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了这十年来陆续实施的义务兵役法,野战军内部基本已经淘汰了旧军户和卫所提供的不合格兵员,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体格匀称,老实胆怯的北方农民。
这些吃苦耐劳又服从纪律的士兵,加上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出来的军官们,正迅速转化着大明百姓对于军队的刻板印象。驻守义州的第十一野战军,更是有着卢象升等一批参加过海外军事行动的高级将领,他们对于战争的熟悉程度,并不弱于岳托、济尔哈朗等满人将帅。
争夺医巫闾山各山口要道的战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未尝不可视为初具工业意识的大明军队和中世纪最强武力的一次交锋。
这场战争的初期,明军以臼炮等新式装备轻易的获取了清军的上风。但是随着岳托对防御战术的调整,明军前期取得的优势顿时被削弱了。
不过这种战场上的变化很快就被明军的下级军官们注意到了,他们很快就把这种状况写成了书面文字汇报到阎应元面前。
阎应元随即召集了自己的参谋军官们对此进行了讨论,他对着这些参谋们说道:“从目前来看,臼炮和火枪在攻打固定的堡寨作战中,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甚至于对清军的埋伏作战里,臼炮也能发挥意外之功。
但是臼炮还是有着一些缺陷的,比如当堡寨采用黄土覆盖城墙时,臼炮的杀伤力就会急剧衰减。另外臼炮的射程过近,使得对方同样可以使用小型火炮阻止我军把臼炮设置在理想位置上,从而极大的削弱了臼炮的攻击力。
另外,现在清军派出了二、三十只小部队,深入到了山区的密林地区,从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越过了山头,对我军的后方堡寨和兵站发起了袭击。
清军的这些小部队应当都是猎户出身,他们极为熟悉山林生活,根据和他们遭遇后活下来的幸存者描述。这些清兵身穿轻甲,身手极为敏捷,在陡峭的悬崖上也能如履平地。
他们遇到我军的小股部队时,只要人数不超过其三倍就会主动发起进攻,多以远程弓箭开始射击,当我军失去抵抗能力之后,方才近身肉搏。这些人的射击技艺极为出色,能够在6、70米的距离上轻易射中目标。
我们现在使用的步枪超出45米就很难击中目标了,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火力,在这样的对射中基本难以占据上风。这对于士兵的士气打击很大,甚至有些士兵开始失去了对于步枪能否杀敌的信心…
以上这些就是从前线传回的消息,现在我想知道,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遏制住清军的这些策略?”
对于阎应元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参谋军官们倒是立刻提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把3斤炮、6斤炮拆除运到山上,先用这些小型野战炮控制清军堡寨内的火炮,然后再以臼炮抵进射击。
对于后一个问题,参谋军官们除了修改兵站位置,增加巡逻队伍,并增强联络方式之外,对于这种小规模部队的冲突作战,一时难以提出更有效的战术来。
直到一位来自南京陆军军官学校的实习参谋怯怯的向阎应元建议道:“…其实我们可以试着用猎鹿枪对付他们。”
虽然这名年轻参谋的声音快要淹没在了众人的讨论声里,但阎应元还是耳尖的听到了。他于是举手让众人先安静了下来,这才对着这名实习参谋问道:“什么猎鹿枪?”
这名年轻参谋连说带比划的,很快就向阎应元解释了猎鹿枪的由来。自从台湾被大明收复之后,台湾丰富的鹿群就成为了大陆移民最容易获取的财富。
鹿的全身都是宝,特别是整张的鹿皮价值极为高昂,是日本贵族最为渴求的制甲材料。但是想要猎取一张完整的鹿皮,也是极为艰难的。
更何况移居台湾的大陆移民并不都是猎户出身,他们捕猎鹿群除了挖陷阱之外,就是采用火枪。想要用火枪狩猎鹿群,就得跑到距离鹿群极近的地方。
但是鹿这种生物胆量很小,稍有风吹草动就四处逃亡,猎人很难接近它们。因此不少人就开始在火枪上动脑筋,试图增加火枪的精准度和射程。
江南制造局的火枪因为竞争不过北方的军器监,因此就试图把自己的火枪推销给这些台湾的猎鹿人。为了增加精准度,他们开始研究子弹离开枪口之后的飞行方式,甚至还去请教了伽利略等科学院的院士。
1520年,德国纽伦堡的铁匠戈特已经发明了直线式线膛枪,也即来复枪。意大利则发明了螺旋形线膛的枪支,可使弹丸在空气中稳定地旋转飞行,提高射击准确性和射程。只不过来复线制作成本高和从枪口装填弹药不便,所以很多士兵并不喜欢使用这种枪支。
了解了膛线的作用之后,江南制造局一名工匠出身的工程师终于研究出了在枪管内刻画螺旋膛线的方法,从而研制出了一种刻有两条螺旋膛线,射程可达150米的猎鹿枪。
这种猎鹿枪一经推出,就获得了猎户的欢迎,虽然装填困难了些,但是精准度却大大提高了。
听完了这位年轻参谋的解释之后,阎应元只问了一句:“这种枪什么地方有?”
“江南制造局在北京有一个办事处,他们那里应该有吧?”年轻参谋不确定的说道。
阎应元扬了扬眉毛说道:“好,现在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去北京弄一批猎鹿枪来。如果确实好用的话,我会建议**谋部明年将这种枪械加入采购名单…”
这些吃苦耐劳又服从纪律的士兵,加上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出来的军官们,正迅速转化着大明百姓对于军队的刻板印象。驻守义州的第十一野战军,更是有着卢象升等一批参加过海外军事行动的高级将领,他们对于战争的熟悉程度,并不弱于岳托、济尔哈朗等满人将帅。
争夺医巫闾山各山口要道的战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未尝不可视为初具工业意识的大明军队和中世纪最强武力的一次交锋。
这场战争的初期,明军以臼炮等新式装备轻易的获取了清军的上风。但是随着岳托对防御战术的调整,明军前期取得的优势顿时被削弱了。
不过这种战场上的变化很快就被明军的下级军官们注意到了,他们很快就把这种状况写成了书面文字汇报到阎应元面前。
阎应元随即召集了自己的参谋军官们对此进行了讨论,他对着这些参谋们说道:“从目前来看,臼炮和火枪在攻打固定的堡寨作战中,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甚至于对清军的埋伏作战里,臼炮也能发挥意外之功。
但是臼炮还是有着一些缺陷的,比如当堡寨采用黄土覆盖城墙时,臼炮的杀伤力就会急剧衰减。另外臼炮的射程过近,使得对方同样可以使用小型火炮阻止我军把臼炮设置在理想位置上,从而极大的削弱了臼炮的攻击力。
另外,现在清军派出了二、三十只小部队,深入到了山区的密林地区,从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越过了山头,对我军的后方堡寨和兵站发起了袭击。
清军的这些小部队应当都是猎户出身,他们极为熟悉山林生活,根据和他们遭遇后活下来的幸存者描述。这些清兵身穿轻甲,身手极为敏捷,在陡峭的悬崖上也能如履平地。
他们遇到我军的小股部队时,只要人数不超过其三倍就会主动发起进攻,多以远程弓箭开始射击,当我军失去抵抗能力之后,方才近身肉搏。这些人的射击技艺极为出色,能够在6、70米的距离上轻易射中目标。
我们现在使用的步枪超出45米就很难击中目标了,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火力,在这样的对射中基本难以占据上风。这对于士兵的士气打击很大,甚至有些士兵开始失去了对于步枪能否杀敌的信心…
以上这些就是从前线传回的消息,现在我想知道,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遏制住清军的这些策略?”
对于阎应元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参谋军官们倒是立刻提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把3斤炮、6斤炮拆除运到山上,先用这些小型野战炮控制清军堡寨内的火炮,然后再以臼炮抵进射击。
对于后一个问题,参谋军官们除了修改兵站位置,增加巡逻队伍,并增强联络方式之外,对于这种小规模部队的冲突作战,一时难以提出更有效的战术来。
直到一位来自南京陆军军官学校的实习参谋怯怯的向阎应元建议道:“…其实我们可以试着用猎鹿枪对付他们。”
虽然这名年轻参谋的声音快要淹没在了众人的讨论声里,但阎应元还是耳尖的听到了。他于是举手让众人先安静了下来,这才对着这名实习参谋问道:“什么猎鹿枪?”
这名年轻参谋连说带比划的,很快就向阎应元解释了猎鹿枪的由来。自从台湾被大明收复之后,台湾丰富的鹿群就成为了大陆移民最容易获取的财富。
鹿的全身都是宝,特别是整张的鹿皮价值极为高昂,是日本贵族最为渴求的制甲材料。但是想要猎取一张完整的鹿皮,也是极为艰难的。
更何况移居台湾的大陆移民并不都是猎户出身,他们捕猎鹿群除了挖陷阱之外,就是采用火枪。想要用火枪狩猎鹿群,就得跑到距离鹿群极近的地方。
但是鹿这种生物胆量很小,稍有风吹草动就四处逃亡,猎人很难接近它们。因此不少人就开始在火枪上动脑筋,试图增加火枪的精准度和射程。
江南制造局的火枪因为竞争不过北方的军器监,因此就试图把自己的火枪推销给这些台湾的猎鹿人。为了增加精准度,他们开始研究子弹离开枪口之后的飞行方式,甚至还去请教了伽利略等科学院的院士。
1520年,德国纽伦堡的铁匠戈特已经发明了直线式线膛枪,也即来复枪。意大利则发明了螺旋形线膛的枪支,可使弹丸在空气中稳定地旋转飞行,提高射击准确性和射程。只不过来复线制作成本高和从枪口装填弹药不便,所以很多士兵并不喜欢使用这种枪支。
了解了膛线的作用之后,江南制造局一名工匠出身的工程师终于研究出了在枪管内刻画螺旋膛线的方法,从而研制出了一种刻有两条螺旋膛线,射程可达150米的猎鹿枪。
这种猎鹿枪一经推出,就获得了猎户的欢迎,虽然装填困难了些,但是精准度却大大提高了。
听完了这位年轻参谋的解释之后,阎应元只问了一句:“这种枪什么地方有?”
“江南制造局在北京有一个办事处,他们那里应该有吧?”年轻参谋不确定的说道。
阎应元扬了扬眉毛说道:“好,现在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去北京弄一批猎鹿枪来。如果确实好用的话,我会建议**谋部明年将这种枪械加入采购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