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之所以能够屹立百年不倒,更多的也是他们能够审时度势。
当然,也有着报团取暖、团结一致对外的原因。
此时此刻,崔元龙对于陈平安都是表现出善意的一面,介绍五姓世家的子弟,大家互相认识一番,以后见了面,也都知晓其身份,不会冲撞了对方。
他承认陈平安有才华,虽然稚嫩了一些,但是有当今李唐的皇帝李世民保驾护航,将来一定会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酒过三巡,崔元龙轻声对身旁的陈平安说道:你的学问,似乎是内以重工匠之技,外以儒家治世之论,却又自成一家之言。如此年岁,已经有此成就,当真是让我等同龄之人甚为佩服。
我等苦读经书,也学了治国理政之方,可真要是说起来,在很多事情上的见解,当真是比不上你。
以工代赈之法,科举取士的三试之制,曲辕犁、人力车等,也是巧夺天工。
如此之能,让我等自愧不如。
唐朝时期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文学上的顶峰时期,毕竟,唐朝尚武这是都知道的,然而,却也已经有了新学派的苗头,也有一些人,会创建属于自己的学文。
直到宋朝时期,因为重文抑武的大环境,造就了一个一个学派,什么双程、洛学等。
唐朝就不存在这些各式各样的学派,还是以儒学为尊,以孝治天下。
不过嘛,初唐时期,也有一些学子,主张复古,算是文体革新的先驱者。
只不过,唐朝的文学发展一开始是受到世家门阀的制约,也就是只有这些世家才能搞文学,普通寒门士子,或者是普通大众,那都是要以吃饱穿暖,活下去为主。
陈平安却摇摇头,叹了一口气,回道:我的学问,治国精细之处,确实很有成效。可于如今的大唐而言,还是稍显不足,治一地尚可,治一国,还是差了一些。
崔元龙听完陈平安的这句话,再观其人,也顿时明白自家的长辈为何会那般高看陈平安。
现在,他觉得长辈们甚至是还看低了。
同龄之人,在拥有着陈平安这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学多识之能,还有着巧夺天工之才,却还能保持着谦恭谦逊,明白自身的不足,并未骄傲自大、持才傲物,又有几人
崔元龙一直都是不太看得上同龄人,就坐在这里的这些人之中,也就只有寥寥几人可以入得了他的眼。
可如今,陈平安的谦恭,却让他眼界更高了。
连自己都有一些看不起。
崔元龙叹息一声说道:平安兄,有你这般功绩之人,却还能有你这般谦逊,世间少有啊。
你能知晓自身不足,便能够努力去弥补,从而让自己更为强大。
这个道理,人人听之,却学不会。
崔某说个无心之言,就是在座的这些人,没有一人能够比肩平安兄,就算是某也不行。
崔某自诩熟读经书,自小就在家父的教导之下,学文识字,后来又是师从名儒。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