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九十三章 新建伯下 (1/2)
知行合一这四个字刘毅可是太熟悉了,在共和国时期,只要是上过初中的学生,都知道知行合一四个字,那可是在历史课本里写着呢。这是明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王阳明先生提出来的,所谓知行合一,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简单来说,这个理论是阳明心学的基础理论,有的人错误的认为知行合一的意思就是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或者说就是后世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这是不对的观念,心学跟其他的学说有着很大的不同。所谓知行合一的意思其实应当是知行不分先后,知即是行,行即是知。而不是先知而后行。知和行是并行的,统一的。阳明先生的意思是,人作出某种行为都是由自己的本心所激发的,所以人需要格物致知,致良知,即保留好的本心,去掉坏的本心,然后由内心好的本心来激发好的行动。这才是阳明先生通过心学教人向善的本质。
不仅是知行合一这副大字挂在正中,刘毅还看到桌案上有许多散乱的宣纸,上面都写着,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字。特别还有一首诗“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不用说,一定是出自王先通的手笔。虽然王阳明是王先通的先祖,所以王先通的书房里挂有王阳明的亲笔手书不奇怪,可是能将先祖的理论总结的如此到位,恐怕这个王先通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
王先通回过身来,将一壶水放在火炉上,然后拿出茶壶茶具,看见刘毅正盯着桌上的字出神,他咳嗽一声道:“咳咳,刘大人,请坐吧,随便一些,本督这里没有这么多规矩。”此时的刘毅已经收起了轻慢之心,将自己脑海中对王先通的印象全部推翻。不错,自己对王先通的印象全部是来自人云亦云,别人说王先通是酒囊饭袋,自己就先入为主的认为王先通真的是个昏庸之人而已,可是没想到王先通对于阳明先生的心学竟然还有这么深刻的研究,先不说他这个漕运总督当的如何,反正不管他在这个官位上待多久,别人也看不出来他的本事,因为他根本就是无人可用。但是仅仅从这几句诗文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哲学家,最起码不说比王阳明先生厉害,但是家学渊源在这里,王先通的造诣应当不差。
“总督大人能写出这几句诗文,足见总督大人学识渊博,已经将阳明先生心血的理论学透学精,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刘毅拱手说道。王先通一愣,有些惊讶的问刘毅道:“难道刘大人对心学也有研究?”王先通是真的有些难以置信,有明一代,在王阳明之后研究心学的人并不在少数,毕竟心学是儒家学派的一个分支,朝廷里,地方上,只要是学习八股文的,有功名在身的,哪个不是以儒生自居。所以自然,研究心学的人也不少。可是刘毅是什么人,说白了是一个武将,别说是什么研究心学,就算是戚继光那样能文能武的在武将当中就已经是了不得的人物了,寻常武将只要是能读书识字,能吟诗作对已经是了不起。大部分的武人其实在文化这一方面都不怎么样。可是刘毅竟然知道心学,而且从他的话里可以品出,刘毅不仅知道心学,似乎还有一些研究。
刘毅听见王先通问话,立刻回答道:“不瞒总督大人,下官对于阳明心学也是略知一二。正所谓,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阳明先生乃是有大学问之人,而心学正是脱胎于理学,更是可以追溯到孟子,阳明先生毕生都奉献给了大明,但下官以为,阳明先生的奉献乃是为了天下的百姓和大明的社稷,而不是为了其他。”
刘毅故意说出了这番话,也是想试探一下王先通其人。王先通虽然对刘毅不甚了解,可是一个武将竟然能如此高的评价自己的先祖王阳明,可见刘毅是非常认可王阳明的理
不仅是知行合一这副大字挂在正中,刘毅还看到桌案上有许多散乱的宣纸,上面都写着,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字。特别还有一首诗“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不用说,一定是出自王先通的手笔。虽然王阳明是王先通的先祖,所以王先通的书房里挂有王阳明的亲笔手书不奇怪,可是能将先祖的理论总结的如此到位,恐怕这个王先通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
王先通回过身来,将一壶水放在火炉上,然后拿出茶壶茶具,看见刘毅正盯着桌上的字出神,他咳嗽一声道:“咳咳,刘大人,请坐吧,随便一些,本督这里没有这么多规矩。”此时的刘毅已经收起了轻慢之心,将自己脑海中对王先通的印象全部推翻。不错,自己对王先通的印象全部是来自人云亦云,别人说王先通是酒囊饭袋,自己就先入为主的认为王先通真的是个昏庸之人而已,可是没想到王先通对于阳明先生的心学竟然还有这么深刻的研究,先不说他这个漕运总督当的如何,反正不管他在这个官位上待多久,别人也看不出来他的本事,因为他根本就是无人可用。但是仅仅从这几句诗文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哲学家,最起码不说比王阳明先生厉害,但是家学渊源在这里,王先通的造诣应当不差。
“总督大人能写出这几句诗文,足见总督大人学识渊博,已经将阳明先生心血的理论学透学精,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刘毅拱手说道。王先通一愣,有些惊讶的问刘毅道:“难道刘大人对心学也有研究?”王先通是真的有些难以置信,有明一代,在王阳明之后研究心学的人并不在少数,毕竟心学是儒家学派的一个分支,朝廷里,地方上,只要是学习八股文的,有功名在身的,哪个不是以儒生自居。所以自然,研究心学的人也不少。可是刘毅是什么人,说白了是一个武将,别说是什么研究心学,就算是戚继光那样能文能武的在武将当中就已经是了不得的人物了,寻常武将只要是能读书识字,能吟诗作对已经是了不起。大部分的武人其实在文化这一方面都不怎么样。可是刘毅竟然知道心学,而且从他的话里可以品出,刘毅不仅知道心学,似乎还有一些研究。
刘毅听见王先通问话,立刻回答道:“不瞒总督大人,下官对于阳明心学也是略知一二。正所谓,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阳明先生乃是有大学问之人,而心学正是脱胎于理学,更是可以追溯到孟子,阳明先生毕生都奉献给了大明,但下官以为,阳明先生的奉献乃是为了天下的百姓和大明的社稷,而不是为了其他。”
刘毅故意说出了这番话,也是想试探一下王先通其人。王先通虽然对刘毅不甚了解,可是一个武将竟然能如此高的评价自己的先祖王阳明,可见刘毅是非常认可王阳明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