就让陈平安自己泡茶,他慢慢地看。
看到李适之从神龙政变之后开始入朝为官,然后还为自己的祖父李承乾、父亲李象请命,归葬于昭陵,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李承乾的谋反也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好在这些年把李承乾带在身边悉心教导,父子之间的感情也加深了不少,这根刺也就慢慢地消融了。
只不过,看到李适之上奏,请求把李承乾、李象归葬于昭陵。
心下还是有一些莫名复杂。
说到底,李承乾是太子,一直也都当做是自己的继承人看待的。
只不过,陈平安来之前,李世民刚刚登基之时,这种父子之情,也还算是可以的。
再看到李林甫当了宰相之后,开始排除异己,连李适之这位忠臣、能臣、皇室之大才都被斗下去了,心下也不好受。
前面有多喜欢李隆基,如今对李隆基就有多么的不满。
不说张柬之这些主持了神龙政变、从龙之功的有功之臣,应该善待之。
就姚崇、宋璟这些个能臣最后也没能得到一个善终,就让李世民这种善待功臣的帝王有一些过意不去。
如今再看到李林甫上位之后,如何把持朝堂,排除异己,然后只手遮天,而李隆基却和杨贵妃在后宫酒池肉林,就气的牙痒痒。
真要是见到了这时候的李隆基,绝对会抽出身上的七匹狼。
让他尝一尝,来自于太宗皇帝的谆谆教导。
再往后看,更是直接咬牙切齿了。
一个奸相李林甫祸乱朝纲也就算了,还来一个安禄山这样的胡人阿谀奉承李隆基,还成了杨贵妃的义子,还和杨贵妃有一些不清不楚
这尼玛!
武氏的所作所为让李世民都红了眼。
杨贵妃这般,也是让李世民青筋暴起了都。
看到最后。
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在范阳起兵谋反,更是直接紧蹙眉头。
等看到李隆基用宦官监军,而边令诚对军事指手画脚,引起了高仙芝等名将不满,最后却能够进献谗言,以至于李隆基直接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
这就忍不了了。
孽子!
李世民是直接把手中的史册给扔出去了。
这种暴怒的情绪,和当年武氏称帝差不多,真的是气血上涌了都。
阵前斩将,找死的行为。
李隆基竟然能够做得出来,这绝对是

章节目录

贞观公务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余秦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余秦唐并收藏贞观公务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