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721年到公元725年。
李隆基登基为帝已经有十三年了。
而这五年之中,有着姚崇和宋璟等能臣忠臣,大唐也得以休养生息。
开元十三年的十月十一日,李隆基还在泰山封禅。
可谓是风光无限了。
不过,在这五年之中,李隆基也做了一些影响比较大的事儿。
那就是废死王皇后。
正所谓,糟糠之妻不下堂。
李隆基早年过得什么日子
要不是有着王皇后一直陪着他,照顾他,说不得,还没有今天这般辉煌。
可惜,李隆基当了皇帝之后,就想着废了王皇后。
这事儿,一旦有了苗头,那就再也按耐不住。
最终,废了王皇后不说,还赐死了。
而王皇后死了之后,李隆基却又有一些后悔。
可这后悔也还是一时的,过了一段时间,后宫的莺莺燕燕就让他忘记了王皇后这位糟糠之妻。
再然后,就是姚崇这位丞相也病死了。
只剩下一个同样上了年纪的宋璟,还在朝堂上撑着。
李世民看完了史册,放在了旁边。
李隆基生性薄凉,这往后,若是定下储君,那太子的日子怕是不好过吧
到底是帝王,李世民很快就根据李隆基废了王皇后一事,看出来李隆基生性薄凉,太子会跟着遭殃了。
陈平安只是简单地回道:陛下,史册上记载着开元时期有一冤案,叫做李隆基一日杀三子。
李世民不敢相信地看着陈平安,最后直接拍着桌子,叫骂道:畜、生!
虎毒尚且不食子。
李隆基竟然一天杀三子。
这等薄情寡义之人,又如何守得住大唐之江山国祚
李世民恨不得能够去开元时期,找到李隆基,抽出腰带,好生地教导一二。
不过,随后却又泄了气。
李隆基一天杀三子。
和贞观年的太子李承乾谋反,又是何等相似呢。
他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唉……。
想到这里。
李世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好像,教训李隆基,他也不配。
要不是他晚年糊涂,不好生地教导太子也就罢了,竟然还想着换太子,一直于释放出去不好的信号,给了皇子、朝臣们不太实际的希望,以至于出现了争宠夺嫡之事。
也就不会还有‘武氏之祸’,也就不会有李隆基的神龙政变,自然也不会有李隆基一天杀三子的事儿了吧。
一切的祸事的源头,可能就在于玄武门之变,在于李承乾被迫谋反。
就相当于是历史上的汉武帝一般,太子刘据被迫谋反。
以至于权臣当道。
李隆基明明知道,后宫干政的危害,是经历过‘武氏之祸’的李家子。
可他竟然还会重蹈覆辙,学着高宗皇帝李治,废了王皇后,宠信武氏。
而李隆基的后宫中,也是独宠武惠妃。
一国之主,却听信于后宫一贵妃之言语,废了糟糠之妻王皇后!
李世民是真的被气的咬牙切齿了。
最后还是平复了一下心情。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也是你的原话。
李世民斟酌了一下,继续道:所以大唐就算是有了你,也无法保证传万世。
说完,仰起头,心下谋算了一下。
最多,五百年左右吧。
李世民以前听过陈平安说起过,大唐国祚两百八十九年。
这个数字,他一直记在心中。
故此,他在心中谋算了一下,有着陈平安努力发展科技,提升民智,开拓万民之视野,用以教化万民,减轻士农工商之间的矛盾。
然后呢,他好生地教导李承乾,再教导李承乾的儿子,让这座下皇位,可以顺利传个三代。
等到了李承乾的儿子快登基为帝的时候,他可能就要老死了。
至于这之后的历史进程,恐怕就难以掌控,也是无法预测,是好是坏,都很难说。
不过,最起码的,他建立起来的制度,以及朝野上下万民们的民智提升,眼界开阔,航海盛行。
这中原不再只是大唐一国之地,在西方还有着广袤的大陆。
矛盾的激化可能不会那么的快吧
所以,最好的预测是五百年左右,和周王朝差不多。
最坏的预测,那自然是四世、五世而亡了。
陈平安回道:陛下,天下大势分分合合是必然趋势,千年之后的一些学者,也把这种趋势取名为王朝周期律。
李世民疑惑道:王朝周期律
陈平安道:陛下,王朝周期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建立阶段,即每个新的王朝都是通过战争或政治手段建立起来的。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几十年不等,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统治者的才能、军事力量的强弱以及政治环境的稳定性等。
第二个阶段,叫做兴盛时期,在政治上王朝通常拥有强大的政治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稳定和政策的统一执行。
经济上,经济繁荣,生产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上,文化繁荣,艺术、科学、教育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社会上,社会环境和平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第三个阶段,叫做衰落时期,政治上,政治中央集权减弱,内部矛盾加剧,政治斗争频繁。
经济上,经济疲软,资源枯竭,农业危机频发。文化上,文化发展停滞,甚至出现倒退现象。社会上,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
第四个阶段,叫做灭亡阶段,政治上,政治混乱,中央权力分裂,地方割据势力兴起。
经济上,经济崩溃,财政赤字严重,人民生活陷入困境。文化上,文化被摧毁或融合,原有文化特色逐渐消失。社会上,社会动荡加剧,战乱不断,最终导致王朝灭亡。
这一周期律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发生了多次,每个王朝的兴衰都与其统治者的政策、社会制度、文化传承等因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