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军队邪曲就衰弱,这是必然的道理。不是说三军的命运掌握在一个人手中,一个将领的成功在于具备九种德行吗?天下没有必然胜利的军队,但有不可打败的将领。所以赵衰举荐将领在于喜欢礼乐而崇尚诗书,子犯行军的根本在于知道信义而有礼。古代所说的将领了解兵法而士兵服从,长年累月训练而将士都出自他的门下,这就是为什么最终没有人能超过老臣。如果任用将领不根据他的贤能,使用将领不根据他的才能,很少有不失败的。所以,不像柏直那样乳臭未干,就会像赵穿那样刚愎不仁;右领差车、左史老有俘虏两个人的功劳却没有美好的品德;楚成得臣率领超过三百辆战车却不能进入敌国,这对战争有什么用呢?虽然将领知道选择了,但任用不专一,就像没有选择一样。河曲之战,赵盾让将领但命令出自赵穿;邲之战,荀林父让将领但命令出自先縠;渡过泾水驻扎的时侯,栾黶想要向东但荀偃的命令不能执行;邺城之围,用宦官鱼朝恩统帅,九节度的军队一夜之间就溃败了。专断不能实现,听从命令却没有上级,灾祸和失败怎么能说得完呢?《易经》上说:“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上六爻“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是什么意思呢?叶子说:圣人有报答天下的仁德,也有区别天下人的智慧。圣人有安定天下的功绩,也有不使天下混乱的哲理。《尚书》上说:“一穿上军装,天下就大定了,于是停止战争,修明文教,把马放归到华山的南面,把牛放归到桃林的野外,向天下表示不再使用武力。分封爵位,分为五等;划分土地,分为三等。建立官职,只任用贤能之人;安排职位,只根据才能。重视诚信,彰明大义,尊崇道德,报答功绩,垂衣拱手而天下大治。”为什么呢?《淮南子》上说:“现在世上祭祀井灶、门户、箕帚、杵臼,不是因为这些神能享用祭品,而是因为时常依赖它们的功德,厌烦劳苦没有尽头,所以按时显示它们的功德,以便不忘它们的功劳。何况天下的英雄豪杰,在荒野中暴露,冒着箭石,坠入溪谷,出生入死,来争夺天下的权力,奋勇作战,忠诚勇敢,以决定一时的命运呢?所以在消除混乱之初广泛发挥他们的才能,在天下太平之后积蓄他们的功劳。就像土龙和刍狗一样,那么鄙陋吝啬而不仁义。这就是分封爵位、划分土地的由来。然而在重重赏赐的时侯却失去了原则,在选择人才的时侯却失去了辨别能力,就像雨水灌溉一样,那么目光短浅而不明智。这就是为什么分为三等和五等有所不通。虽然赏赐有功之人,但不是最正确的就不算功劳;任用人才,但不是君子就不算人才。在给予赏赐、施恩于下的时侯要优厚,但在了解人、安定百姓的初期要谨慎使用,这样才能功成而没有后患。所以报答功劳不能先于尊崇道德,安排职位不能先于任用贤能。这就是《武成》所L现的道理。不然的话,混淆功劳而不加以区别,汉高祖就免不了‘沙中之人’的指责;不辨别人才而任用,唐庄宗最终导致了改朝换代的灾祸。能不引以为鉴吗?虽然以前的史书上说武将勤劳,汗马功劳,冒着箭石,在国内平定祸乱,在国外抵御夷狄的凶祸,出生入死,才成就了功绩。于是功劳铭刻在太常寺,恩宠遍及到功臣后代,让子孙世代相守而不失去。这是封赏功劳、赐予爵位的常规。殊不知武将的功劳能平定已经发生的祸乱,而谏诤之臣能明察先见的危险和灭亡。像曲突徙薪这样的功劳,其好处不应在武将之下。所以考察前代,有的人君失去政权,奸雄在朝,擅自掌握生杀大权,改变祖宗之法,错误地专掌国家赋税,非法掌握兵权,包藏祸心,暗中窥视皇位。宗室弱小而不能救援,奸佞之人闭口不言,篡位弑君的阴谋随时可能发生。幸好有正直敢言的人奋不顾身,在朝廷上折断栏杆,向皇帝披肝沥胆,极力陈述奸邪的罪行,直接指出奸恶之人,破除流血的凶盟,诛杀连根的党类。于是罪人被擒获,天下得以肃清。与武将相比,功劳谁大谁小呢?如果能明白这一点,给予美谥,录用他们的子孙,让忠言谠论永远闪耀,那么后世的忠臣义士怎能不敬仰他们的遗风而继承他们的美德呢?这也不能不说是评定功劳的重大典章。《易经》上说:“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此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是什么意思呢?叶子说:在天下的中心立足,安定四海的百姓,这是君子所乐意的事情。为什么乐意于立足和安定呢?因为自已的大道能够广泛推行,没有一个人不受到恩泽,这是君子的乐事。既然这样,天下人都非常高兴而将要归附自已,难道不是君子的愿望吗?虽然如此,用道德统治百姓,缺少德行的人会遭殃;亲近百姓要有方法,失去方法的人会灭亡。《春秋》记载郓地溃败,是因为没有爱护百姓,百姓看不到德行,鲁昭公不能让鲁国的国君。孟子称赞燕国也像流水一样,越来越深,像火一样,越来越热,齐宣王不能让燕王。君主的道德和方法难道可以不审慎吗?像天一样仁慈,有好生之德,这是尧继承上天、树立准则。至诚无息,不息就长久,周文王的道德能使万民和谐。有纯粹的王者之心和纯粹的王者之道,这是舜继承尧而实现大治。所以说,这才适合让君主,有L恤百姓之心。又说,君子L会仁德就足以让领导,只有仁德的人适合处在高位,不仁德的人处在高位,就会把他的恶行传播给众人。君子如果有尧、舜、文王的道德,来让天下的君主,那么天下人都会来归附,歌颂和诉讼都会到来,各国的玉帛都会聚集。争先恐后地迅速奔赴,怎么能自取像防风氏那样后到的惩罚,招致谭子不朝拜的罪责,陷入郦生后服从而先亡的灾祸呢?以前晋悼公刚即位,开始任命百官,施舍自已的责备,惠及鳏寡之人,振兴废滞之人,匡扶贫困之人,救助灾难之人,禁止淫邪之人,减轻赋税,赦免罪过,节制用器,按时使用民力,不违背农时,驱逐不臣之人有七个,而六官之长都是百姓赞誉的人。声名所到之处,近处的人服从,远处的人仰慕。于是鲁成公说他有礼,单伯急忙去朝拜他。吴王因为没有参加鸡泽之会而道歉,听从善道而不拖延。陈成公因为参加会盟而改变,郑僖公离开楚国。晋悼公一举而恢复霸业,三次出兵而楚国不能与他争霸。霸主尚且如此,何况帝王之道呢?不然的话,百姓逃离他们的君主,众人离散而归附别人,即使把天下给他,也不能在一个早上就安定下来。所以说,军队树立旗帜,射箭有靶子,众人望着旗帜而聚集,众人射击靶子而获胜。顺应道德的人昌盛,成为天下的旗帜;违背道德的人灭亡,成为天下的靶子。《易经》上说:“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上六爻“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是什么意思呢?叶子说:圣人有报答天下的仁德,也有区别天下人的智慧。圣人有安定天下的功绩,也有不使天下混乱的哲理。《尚书》上说:“一穿上军装,天下就大定了,于是停止战争,修明文教,把马放归到华山的南面,把牛放归到桃林的野外,向天下表示不再使用武力。分封爵位,分为五等;划分土地,分为三等。建立官职,只任用贤能之人;安排职位,只根据才能。重视诚信,彰明大义,尊崇道德,报答功绩,垂衣拱手而天下大治。”为什么呢?《淮南子》上说:“现在世上祭祀井灶、门户、箕帚、杵臼,不是因为这些神能享用祭品,而是因为时常依赖它们的功德,厌烦劳苦没有尽头,所以按时显示它们的功德,以便不忘它们的功劳。何况天下的英雄豪杰,在荒野中暴露,冒着箭石,坠入溪谷,出生入死,来争夺天下的权力,奋勇作战,忠诚勇敢,以决定一时的命运呢?所以在消除混乱之初广泛发挥他们的才能,在天下太平之后积蓄他们的功劳。就像土龙和刍狗一样,那么鄙陋吝啬而不仁义。这就是分封爵位、划分土地的由来。然而在重重赏赐的时侯却失去了原则,在选择人才的时侯却失去了辨别能力,就像雨水灌溉一样,那么目光短浅而不明智。这就是为什么分为三等和五等有所不通。虽然赏赐有功之人,但不是最正确的就不算功劳;任用人才,但不是君子就不算人才。在给予赏赐、施恩于下的时侯要优厚,但在了解人、安定百姓的初期要谨慎使用,这样才能功成而没有后患。所以报答功劳不能先于尊崇道德,安排职位不能先于任用贤能。这就是《武成》所L现的道理。不然的话,混淆功劳而不加以区别,汉高祖就免不了‘沙中之人’的指责;不辨别人才而任用,唐庄宗最终导致了改朝换代的灾祸。能不引以为鉴吗?虽然以前的史书上说武将勤劳,汗马功劳,冒着箭石,在国内平定祸乱,在国外抵御夷狄的凶祸,出生入死,才成就了功绩。于是功劳铭刻在太常寺,恩宠遍及到功臣后代,让子孙世代相守而不失去。这是封赏功劳、赐予爵位的常规。殊不知武将的功劳能平定已经发生的祸乱,而谏诤之臣能明察先见的危险和灭亡。像曲突徙薪这样的功劳,其好处不应在武将之下。所以考察前代,有的人君失去政权,奸雄在朝,擅自掌握生杀大权,改变祖宗之法,错误地专掌国家赋税,非法掌握兵权,包藏祸心,暗中窥视皇位。宗室弱小而不能救援,奸佞之人闭口不言,篡位弑君的阴谋随时可能发生。幸好有正直敢言的人奋不顾身,在朝廷上折断栏杆,向皇帝披肝沥胆,极力陈述奸邪的罪行,直接指出奸恶之人,破除流血的凶盟,诛杀连根的党类。于是罪人被擒获,天下得以肃清。与武将相比,功劳谁大谁小呢?如果能明白这一点,给予美谥,录用他们的子孙,让忠言谠论永远闪耀,那么后世的忠臣义士怎能不敬仰他们的遗风而继承他们的美德呢?这也不能不说是评定功劳的重大典章。《易经》上说:“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此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是什么意思呢?叶子说:在天下的中心立足,安定四海的百姓,这是君子所乐意的事情。为什么乐意于立足和安定呢?因为自已的大道能够广泛推行,没有一个人不受到恩泽,这是君子的乐事。既然这样,天下人都非常高兴而将要归附自已,难道不是君子的愿望吗?虽然如此,用道德统治百姓,缺少德行的人会遭殃;亲近百姓要有方法,失去方法的人会灭亡。《春秋》记载郓地溃败,是因为没有爱护百姓,百姓看不到德行,鲁昭公不能让鲁国的国君。孟子称赞燕国也像流水一样,越来越深,像火一样,越来越热,齐宣王不能让燕王。君主的道德和方法难道可以不审慎吗?像天一样仁慈,有好生之德,这是尧继承上天、树立准则。至诚无息,不息就长久,周文王的道德能使万民和谐。有纯粹的王者之心和纯粹的王者之道,这是舜继承尧而实现大治。所以说,这才适合让君主,有L恤百姓之心。又说,君子L会仁德就足以让领导,只有仁德的人适合处在高位,不仁德的人处在高位,就会把他的恶行传播给众人。君子如果有尧、舜、文王的道德,来让天下的君主,那么天下人都会来归附,歌颂和诉讼都会到来,各国的玉帛都会聚集。争先恐后地迅速奔赴,怎么能自取像防风氏那样后到的惩罚,招致谭子不朝拜的罪责,陷入郦生后服从而先亡的灾祸呢?以前晋悼公刚即位,开始任命百官,施舍自已的责备,惠及鳏寡之人,振兴废滞之人,匡扶贫困之人,救助灾难之人,禁止淫邪之人,减轻赋税,赦免罪过,节制用器,按时使用民力,不违背农时,驱逐不臣之人有七个,而六官之长都是百姓赞誉的人。声名所到之处,近处的人服从,远处的人仰慕。于是鲁成公说他有礼,单伯急忙去朝拜他。吴王因为没有参加鸡泽之会而道歉,听从善道而不拖延。陈成公因为参加会盟而改变,郑僖公离开楚国。晋悼公一举而恢复霸业,三次出兵而楚国不能与他争霸。霸主尚且如此,何况帝王之道呢?不然的话,百姓逃离他们的君主,众人离散而归附别人,即使把天下给他,也不能在一个早上就安定下来。所以说,军队树立旗帜,射箭有靶子,众人望着旗帜而聚集,众人射击靶子而获胜。顺应道德的人昌盛,成为天下的旗帜;违背道德的人灭亡,成为天下的靶子。《易经》上说:“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