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是也不算短了,张贤和于长乐的大华汽车配件厂经过这三年的发展,已然迅速地成长起来,发展成为了带有销售和服务项目的公司了。
按理说一家工厂从组建开始,第一年因为有投资,销售渠道不完善,所以一般会亏损;而第二年正是磨合的时期,内部和外部都会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能够持平就算是成功了;到得第三年,所有的过程已经成熟,正是开始赚钱的时候,所以第三年可以赢利。一家工厂或者公司从成立,到第三年开始赢利,就是相当成功的。
但是,大华公司的发展却与其他的公司相比,有些异类了,这家工厂从第一年建厂开始,虽然投资了不少钱,但是当年就基本收回了投资,到年底结算的时候,投资与利润也基本持平,略有些亏损;第二年过了年开始,第一个月还有些小亏,但是第二个月便赢利了起来,开始的时候,利润不多,而随着订单源源不断的到来,工厂内部又紧抓的品质问题不放,送出去的货根本就没有退的,赢利状况大为好转。正是因为抓起了品质,产品没有退货,这也得到了主客户的认可,订单的份额自然增加起来,到得第二年年底结算的时候,张贤和于得水看着帐目上的那些七到八位之间的正数字,已然乐得合不拢了嘴。第三年的时候,张贤便提出了购买新设备,扩大再生产的主张,开始的时候,于长乐还有些犹豫,他担心公司扩张得太快了,反而会贪多嚼不烂,毕竟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熟练工人还需要培养,扩大规模虽然是好事,难免会出现配制不足的尴尬!但是,张贤这个明面上的老板却一直坚持着,他对于长乐道:“长乐,现在正是扩大投资、扩大再生产的时候,如果我们的能力不够,那么长田公司也好,通用公司也好,自然会去找别人供货,我们不能给别人这种机会!再说,我们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我听说欧洲的几家汽车公司也看中了正在发展起来的亚洲市场,可能要向这里进军,只要我们把公司作成我们台湾地区的龙头老大,到时候不用我们去找他们,他们也会过来找我们的!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再难,还能有比我们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难吗?”于长乐思忖了半晌,最终只得点头同意了。
第三年里,大华公司便开始了扩张,连续收购了两家同行业的小厂,又从银行贷了不少的款项,经过一年的努力,张贤已然使大华成为了全台湾最大的汽车配件工厂,这一回便是许多零配件零售商都主动找到大华公司,要求合作。而那些银行也是如此,当初建厂的时候,张贤想要借点儿钱,比登天还要难,可是如今,这些银行的客户经理却分至沓来,以最为优惠的方式来寻求与大华公司的合作。张贤也因为成为了台湾最有名的企业家之一,但是他与别的企业家不同,而是从将军转来企业家的,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作将军老板。因为大华公司招工的时候,最先吸收那些从军队里退伍下来的荣民,也为国防部和退辅会解决了不少的退伍兵安置的难题,再加上他本身在官场上还有一些老的关系网,所以在政府部门来讲,他的口碑也是最好的,正因为如此,办起事来也就比别人方便了许多。
在生产管理上,张贤也采取了与部队几乎是一样的军事化管理的方式,他毕竟是带过兵的人,而大华公司里的大部分员工也是由退伍兵转化来的,这种方式尽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效率与纪律分外得好,产品的质量在得到保证的同时,产量和销售量也在稳步地提高,这也就是意味着公司的收益也在大符度地增加。在第三年年底的时候,大华公司并没有因为扩大投资而产生了本应该出现的亏损,相反,这一年的利润额竟然与前一年相差无几,并且略有提高。
面对着年终的财务报表,张贤和于长乐再一次哈哈乐得合不拢嘴来了,大华公司的前途是一片得光明,肯定是越做越大了。
虽然张贤一直忙于生意上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位退伍的将军,他还是十分关注大陆那边的情况,许多的报道都在大肆丑化着对岸政权的各种运动,尤其是所谓的**开展以来,在台湾报纸上报道最多的无非是哪个省的哪个名胜古迹被毁了,哪个地方的哪个名人被打倒了,哪个作家、画家、艺术家跳河、跳楼自杀了,等等,等等,仿佛大陆的人们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一样。张贤明知道台湾的媒体肯定极尽对大陆的诬蔑之词,所以当他想要了解什么事情的时候,一般总是会去选择香港和日本的媒体报道,这两个地方的报道相对来说要客观了许多。但是便是如此,每当看到某某庙被推倒、某某古迹被毁于一旦、某某名人被打倒,某某作家自杀的消息之时,他的心里总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一看到这些报道的时候,便会不知不

章节目录

张贤罗达最新章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兵并收藏张贤罗达最新章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