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二年的刑部大狱之内,一时之间人满为患。因为金圣叹、吴伟业等49名左顺门上书的参与者和后来为他们声援而陆续被抓捕的六、七十名士子,刑部大狱不得不将许多作奸犯科之辈尽快审讯流放,这才让这些读书人和官员在牢笼里有个卧躺的地方。
原本这些人员应当发往诏狱安排才是,但是因为有钱谦益的插手,这些触怒了皇帝妄议朝政的读书人和官员,被弄进了刑部听审。诏狱的住宿条件自然比刑部大狱好的多,但是一旦进入了诏狱,想要再出来就极为困难了。
毕竟刑部大狱归六部管理,而诏狱却得听皇帝的命令。因此被关押在刑部大狱的众人,对于自己的前途还是比较乐观的。而刑部大狱自从袁可立主政后就经过了一场大清理,将这所监狱积攒了上百年的垃圾都清理了出去,并重新做了修缮,因此狱中的环境倒也尚可。
而根据皇帝的命令,所有在押犯人每日都有两次放风时间,以防止犯人染上疾病而无人发现。再加上刑部官员对于这些文官集团的后备力量还是比较重视的,因此这些人虽然关押在刑部大狱之内快2个月了,但也还都是神完气足的。
除了一直没有人来审理他们,他们在生活上倒也没什么不便的。在监狱中无聊之时,金圣叹还有暇给犯人、狱卒看手相算命,倒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模样。
倒是吴伟业从来没受过这等苦,他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出身,但家中也算是太仓当地的书香门第,自小又有神童之称,不管到了什么地方都是被人以礼相待。这还是第一次进官府的大狱,因此虽然肉体上没受到什么折磨,但精神上却压力极大,颇见萎靡之色。
吴伟业和众人一起商议左顺门上书时,乃是出于一股义气,毕竟张溥可是他的授业恩师,被朝廷逼迫到海外,对他来说就是朝廷不公。而身为复社的魁首之一,他也无法拒绝支持复社的江南士绅的请求,为他们秉公直言,批评朝廷颁发的余粮征集等损坏士绅利益的政策。
作为承继东林志向的复社成员,吴伟业对于东林前后七君子的壮烈事迹可谓是耳濡目染。杨涟的精忠亮节,左光斗的铁骨铮铮…这些东林君子的气节可谓是令他极为仰慕,于是在上书时他是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的。
不过等他被抓进了刑部大狱之后,吴伟业才发觉自己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刑部大狱中的狱卒虽然没有为难他们,但是大狱中其他罪囚过堂时用刑后的惨状,他们可是历历在目。
若是把他们一抓起来就用上了刑罚,凭借着上书时胸中的那点义愤,吴伟业等人大约还能挺过去。刑罚这种事,原本就是还没有处罚时最令人恐惧,一旦刑具落在了肉体上,人的心反而就不易改变了。
但是刑部抓了他们之后就没审过他们,这让吴伟业等人就有些傻眼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的勇气也就不停的消散了。比起令人痛苦的肉刑,更令人难以忍受的,便是这种看不到尽头的囚禁。
由于没有人来审判他们,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连自己要关押多久都不清楚。有不少人就开始担忧,外面的人是不是就会这样把他们给忘记了,要是这样没名没分的关押十几二十年,天下还会有谁记得他们是为了什么进来的?
他们之所以愿意冒险上书,可不是单纯的为了正义,也是希望能够得到政治上的回报的。毕竟江南士绅在官场上势力雄厚,替他们出声而被皇帝处罚,并不是仕途的结束,而是仕途的开始。大明朝的清流官员想要名动天下,可不就得骂一骂皇帝,然后坐上几天诏狱吗?
不过如果皇帝抓而不审,天下百姓又怎么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而触怒了皇帝的呢?这种被天下人遗忘的感觉,使得吴伟业等人在精神上受到了莫大的压力。他们开始不停的计算时日,生怕忘记了自己被关押进来的日子。
倒是唯有金圣叹还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不时的同友人们开上几句玩笑,为他们化解一些压力。和吴伟业同住一监的他,看到对方皱着眉头板着手指计算时日,不由便从被褥下面抽出了几根稻草,对着他说道:“这破日子有什么好计算的,今日不就是九月二十一了么。再过十天,就满六十日了。你不如过来坐下,让我为你起上一卦,说不准明日就能出去了。”
吴伟业丢下了手中的炭笔,转身向着金圣叹走来,口中苦笑的说道:“若采,你往日自称是泐庵法师,我是不大相信的,不过这一次和你一起入狱,我倒是有些信了。你这既来之则安之的性子,还真是上辈子坐禅坐出来的。”
金圣叹将手中的稻草稍稍折了折,然后便望空一抛,接着他便看着被褥上落下的稻草图案拍着大腿笑道:“梅村,无忧矣。这上乾下震,正是无妄之卦象。
无妄者:元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苏长清王承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长清王承恩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