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纸张的盈利。
在保证可以供应给朝廷的纸张之外,把那些多余的纸张拿出去卖,也不是不行。
关键是,朝廷要在此基础上征加商税。
既然有了纸商,形成了行当,那必然要缴纳商税!
不然,陈平安辛辛苦苦改良了造纸术,就这般直接公告于天下,让各地造纸的作坊,都能够用上如此上等的手艺,造出来品质绝佳的纸张,还用来赚钱,岂能就此让他们白白与读书人争利
既有纸商,必有商税!
长孙无忌的话,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陈平安都不免多看了几眼,不愧是未来几乎是只手遮天的人物。
现在就已经懂得如何简在帝心了。
李世民听着长孙无忌的话,那心思,一开始还很高兴,可是很快就又想到了陈平安写的史册。
在那史册上,长孙无忌于他死后的那些所作所为,说实在的,多多少少也是让李世民心中有一些膈应。
辅佐李治登基为帝,倒是真的做了。
可在那时候。
他要是不辅佐李治登基为帝,他还能辅佐谁
要是真的辅佐了别人。
恐怕,他不用几年,就可能引火上身。
毕竟,那时候,皇太子李治可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
他不辅佐自己的亲外甥,却要辅佐一位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的皇子吗
不可能的。
辅佐李治登基为帝倒是做得还算是不错,对得起自己托孤大臣的身份。
可是后来的所作所为,那真的是让李世民膈应。
李治登基为帝之后没多久,就逼死了李恪。
李恪如今已经七岁,在李世民登基为帝之后,加封为汉王,也是深受李世民的宠爱。
长孙无忌却直接逼死了他生前非常宠爱的儿子,就算是有着为了李治帝位稳固的缘由,那也不行。
要是你最后为了李治的帝位,为了大唐,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也就罢了。
可是,李治登基为帝之后,你本应该慢慢地归还本属于皇帝的权柄,最后就算是告老还乡,也是无可厚非。
可杀害皇室,就是给李世民的心中留下了一根刺。
不过,长孙无忌现在的一番话,那是说到了他的心口上,也是有理有据,本就是他想要的。
辅机所言确有一番道理。
李世民赞许地点了点头。
魏徵也是感觉到眼前一亮,抱拳道:长孙仆射所言当真是治国良策。
臣也以为,建造纸司可行,乃是利国利民之策,不仅可让朝堂百官能用上纸张,也可低价售卖,便于天下读书人学文识字。
征加商税,亦可规范纸商,让他们不可胡乱营商,影响到读书人买纸。
有了长孙无忌带头,然后魏徵也表示支持建立造纸司,然后征加商税,那自然也会有第三人。
至于李靖、李勣等人,则表示这些和他们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根本就不想掺和这一国策。
当然,主要还是他们都是武将,若论战场杀敌、排兵布阵,他们是能手。
若论这造纸司的利与弊,他们是真的论不出什么来。
杜如晦一开始说的有一些道理。
可等到长孙无忌、魏徵两人站出来之后,似乎更有道理。
当然啦,李靖、李勣两人是有一些想法,也是支持造纸司建立起来的,盐、铁、布、茶都有官署,新纸出现,以陈平安的能耐,必然也会像是茶叶、布匹一样,产量比较高,卖的也比较好。
纸张卖得好,用的人也多。
关键是,他们也能用到了啊。
刚刚,李靖、李勣两人也在那新纸上面写了一个字,仅仅是一个字,就让他们感受到了新纸和麻纸的天壤之别。
等到大部分人都发表了意见,大部分人也都同意建立造纸司。
李世民才看向了杜如晦,问道:如晦,你现在可有什么建言
杜如晦也被长孙无忌的一个提醒,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当即抱拳道:陛下,臣之疑虑已经祛除,当无疑问,也无更好之建言。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
没有如晦你之提问,又何来辅机之良言
汉高祖遇事不决问陈平张良,汉昭烈帝遇事不决问诸葛丞相,朕若遇事不决,自当问诸卿。
既然此事,大家已经无疑问,那便算是定下来了。
说完,又对陈平安道:这造纸司就交给你了吧。
陈平安一听。
什么
让我去建立造纸司
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嘛。
我就只是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如今,敬晓月已经怀有身孕,正是需要我陪伴的时候,岂能接下这么个大工程。
陛下,臣还想着继续改良造纸术,还有那纺织机,雕版印刷术也需要改进,并且,臣已经有一些想法。
若是能够改进雕版印刷术,再加上这纸张产量提高,质地也很好,可以装订成为书籍,到时候,拓印文赋,也就更简单了。
而且,臣……臣能力有限,年岁也比较小,人微言轻的,怕是会辜负圣恩啊。
陈平安说的是情深意切、诚恳从心。
李世民也没觉得陈平安是想要偷懒,而是真的就觉得确实不应该把建立造纸司的事情交给陈平安,他早前就有言,若是纸张得到了改良,有了新纸,就可以做出装订成册的书籍。
他也见到过由麻纸、楮纸装订起来的书籍,用蚕丝线缝制的,确实比竹简好很多,能记载很多内容。
只不过,这些纸张做成的书籍,都不好保存,过不了几年,稍微翻阅一下,就会损坏。
若是陈平安的新纸能够装订成册,做成书籍,又能保存很长时间,也的确又是一功劳。
李世民先是笑着微微不满道:你这狈懒的家伙。
听起来像是骂人。
实际上……。
那自然不是,李世民真要是骂人,那就不是这个神情,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也好,你还有诸多琐事在身,不能全靠着你一人。
说完,环视了一下。
诸卿,可有人才举荐
在保证可以供应给朝廷的纸张之外,把那些多余的纸张拿出去卖,也不是不行。
关键是,朝廷要在此基础上征加商税。
既然有了纸商,形成了行当,那必然要缴纳商税!
不然,陈平安辛辛苦苦改良了造纸术,就这般直接公告于天下,让各地造纸的作坊,都能够用上如此上等的手艺,造出来品质绝佳的纸张,还用来赚钱,岂能就此让他们白白与读书人争利
既有纸商,必有商税!
长孙无忌的话,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陈平安都不免多看了几眼,不愧是未来几乎是只手遮天的人物。
现在就已经懂得如何简在帝心了。
李世民听着长孙无忌的话,那心思,一开始还很高兴,可是很快就又想到了陈平安写的史册。
在那史册上,长孙无忌于他死后的那些所作所为,说实在的,多多少少也是让李世民心中有一些膈应。
辅佐李治登基为帝,倒是真的做了。
可在那时候。
他要是不辅佐李治登基为帝,他还能辅佐谁
要是真的辅佐了别人。
恐怕,他不用几年,就可能引火上身。
毕竟,那时候,皇太子李治可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
他不辅佐自己的亲外甥,却要辅佐一位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的皇子吗
不可能的。
辅佐李治登基为帝倒是做得还算是不错,对得起自己托孤大臣的身份。
可是后来的所作所为,那真的是让李世民膈应。
李治登基为帝之后没多久,就逼死了李恪。
李恪如今已经七岁,在李世民登基为帝之后,加封为汉王,也是深受李世民的宠爱。
长孙无忌却直接逼死了他生前非常宠爱的儿子,就算是有着为了李治帝位稳固的缘由,那也不行。
要是你最后为了李治的帝位,为了大唐,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也就罢了。
可是,李治登基为帝之后,你本应该慢慢地归还本属于皇帝的权柄,最后就算是告老还乡,也是无可厚非。
可杀害皇室,就是给李世民的心中留下了一根刺。
不过,长孙无忌现在的一番话,那是说到了他的心口上,也是有理有据,本就是他想要的。
辅机所言确有一番道理。
李世民赞许地点了点头。
魏徵也是感觉到眼前一亮,抱拳道:长孙仆射所言当真是治国良策。
臣也以为,建造纸司可行,乃是利国利民之策,不仅可让朝堂百官能用上纸张,也可低价售卖,便于天下读书人学文识字。
征加商税,亦可规范纸商,让他们不可胡乱营商,影响到读书人买纸。
有了长孙无忌带头,然后魏徵也表示支持建立造纸司,然后征加商税,那自然也会有第三人。
至于李靖、李勣等人,则表示这些和他们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根本就不想掺和这一国策。
当然,主要还是他们都是武将,若论战场杀敌、排兵布阵,他们是能手。
若论这造纸司的利与弊,他们是真的论不出什么来。
杜如晦一开始说的有一些道理。
可等到长孙无忌、魏徵两人站出来之后,似乎更有道理。
当然啦,李靖、李勣两人是有一些想法,也是支持造纸司建立起来的,盐、铁、布、茶都有官署,新纸出现,以陈平安的能耐,必然也会像是茶叶、布匹一样,产量比较高,卖的也比较好。
纸张卖得好,用的人也多。
关键是,他们也能用到了啊。
刚刚,李靖、李勣两人也在那新纸上面写了一个字,仅仅是一个字,就让他们感受到了新纸和麻纸的天壤之别。
等到大部分人都发表了意见,大部分人也都同意建立造纸司。
李世民才看向了杜如晦,问道:如晦,你现在可有什么建言
杜如晦也被长孙无忌的一个提醒,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当即抱拳道:陛下,臣之疑虑已经祛除,当无疑问,也无更好之建言。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
没有如晦你之提问,又何来辅机之良言
汉高祖遇事不决问陈平张良,汉昭烈帝遇事不决问诸葛丞相,朕若遇事不决,自当问诸卿。
既然此事,大家已经无疑问,那便算是定下来了。
说完,又对陈平安道:这造纸司就交给你了吧。
陈平安一听。
什么
让我去建立造纸司
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嘛。
我就只是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如今,敬晓月已经怀有身孕,正是需要我陪伴的时候,岂能接下这么个大工程。
陛下,臣还想着继续改良造纸术,还有那纺织机,雕版印刷术也需要改进,并且,臣已经有一些想法。
若是能够改进雕版印刷术,再加上这纸张产量提高,质地也很好,可以装订成为书籍,到时候,拓印文赋,也就更简单了。
而且,臣……臣能力有限,年岁也比较小,人微言轻的,怕是会辜负圣恩啊。
陈平安说的是情深意切、诚恳从心。
李世民也没觉得陈平安是想要偷懒,而是真的就觉得确实不应该把建立造纸司的事情交给陈平安,他早前就有言,若是纸张得到了改良,有了新纸,就可以做出装订成册的书籍。
他也见到过由麻纸、楮纸装订起来的书籍,用蚕丝线缝制的,确实比竹简好很多,能记载很多内容。
只不过,这些纸张做成的书籍,都不好保存,过不了几年,稍微翻阅一下,就会损坏。
若是陈平安的新纸能够装订成册,做成书籍,又能保存很长时间,也的确又是一功劳。
李世民先是笑着微微不满道:你这狈懒的家伙。
听起来像是骂人。
实际上……。
那自然不是,李世民真要是骂人,那就不是这个神情,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也好,你还有诸多琐事在身,不能全靠着你一人。
说完,环视了一下。
诸卿,可有人才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