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褚转念一想,终于反应过来了,原来对方居然把自己看做了活的证据。明白过来的他,心里顿时燃起了怒火。
“首鼠两端,唯利是视。这些成吉思汗的子孙,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南褚心中不由闪过了这样的念头。
在他看来,为了统一草原诸部,面对大清的威胁下,还要对名义上臣服于自己的部族进行攻伐的林丹汗,已经算是蒙古大汗中较为短视的了。
但是林丹汗起码还有着统一草原诸部,恢复蒙元帝国的大志向。而在林丹汗下落不明之后,这些察哈尔的那颜们却连这样的志向都没有了。他们只想着个人的利益有没有受到损失,全然不顾这样的朝秦暮楚,会让蒙古诸部进一步失去在明清之间的周旋空间。
今天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不管是大清还是明国,谁还会继续让这些那颜们去控制自己的部众呢?而且就算是这些那颜们直属的部众,一旦看破了他们的虚弱和无能之后,也会进一步的撇开他们,直接向明国或是大清效忠了吧。
如果是在过去,南褚一定会为这些蒙古那颜们的表现喝上一杯,因为这样无能而短视的蒙古那颜,是无法领导蒙古诸部重新统合成一个草原王国的。
凭借着大清的武力威胁加上外交手段,他有足够的信心让蒙古诸部一个个的并入到大清,而再也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团体。
但是在当下,他却宁可蒙古诸部能够出现一两个有远见的英雄人物把蒙古诸部统合起来,从而破坏掉大明对于蒙古诸部的同化策略。
对于大清来说,蒙古诸部能够以一个个部族个体并入到大清,拓实满人的执政根基,以满蒙一体去统治人口亿兆的汉人,那么自然是上上之策。
当然,自从明人似乎开了窍一样,同满人争夺起对漠南蒙古诸部的控制权之后,这个上上之策对于满清来说,已经是遥不可及了。
那么退而求其次,便只能希望蒙古人中再出现一个类似林丹汗的人物,拥有恢复蒙元帝国的野心,还要具有一定的才干和号召力,从而带领漠南蒙古诸部反抗明人的统治。
这样一个独立的蒙古政治势力,虽然同样对大清统御蒙古诸部造成了威胁,但是在明国国势越来越强的今天,起码双方还能抱团取暖,一起对抗大明的政治压迫。
对于满人来说,最坏的一种局面就是眼下的局面。蒙古那颜们对内争斗不休,对外则毫无抵抗之能。他们只能看着明人一步步的把这些蒙古部族吞并吸纳,变成明国力量的一部分。
失去了独立的漠南蒙古势力之后,大清就变成了一只关在笼中的飞鸟,再也无法飞出辽东这个巨大的鸟笼。如南褚这样的聪明人已经能够预见到,一旦大明从天灾人祸中完全恢复过来,就是破开鸟笼抓鸟的时节了。
然而对于明人的囚笼策略,大清却丝毫没有办法。北面是一望无际的深山老林,东面是大海,这样的地形已经束缚住了大清向北、向东发展的可能。
西面的漠南草原和南方的辽西走廊,在它们的后方就是明国富庶的关内地区。只有通过这两处地方冲入关内,大清才能够削弱明国的力量以增强自己的力量。
虽然天命汗把辽东的明军差不多消灭殆尽,但是凭借着庞大的人口和富饶的国土,明人以最短的时间重新组建编练了辽西军镇,并建立了宁锦防线,从而挡住了满人从辽西走廊南下的可能。
故天聪汗登基之后,便试图别开蹊径,从漠南草原绕道南下,从而避开明人苦心经营的宁锦防线。而且也可借此笼络漠南蒙古诸部,邀请他们一起去劫掠明国,从而把蒙古人和满人深深的绑在一起。
然而这一伟大的设想,却被刚刚登基的明帝给破坏了。一个原本跟帝位无缘的皇弟,因为天启的病逝而意外的登上了大明皇帝之位。
这位看起来不过还是少年的大明皇帝,居然敢带着明国那些未经战阵的关内兵跑来和攻入蓟州的大清兵对决,丝毫不担心再来一次土木堡之变,让他成为大明第二个被俘的皇帝。
大明终究是太大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哪怕大清兵都是百战精兵,也挡不住源源不绝调上来的大明军队。被皇帝亲征激发起士气的明军,最终还是将清军赶出了蓟州。
这一仗的失利,对于大清来说,最大的打击不在于战争中和撤退中遭遇的兵将损失,而是绕道漠南草原入关劫掠战略的破产。
蒙古诸部通过这一仗发现,明国并没有虚弱到可以让他们随意破关劫掠内地。相反的是,大清根本没有能力在明国的边关久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苏长清王承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长清王承恩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