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首辅之后,便在朝中清流和地方士绅的喝骂声中退休回家了。虽然黄立极的儿子和门生都受到了皇帝的保护,但黄立极本人却依然成为了市井百姓口中的奸邪,差不多成为了和严嵩比肩的人物。
至于崇祯朝第二任首辅钱谦益,本身因为性子较软才被皇帝推上了这个位子,不过是借助其新东林党领袖的声望,以调和朝廷内部的官员分歧,将改革继续推行下去,并稳住地方士绅而已。
钱谦益这十年中任期的表现大约是达到了皇帝的要求,但却也把自己的名声丢了差不多了。身为首辅居然没能够维护前东林党人所代表的江南士绅利益,而且在任上不仅连续兴起了打压士绅的大案,最重要的是任期最后三年的连年大旱,使得钱谦益在民间被挨骂的声音,也不比黄立极少多少。
至于去年中秋之后接替钱谦益上台的温体仁,刚上任没多久北方的旱情就开始得到了缓解。特别是因为黄河以北地区土豆、玉米的大量引种,区域内人口的连续外迁,使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等地的粮食生产终于出现了收支平衡的年份。
而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的旱情,也远不及前两年严重。加上海外粮食的生产、收购、运输组织渐至成熟,使得今年的灾区百姓,终于没再出现大规模的死亡,而各地高企的粮食价格也开始有所回落。
过了崇祯十五年的春节之后,河北南部数县去年爆发瘟疫的地区,又传来了疫情已被控制的好消息。一时之间,好消息不断向京城传来,连带着民间百姓谈到温体仁的口碑都是极好的。
就连温体仁都听说,已经有人开始鼓吹贤人出而奸邪远,朝堂上终于开始正本清源了,所以灾祸才会渐渐远去,接下来大明朝总算是走上正道了。
温体仁听后固然有些飘飘然,但也有人对传言是极为恼火的。比如前首辅钱谦益大人,据说在家中就把最心爱的一件茶盏都给砸了。
不过温体仁心中舒畅归舒畅,却同样不敢轻忽大意。他这个首辅可真是来之不易,如果不是崔呈秀和冯铨为新旧东林党人所抵制,而钱谦益的门生瞿式耜又缺乏党内的支持,首辅之位还真难以落到他的头上。
虽然崇祯最后和钱谦益达成了协议,让瞿式耜接任两广总督,以换取钱谦益支持温体仁上位,但是他也不得不让出了吏部尚书的推荐权,让皇帝直接提拔了南京礼部尚书王朝聘接了他的位子。
温体仁觉得在崇祯朝自己也算是进步迅速,从一介中层官员入吏部尚书,现在又接了首辅的位子。但是和王朝聘一比,那就真是不值一提。人家起点不过是一个教授,但是三四年内就被提到了礼部尚书的位子,要不是年纪确实有些大了,估计还有机会坐一坐这首辅的位子。
不过即便对方提拔的如此迅速,朝中上下也不敢指责这位新吏部尚书是幸近之辈。因为在王朝聘身后站着的,是一个刚刚兴起的两湖学派。这三、四年里,两湖乡绅不计代价的支应朝廷的粮差,现在终于得到了一个回报,两湖士绅在皇帝的倾斜支持下,正快速的挤占着原本属于江南士绅的特权。
作为大明最为出色的政客,温体仁很快就从中闻到了双方在私下交易的味道。在两湖士绅兴起的同时,也是湖南、湖北两所大学在地方支持燕京大学,呼吁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的开始。
国家开办的学校体系正逐步取代着私塾—书院的私人教育,而过去皇帝经常挂在嘴边的,中小学校不过是用来教育平头百姓识字,和为国家培育人才的的官学和书院并不是一回事等话语,现在已经渐渐听不到了。
倒是某个刚刚被皇帝赦免,从海外回来就被聘用为燕京大学教授的人物,却开始鼓吹夫子有教无类,官学、书院教出的书生地位并不高于学校毕业的学生。并且如今一些官学和书院的教师不仅才学浅薄,有人连经义都没搞懂,就靠着门生同窗的关系混在官学和书院内误人子弟。还有些人更是品格低下,不仅在家欺压良善,甚至还在教学中诋毁朝政,以误导书院的书生们非议朝政。
由是这位复社前领袖在士林中疾呼,一是要求朝廷对于私人教育进行更为严格的管制,以避免书院变成叛逆分子的大本营;二是要求在朝廷准许开设的私塾—书院内教授大明历代皇帝的语录文选,以令大明的读书人了解我大明历代皇帝为国为民之忧思云云。
对于这位前复社领袖回国之后的180度转变,南北士林一时为之失声,但是其声势却如烈火烹油,迅速的从京城向地方蔓延开去了。
至于崇祯朝第二任首辅钱谦益,本身因为性子较软才被皇帝推上了这个位子,不过是借助其新东林党领袖的声望,以调和朝廷内部的官员分歧,将改革继续推行下去,并稳住地方士绅而已。
钱谦益这十年中任期的表现大约是达到了皇帝的要求,但却也把自己的名声丢了差不多了。身为首辅居然没能够维护前东林党人所代表的江南士绅利益,而且在任上不仅连续兴起了打压士绅的大案,最重要的是任期最后三年的连年大旱,使得钱谦益在民间被挨骂的声音,也不比黄立极少多少。
至于去年中秋之后接替钱谦益上台的温体仁,刚上任没多久北方的旱情就开始得到了缓解。特别是因为黄河以北地区土豆、玉米的大量引种,区域内人口的连续外迁,使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等地的粮食生产终于出现了收支平衡的年份。
而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的旱情,也远不及前两年严重。加上海外粮食的生产、收购、运输组织渐至成熟,使得今年的灾区百姓,终于没再出现大规模的死亡,而各地高企的粮食价格也开始有所回落。
过了崇祯十五年的春节之后,河北南部数县去年爆发瘟疫的地区,又传来了疫情已被控制的好消息。一时之间,好消息不断向京城传来,连带着民间百姓谈到温体仁的口碑都是极好的。
就连温体仁都听说,已经有人开始鼓吹贤人出而奸邪远,朝堂上终于开始正本清源了,所以灾祸才会渐渐远去,接下来大明朝总算是走上正道了。
温体仁听后固然有些飘飘然,但也有人对传言是极为恼火的。比如前首辅钱谦益大人,据说在家中就把最心爱的一件茶盏都给砸了。
不过温体仁心中舒畅归舒畅,却同样不敢轻忽大意。他这个首辅可真是来之不易,如果不是崔呈秀和冯铨为新旧东林党人所抵制,而钱谦益的门生瞿式耜又缺乏党内的支持,首辅之位还真难以落到他的头上。
虽然崇祯最后和钱谦益达成了协议,让瞿式耜接任两广总督,以换取钱谦益支持温体仁上位,但是他也不得不让出了吏部尚书的推荐权,让皇帝直接提拔了南京礼部尚书王朝聘接了他的位子。
温体仁觉得在崇祯朝自己也算是进步迅速,从一介中层官员入吏部尚书,现在又接了首辅的位子。但是和王朝聘一比,那就真是不值一提。人家起点不过是一个教授,但是三四年内就被提到了礼部尚书的位子,要不是年纪确实有些大了,估计还有机会坐一坐这首辅的位子。
不过即便对方提拔的如此迅速,朝中上下也不敢指责这位新吏部尚书是幸近之辈。因为在王朝聘身后站着的,是一个刚刚兴起的两湖学派。这三、四年里,两湖乡绅不计代价的支应朝廷的粮差,现在终于得到了一个回报,两湖士绅在皇帝的倾斜支持下,正快速的挤占着原本属于江南士绅的特权。
作为大明最为出色的政客,温体仁很快就从中闻到了双方在私下交易的味道。在两湖士绅兴起的同时,也是湖南、湖北两所大学在地方支持燕京大学,呼吁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的开始。
国家开办的学校体系正逐步取代着私塾—书院的私人教育,而过去皇帝经常挂在嘴边的,中小学校不过是用来教育平头百姓识字,和为国家培育人才的的官学和书院并不是一回事等话语,现在已经渐渐听不到了。
倒是某个刚刚被皇帝赦免,从海外回来就被聘用为燕京大学教授的人物,却开始鼓吹夫子有教无类,官学、书院教出的书生地位并不高于学校毕业的学生。并且如今一些官学和书院的教师不仅才学浅薄,有人连经义都没搞懂,就靠着门生同窗的关系混在官学和书院内误人子弟。还有些人更是品格低下,不仅在家欺压良善,甚至还在教学中诋毁朝政,以误导书院的书生们非议朝政。
由是这位复社前领袖在士林中疾呼,一是要求朝廷对于私人教育进行更为严格的管制,以避免书院变成叛逆分子的大本营;二是要求在朝廷准许开设的私塾—书院内教授大明历代皇帝的语录文选,以令大明的读书人了解我大明历代皇帝为国为民之忧思云云。
对于这位前复社领袖回国之后的180度转变,南北士林一时为之失声,但是其声势却如烈火烹油,迅速的从京城向地方蔓延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