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活动,把蒙古人和汉人的生活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因此到了崇祯十二年,锦州-朝阳-察罕浩特的南方承德地区,即便已经开始被称为内地了。
而在察罕浩特的西北方,通往漠北的重镇二连浩特之间的灰腾草原上,锡林河边也兴起了第二座蒙古部族建立的城市锡林浩特。
锡林浩特距离察罕浩特500余里,距离张家口不到700里,距离二连浩特约750里,是浑善达克沙地东部的一处水草丰美之地。这里一直都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别勒古代第十七世孙诺必特默克图子孙的游牧地,这一部族也统称为阿巴嘎哈纳尔。
灰腾草原本就是漠南最为出色的一处草场,自然条件仅次于黄河边上的土默特川。唯一的缺点就是,这里是沟通漠南草原东西的要道,又距离明国的边境太远。
位于交通要道之上,也就意味着容易遭受战争。远离明国的边境,则意味着日用品的匮乏。不过阿巴嘎哈纳尔部族依然还是享受于此地的悠然生活,只要战争不降临于这里。
不过随着察哈尔部西迁,后金势力的扩张,这里一度成为了明金之间交锋的前线。随着屈服于后金的部族被迁入辽东之后,剩下的部族就归顺了大明。
虽然阿巴嘎哈纳尔部族的人并不喜好战争,但是在这个时代也同样无法逃避战争。这一地区对于大明来说实在是太为重要了,控制了这一地区,大同-丰镇-乌兰察布-二连浩特-乌兰巴托这一沟通漠北的要道就不再受到满清势力的威胁。
因此到了崇祯十二年,明军和当地的蒙古部族在此地建立了锡林浩特,并建成了联通张家口和锡林浩特的通道。
锡林浩特和察罕浩特这两座城市,一北一南挡住了满清从辽河源头向漠南草原西部的进攻通道。而在另一方面,锡林浩特这座城市也隐隐封锁住了,驻扎在察罕浩特的察哈尔部向北面草原的势力拓展。
而从丰镇到漠北重镇乌兰巴托,里程约2000里。虽说这一路的地势较为平坦,但是因为要经过戈壁区,过去走一趟单程,也要将近5、60日。
但是自从两地的铁路建成之后,只要不遇到沙尘暴,25天之内就能抵达。沿途为了更替马匹而修建的车站,更是成为了大明深入漠北的一个个桥头堡。
自元朝灭亡之后,**政权还从来没能这么深入过漠北草原。即便是当初五次出征草原的明成祖,虽然消除了草原上北元的战争实力,但是依然没能长久的控制过这一区域。
可是自从这条通往乌兰巴托的铁路建成之后,漠北的蒙古部族不管接受还是不接受,他们都要开始面对汉人在漠北草原上的长久存在了。
大明给这一地区的牧民带来了抵抗自然灾害的物资和汉人的生活习惯,同样也带来了**政权的威严。
对于这个时代的草原部族来说,宗教信仰统治着他们的心灵,而来自大明的物资则决定着他们的生存状态。
当大明控制了这两者之后,就算是部族的首领也不得不屈从于牧民的意愿,成为大明最为忠诚的部属。漠北草原的自然环境被漠南草原更为恶劣,这里的部族选择性自然也就更无余地。
而丰镇-乌兰巴托铁路的建成,不仅给这一地区带来了丰沛的物资。更重要的是,这条铁路将整个漠北一分为二,明军不仅分隔了漠北草原东西两侧的部族,更是把沈阳和喀尔喀三部进行了分割,使得双方更加难以沟通了。
对于驻扎于乌兰巴托的忠义八旗和明人军队来说,这里不过是一个荒芜的边疆据点。但是在漠北的蒙古部族眼中,这无疑是喀尔喀蒙古最为繁华的城市。
位于漠北草原中心的乌兰巴托,正处于北部山区和南方草原的分割区,这里也是通往西伯利亚地区收购毛皮和收购漠北草原皮革的重要据点。
同时,这里也是绕开西域,经阿尔泰山前往俄罗斯的又一商道。因此当乌拉巴托城建立之后,这里便首先成为了漠北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
而乌兰巴托原本用于边疆防卫的功能,却并不十分显著。毕竟当明军将满清的势力从乌兰巴托赶跑之后,满清军队就没能再次深入到此处。
因为这里距离沈阳实在太远,沈阳如果在此处驻兵,太少就等于给明军送菜,太多则又会分薄沈阳的兵力。再加上沈阳根本没有这样的后勤能力,在乌兰巴托建立起一座城市来,因此只能对明军在乌兰巴托的行动置之不理。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苏长清王承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长清王承恩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