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新成立没多久的部门,部内的官员根基都还有些浅薄,无法和郭允厚、冯铨率领的两个衙门抗衡。
于是田仰便挖空了心思想要寻找支持者,在他的积极寻找下,发觉朝中真正愿意和自己结盟的,也只有被文官集团们排斥的**谋部了。**谋部和交通邮政部之间还是有着许多关联的,比如提高运兵速度的铁路和公路建设,给驻守边关的军中将士带去抚慰的家书邮递等。
因此双方很快就开始接触了起来,信号计划实质上就是为传递军事情报开通的一个讯息传送系统。这种讯息传递起自皇帝的一个设想,及利用光学原理,把文字变成讯号传递出去,从而取代兵部传递军情的数百里加急的马递业务。
不过想要建立这样一条前所未有的信息传递路线,不仅要修建大量的中继站点,还要培训出足够操纵信号机的人员,这是一项投入相当大且看不到收益的计划。户部和**衙门都不愿意为这个计划投钱,而内务府投资的计划太多,这个看似不怎么重要的计划也就被搁置了。
直到交通邮政部的官员感受到了危机,于是拿出了大笔的资金投建了义州-锦州-北京这条讯息传递系统,这才算是初步建成了这条实验线路。虽然崇祯十二年年初已经完成了这条线路,但是几次实验传递的信息都出现了缺失和错误,因此一度被人怀疑这条线路的实用性。
如果不是田仰咬着牙坚持投入资金下去,**谋部和燕京大学的教授们都差点要放弃这条臂板信号系统,转而继续建设军鸽传递系统了。
在交通邮政部近乎无限资金的投入下,信号传输路线所用的信号机正变得越来越完善,而密码学和相关数学的研究也是不断出现了新的成果。
听到陈万新的叫喊声,义州邮政所的所长黄承武顿时从面前的邮件上挪开了视线,看着走进来的陈万新有些惊讶的说道:“你问这个干吗?不过你来的真巧,明天我们正要做第44次测试。”
陈万新顿时喜笑颜开的说道:“那就太好了,能不能把测试的内容改一改,我有一个紧急讯息要传回北京,如果赶列车回去,起码要10天,我希望明天就能传到京城去。”
黄承武想了想说道:“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你要传给谁?太复杂的消息可能不行。”
陈万新想了想,从柜面上拿过了一张白纸,然后在上面写了一句话,接着递给黄承武说道:“不复杂,就那么一句话。”
黄承武看了一眼白纸,上面写着“携200支猎鹿枪速来义州,甥万新。”这样一句话。他随即点头说道:“就这样一句话啊,那可以。你明日八点过来和我一起发消息,收讯人是谁?”
陈万新松了口气,立即说道:“是我舅舅,江南制造局北京办事处的主管魏晨西…”
第二日一早,八点没到陈万新就到了邮政所,这一日的天气很好,阳光灿烂,**睛空。黄承武随即带着陈万新来到了义州城东南城墙上。这里竖立着一台三人多高的木铁机器,由1根支撑桅杆和6根信号臂组成。
陈万新很有兴趣的看着黄承武带着两名帮手扳动信号机,他很快就看明白了这部信号机的运作方式,每根信号臂都设有3个摆放位置,通过6根信号臂不同位置的组合,便可实现字母和数字信息的编码。
而在远处的信号站配备望远镜,就能看到相邻的站点发出的信号,收集信号之后再向下一站传送下去。
虽然只有30多字的讯息,但黄承武却很谨慎的发了三次,花费了大约3分多钟。看着他忙完之后,陈万新不由大感兴趣的问道:“这样传递到京城,需要多少时间?日落前能到吗?”
工作并不复杂,但是黄承武却紧张的冒出了汗,他拿着手帕擦了擦额头后,有些心不在焉的说道:“每12公里一个信号站,大致一个小时传递120公里。我们距离北京约520公里,大概4个半小时就能传到京城。
等下午3点过来等待传回的消息就知道成功还是不成功了。另外你要传递的讯息,昨晚已经跟着邮政列车送出了,即便信号传递不成功,十天之后也能送到京城…”
事实上这次的信号传递并没有出错,再经过了十个月的反复测试之后,一种利用光学原理的信号传递系统终于被大明人给完成了。
信号传递系统一经成熟,很快就成为了军队和商人的最爱。而铁路部门也随之利用它作为了列车调配的传递方式,这大大的增加了列车运行的效率。
当然在初期,这种讯息传递的费用是相当高昂的,千里之内每个字大约值一个大明元,千里之外的距离则每增加五百里就需要加0.5元。
这种信号系统的缺陷是,只能在陆地上使用,并极受天气影响。为了改变这些缺陷,大明和国外的科学家们积极的寻找一种不受天气和光线影响的信号传递方式,这也就再次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于是田仰便挖空了心思想要寻找支持者,在他的积极寻找下,发觉朝中真正愿意和自己结盟的,也只有被文官集团们排斥的**谋部了。**谋部和交通邮政部之间还是有着许多关联的,比如提高运兵速度的铁路和公路建设,给驻守边关的军中将士带去抚慰的家书邮递等。
因此双方很快就开始接触了起来,信号计划实质上就是为传递军事情报开通的一个讯息传送系统。这种讯息传递起自皇帝的一个设想,及利用光学原理,把文字变成讯号传递出去,从而取代兵部传递军情的数百里加急的马递业务。
不过想要建立这样一条前所未有的信息传递路线,不仅要修建大量的中继站点,还要培训出足够操纵信号机的人员,这是一项投入相当大且看不到收益的计划。户部和**衙门都不愿意为这个计划投钱,而内务府投资的计划太多,这个看似不怎么重要的计划也就被搁置了。
直到交通邮政部的官员感受到了危机,于是拿出了大笔的资金投建了义州-锦州-北京这条讯息传递系统,这才算是初步建成了这条实验线路。虽然崇祯十二年年初已经完成了这条线路,但是几次实验传递的信息都出现了缺失和错误,因此一度被人怀疑这条线路的实用性。
如果不是田仰咬着牙坚持投入资金下去,**谋部和燕京大学的教授们都差点要放弃这条臂板信号系统,转而继续建设军鸽传递系统了。
在交通邮政部近乎无限资金的投入下,信号传输路线所用的信号机正变得越来越完善,而密码学和相关数学的研究也是不断出现了新的成果。
听到陈万新的叫喊声,义州邮政所的所长黄承武顿时从面前的邮件上挪开了视线,看着走进来的陈万新有些惊讶的说道:“你问这个干吗?不过你来的真巧,明天我们正要做第44次测试。”
陈万新顿时喜笑颜开的说道:“那就太好了,能不能把测试的内容改一改,我有一个紧急讯息要传回北京,如果赶列车回去,起码要10天,我希望明天就能传到京城去。”
黄承武想了想说道:“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你要传给谁?太复杂的消息可能不行。”
陈万新想了想,从柜面上拿过了一张白纸,然后在上面写了一句话,接着递给黄承武说道:“不复杂,就那么一句话。”
黄承武看了一眼白纸,上面写着“携200支猎鹿枪速来义州,甥万新。”这样一句话。他随即点头说道:“就这样一句话啊,那可以。你明日八点过来和我一起发消息,收讯人是谁?”
陈万新松了口气,立即说道:“是我舅舅,江南制造局北京办事处的主管魏晨西…”
第二日一早,八点没到陈万新就到了邮政所,这一日的天气很好,阳光灿烂,**睛空。黄承武随即带着陈万新来到了义州城东南城墙上。这里竖立着一台三人多高的木铁机器,由1根支撑桅杆和6根信号臂组成。
陈万新很有兴趣的看着黄承武带着两名帮手扳动信号机,他很快就看明白了这部信号机的运作方式,每根信号臂都设有3个摆放位置,通过6根信号臂不同位置的组合,便可实现字母和数字信息的编码。
而在远处的信号站配备望远镜,就能看到相邻的站点发出的信号,收集信号之后再向下一站传送下去。
虽然只有30多字的讯息,但黄承武却很谨慎的发了三次,花费了大约3分多钟。看着他忙完之后,陈万新不由大感兴趣的问道:“这样传递到京城,需要多少时间?日落前能到吗?”
工作并不复杂,但是黄承武却紧张的冒出了汗,他拿着手帕擦了擦额头后,有些心不在焉的说道:“每12公里一个信号站,大致一个小时传递120公里。我们距离北京约520公里,大概4个半小时就能传到京城。
等下午3点过来等待传回的消息就知道成功还是不成功了。另外你要传递的讯息,昨晚已经跟着邮政列车送出了,即便信号传递不成功,十天之后也能送到京城…”
事实上这次的信号传递并没有出错,再经过了十个月的反复测试之后,一种利用光学原理的信号传递系统终于被大明人给完成了。
信号传递系统一经成熟,很快就成为了军队和商人的最爱。而铁路部门也随之利用它作为了列车调配的传递方式,这大大的增加了列车运行的效率。
当然在初期,这种讯息传递的费用是相当高昂的,千里之内每个字大约值一个大明元,千里之外的距离则每增加五百里就需要加0.5元。
这种信号系统的缺陷是,只能在陆地上使用,并极受天气影响。为了改变这些缺陷,大明和国外的科学家们积极的寻找一种不受天气和光线影响的信号传递方式,这也就再次推动了科技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