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同荷兰人发生冲突。
至于另外一些人则觉得,大明的力量刚刚出现在印度洋不久,我们现在连站都没有站稳,就已经得到了加尔各答和大半个锡兰岛。相比起我们在印度洋的能力相比,我们吃的未免有些太多了。
如今这两地还没有消化掉,又打算去接手葡萄牙人在印度大陆上百年的经营,这不是:‘即平陇,复望蜀’吗。人心如此不足,恐有蛇吞象之厄啊。
我自己是这么看的,陛下委我以印度总督的重任,我一直都是战战兢兢,唯恐自己能力不足,到时辜负了陛下的重托。
现在我们在印度洋的开局如此之顺利,难道不应该以稳妥起见吗?只要我们在加尔各答和锡兰岛扎下根来,我相信印度大陆终将有我大明的一席之地。
只是下面的将士们如此兴奋踊跃,我又担心就此回绝了果阿方面的出兵邀请,会让将士们心生抱怨,伤害了总督府的声望。所以我今天邀请王叔和李中校商议,就是想听听你们对于此事的见解。”
在唐王期盼的眼神注视下,蜀王终于不得不开口说道:“难道就不能派人回去,问一问陛下的意见吗?不管怎么说,这事也是涉及到陛下后宫的家事,我们恐怕不能提陛下做这个主吧。”
听到蜀王推卸责任的话语,唐王听了顿时有些泄气,他不得不回道:“派回国内的信使已经出发了,但是等陛下的决定返回来,估计都要半年之后的事了,我担心果阿内部恐怕撑不住这么久。所以,有些决定还是应该由总督府下决心啊。”
蜀王听后,终于无可奈何的斟酌说道:“那么就我个人的想法,我觉得稳妥一点还是正确的。我们总要先保住手上有的,然后才能去想别人手里的,要是连自己手里的东西都保不住,想别人手里的东西又有什么意义呢?说不好就是为他人做嫁妆啊。
另外,我们这次前来印度大陆,目的是想要和莫卧儿皇帝结盟,然后一起对付布哈拉人的。现在插手果阿的政局,会不会引起莫卧儿皇帝的不满,从而让我们出使的任务失败呢?”
唐王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他听的出来,这位王叔的想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和他的立场并不完全一致,但倒是和他想要求稳的心思是不谋而合的。
不过比起王叔的意见,他更在意另一位还在思考的军官的意见。和蜀王相比,这位才是皇帝真正的心腹,他所表达的意见也更合乎于皇帝的心意。
唐王固然有着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却也并不愿意做出违背了皇帝意愿的选择。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能够有机会坐到这个位置上,全赖于皇帝对于自己的信赖。事实上朝堂上的大臣们并不愿意看到,一位宗室出镇一方,哪怕是远离国内的地方。
因为这意味着国初被打压下去的宗室力量再次有了兴起的机会,事实上各地宗室之所以能够忍受被皇帝夺去土地和经济上的特权,正是因为看到了他和靖江王、福王世子获得了被皇帝启用的信号。
大明的宗室也许有许多为非作歹之辈,也有许多愚笨无知之人,但同样也不缺乏想要过上正常人生活的人。什么是正常人的生活,除了能够经商、读书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外,自然也包括入仕。
说到底,大家身上流着的都是太祖的血脉,就算不让他们坐一坐北京城内的那把龙椅,好歹也让他们满足一下治理国家的权力瘾头吧。如果皇帝能够在政治和生活上放开对于宗室的限制,那么他们倒也是能够忍受损失一些经济上的利益的,反正日后还是有机会再赚回来的。
不过对于文官们来说,大明的政治权力本就已经不够分了,他们甚至连武臣的职权都想代劳,更何况是分给这些本就身份特殊的宗室们。因此文官们对于唐王、靖江王、福王世子的动向可是盯得很紧,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想要把这几个宗室表率给赶下台去。
哪怕是贵为藩王,唐王能够依靠的也只能是皇帝一人,至于那些宗室们最多也就在一边替他呐喊,想要为他去同文官们争吵辩解,那是想也别想了。所以,始终和皇帝保持一致,正是唐王保护自己的不二法门。
因此,他自然更为尊重李佑的想法了。在两位殿下的注视下,李佑终于开口说道:“我的想法么?我觉得现在手上的信息还是太少了一些,比如英国人对于荷兰人同葡萄牙人之间的战争,究竟是持什么态度?”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苏长清王承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长清王承恩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