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本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
很多人以为郑板桥是他的名字,其实不然,他的名字是出自《尚书·洪范》篇中燮友克柔。
其诗书画皆精,又称三绝。
画兰、草、竹、石可称一代大家。
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别成一格,又有《板桥体》之美誉。
郑板桥的一生充满坎坷,郑家本是书香门第,但郑板桥出生时家道已算中落。
三岁时生母去世,由养母费氏抚养,费氏是郑板桥祖母的侍女对郑板桥比自己亲生儿子还要好,哪怕身上只有一文钱也要给郑板桥买一个饼吃。
后来养母的儿子做了官要接她老人家去享福,费氏坚持不去,依然选择照顾郑板桥与其祖母,郑板桥作诗感慨,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之后父亲续弦,继母郝氏对他也视若己出,只是在郑板桥十四岁时继母也去世了。
郑板桥伤心作诗:无端涕泗横栏干,思我后母心悲酸。十载持家足辛苦,使我不复忧饥寒。
郑板桥二十岁时就考中了秀才,后来却是运气不好,一直以卖画为生,直到雍正十年差不多四十岁时方才考中举人,此时终于算是有了读书人该有的名气与地位。
之后在乾隆元年考中进士,开始两任县令生涯,在花甲之年时辞官不做,继续以卖画为生,直至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关于郑板桥的轶事典故很多,单单郑板桥审案之类的估计就有近百种,除了他的才华横溢两袖清风外,很多都与他的怪脾气与大智慧有关。
而钱老这枚青田灯光冻印章背面的诗就跟他的怪脾气有关系。
更是有记载的真事,也就是郑板桥晚年卖画明码标价的《板桥润格》。
郑板桥不是古代第一个卖画的,但却是有记载中第一位名人卖画坚持明码标价的。
古代书画名家很多是职业画家,也都是以卖画为生,比如宋代许道宁,明代浙派绘画开山鼻祖戴进,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清初著名画家恽寿平等都卖过画。
八怪中的金农,黄慎,李鱓,罗聘等也有过卖画为生的经历。
在古代,字画名家卖画收点润笔费很正常,毕竟作画是很耗费体力与时间。
只是说到怎么收钱却是很有讲头。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让买家自己看着给,可以说就没有自己要的。
直接张口朝买家要钱显得有辱斯文丢了读书人的体面,过多沾染铜臭之气也担心被其他文人嘲讽。
但让买家看着给,卖画的画家可就吃大亏了!
很多时候被一顿马屁拍的下不来台直接白送对方一幅。
对方拎几盒糕点土特产之类的登门一顿恭维,往往也能换一幅好画回去。
郑板桥则是不然,这种亏我老郑怎么能吃
为了不与那些白拿画不给钱或者来求画送点不值钱小礼物的人废话,直接将一张郑氏字画价目表挂了出来。
这张价目表叫做《板桥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下面还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
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
礼物既属纠缠,赊欠纯属赖账,年老体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之语也。
大白话就是你们这些求画的,送些礼物食物者真的很没意思。把钱给我,我自己什么买不来
你给银子我才是真正的高兴开心,我一开心状态就好,不管是字画还是书法,出来的作品质量才有绝对的保证。
你送我礼物我以后还得跟你纠缠,说不得还得回送。
不回送,你可能会说我不懂礼尚往来人品差。
那些赊账赖账的更是无耻,欠着欠着人就没影了,我年老体衰哪有功夫陪你说废话
所以想要画
给钱!
最后提笔写下了印章上的这首名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板桥润格》沈愈年少时看到此处真是拍案叫绝,果然不愧是八怪之首,简单,直接,大气!
沈愈觉得说郑板桥脾气怪不如说他为人豁达,是不拘小节,大智若愚的一种体现。
能写出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

章节目录

古玩之金瞳鉴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捡漏不捡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捡漏不捡钱并收藏古玩之金瞳鉴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