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钱谦益久久无语,朱由检也知道在短时间内让对方做出这样艰难的选择的确有些强人所难,不过在目前的局势下,每个人都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就如他自己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量,才下了这样的决心。
对于钱谦益犹豫不决的态度,朱由检丝毫不觉得出奇,虽然他已经担任了六年的首辅,但是依然没有表现出领导一个帝国前进的能力。根据私底下的传闻,这位虽然是帝国的首辅,但是领导这位首辅前进的却是他的学生和如夫人。
也正因为如此,年轻官员们对于这位首辅一直心存不满。认为他在皇帝面前过于软弱,又过于宠幸自己的学生和如夫人。换而言之,就是在政治上缺乏自己的立场。
大明的改革已经进行到了第十二个年头,旧的权力格局在魏忠贤的破坏下,在黄立极内阁推动的改制下,事实上已经被全面打破了。而新的权力中心也正一天天的建立起来,御前秘书处、内阁六部、国务委员会、刑部、陆海军**、大明时报、**衙门,这七个权力中心正在构筑一个全新的大明政治体系。
新的政治体系使得旧官僚集团们发现,在这场变革中他们失去了大部分的权力,皇帝正用一个又一个新的部门和新的规则,将旧的权力体系撕的四分五裂。
比如他们从没有想过,大明时报这样一个宣传机构居然也能成为新权力中心的一部分。虽然此前大明有着清流言官的设置,但是这些清流言官并不是独立的存在,他们还是依附于执政大臣或是皇帝的喉舌。
但是皇帝在取消了清流言官之后,便以一种新的方式控制了代表官方的舆论喉舌。让这些官员们感到愤愤不平的,是大明时报已经成为了皇帝的一言堂,由于报社记者并非官员,使得皇帝可以随时替换掉那些不愿意屈从于自己的人。
而大明时报社选拔记者,多以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居多,这些人对于科举得意的官员们并没有什么好感,因此挖苦起官员士绅来几乎毫不手软。这样的舆论工具自然不会得到官员们喜爱,也令某些官员极想夺取大明时报的控制权。
除了内阁六部、国务委员会、刑部这三个权力中心,现在依然以进士出身的官僚们掌控之外,其他四个新兴的权力中心基本上都充斥着非科举出身的官员们。
随着黄立极的退休,钱谦益的上台,大明的官场开始进入了平稳期,旧的官僚们自然对于钱谦益有着极大的期待。希望这位江南文坛的领袖能够拨乱反正,把魏忠贤、黄立极搞坏的官场体制恢复回来,让科举出身的官员们重新掌控这个国家的权力。
不过很显然,钱谦益虽然文名甚高,在治史的方面也颇具才气,但是他始终是没什么政治上的主见的。他甚至还没有魏忠贤、黄立极两人有政治立场,起码这两位被东林党人攻击时,他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持大明的统治,并始终没有动摇过。
所以魏忠贤、黄立极干了一系列得罪士绅的事情,但是大明内忧外患始终没有危及到大明的存在。只不过他们局限于自己的见识,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罢了。
而钱谦益虽然颇负众望,也能谈一谈三代之治,不过要他了解大明现在所面临的真正困境,并拿出一个具体的解决办法来,他也还是做不到的。但是钱谦益也还是有着这样一个好处的,虽然他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但他能够听从于皇帝的指令,踏踏实实的做一个传话筒,不会自己乱搞一通。
当然在许多官员眼中,掌握了内阁执政大权的钱谦益对着皇帝唯唯诺诺,实在是太没有风骨了。然而他们却没有思考过,推翻了皇帝的主张却拿不出自己的东西时,内阁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朱由检看着钱谦益摇了摇头,决定再推他一把,于是他便继续开口说道:“依朕看,江南士绅手中还是有余粮的,现在国家面临如此危局,也应当让这些江南士绅出把子力气了。
而且这也不是朕一个人的看法,河南归德知府王琦向朕上书,他就说了两件事:一是请将官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推广到河南全省;二是希望朝廷能够颁发法令,要求江南豪商大户助粮赈灾。王知府说:若是朝廷不能实行此断然之政,河南百姓危矣。
他还对朕说:朕的百姓要死了,世事已到这种境地,为什么还要拘泥旧法规做事呢。只要是好的政策,只要是能够让百姓活下去的政策,就算是得罪了天下士绅,又有什么关系。
朕觉得他说的对,这世上存在着没有君王的百姓,但绝不会存在没有百姓的君王。钱先生,不知你以为如何呢?”
钱谦益此时已经是汗流浃背了,虽然他是和皇帝对坐而谈,但是他感觉自己身上的压力已经快要将他压弯了。江南士绅固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但是面前的皇帝同样也不好惹,他心中纠结百转,终于意识到自己当下想要面对的危机是如何应付皇帝,而不是那些远在江南的士绅们。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钱谦益感觉自己的喉咙终于能够活动起来了,他战战兢兢的回道:“可是陛下,那些士绅同样也是陛下的子民,夺取他们的财产去救助其他人,恐怕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另外,士绅大户一向控制着乡里,朝廷要求他们助粮,他们一是未必会老实缴纳粮食出来;二则是臣担心有人会假借朝廷的命令把助粮摊派到平民身上。到时反而会引
对于钱谦益犹豫不决的态度,朱由检丝毫不觉得出奇,虽然他已经担任了六年的首辅,但是依然没有表现出领导一个帝国前进的能力。根据私底下的传闻,这位虽然是帝国的首辅,但是领导这位首辅前进的却是他的学生和如夫人。
也正因为如此,年轻官员们对于这位首辅一直心存不满。认为他在皇帝面前过于软弱,又过于宠幸自己的学生和如夫人。换而言之,就是在政治上缺乏自己的立场。
大明的改革已经进行到了第十二个年头,旧的权力格局在魏忠贤的破坏下,在黄立极内阁推动的改制下,事实上已经被全面打破了。而新的权力中心也正一天天的建立起来,御前秘书处、内阁六部、国务委员会、刑部、陆海军**、大明时报、**衙门,这七个权力中心正在构筑一个全新的大明政治体系。
新的政治体系使得旧官僚集团们发现,在这场变革中他们失去了大部分的权力,皇帝正用一个又一个新的部门和新的规则,将旧的权力体系撕的四分五裂。
比如他们从没有想过,大明时报这样一个宣传机构居然也能成为新权力中心的一部分。虽然此前大明有着清流言官的设置,但是这些清流言官并不是独立的存在,他们还是依附于执政大臣或是皇帝的喉舌。
但是皇帝在取消了清流言官之后,便以一种新的方式控制了代表官方的舆论喉舌。让这些官员们感到愤愤不平的,是大明时报已经成为了皇帝的一言堂,由于报社记者并非官员,使得皇帝可以随时替换掉那些不愿意屈从于自己的人。
而大明时报社选拔记者,多以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居多,这些人对于科举得意的官员们并没有什么好感,因此挖苦起官员士绅来几乎毫不手软。这样的舆论工具自然不会得到官员们喜爱,也令某些官员极想夺取大明时报的控制权。
除了内阁六部、国务委员会、刑部这三个权力中心,现在依然以进士出身的官僚们掌控之外,其他四个新兴的权力中心基本上都充斥着非科举出身的官员们。
随着黄立极的退休,钱谦益的上台,大明的官场开始进入了平稳期,旧的官僚们自然对于钱谦益有着极大的期待。希望这位江南文坛的领袖能够拨乱反正,把魏忠贤、黄立极搞坏的官场体制恢复回来,让科举出身的官员们重新掌控这个国家的权力。
不过很显然,钱谦益虽然文名甚高,在治史的方面也颇具才气,但是他始终是没什么政治上的主见的。他甚至还没有魏忠贤、黄立极两人有政治立场,起码这两位被东林党人攻击时,他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持大明的统治,并始终没有动摇过。
所以魏忠贤、黄立极干了一系列得罪士绅的事情,但是大明内忧外患始终没有危及到大明的存在。只不过他们局限于自己的见识,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罢了。
而钱谦益虽然颇负众望,也能谈一谈三代之治,不过要他了解大明现在所面临的真正困境,并拿出一个具体的解决办法来,他也还是做不到的。但是钱谦益也还是有着这样一个好处的,虽然他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但他能够听从于皇帝的指令,踏踏实实的做一个传话筒,不会自己乱搞一通。
当然在许多官员眼中,掌握了内阁执政大权的钱谦益对着皇帝唯唯诺诺,实在是太没有风骨了。然而他们却没有思考过,推翻了皇帝的主张却拿不出自己的东西时,内阁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朱由检看着钱谦益摇了摇头,决定再推他一把,于是他便继续开口说道:“依朕看,江南士绅手中还是有余粮的,现在国家面临如此危局,也应当让这些江南士绅出把子力气了。
而且这也不是朕一个人的看法,河南归德知府王琦向朕上书,他就说了两件事:一是请将官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推广到河南全省;二是希望朝廷能够颁发法令,要求江南豪商大户助粮赈灾。王知府说:若是朝廷不能实行此断然之政,河南百姓危矣。
他还对朕说:朕的百姓要死了,世事已到这种境地,为什么还要拘泥旧法规做事呢。只要是好的政策,只要是能够让百姓活下去的政策,就算是得罪了天下士绅,又有什么关系。
朕觉得他说的对,这世上存在着没有君王的百姓,但绝不会存在没有百姓的君王。钱先生,不知你以为如何呢?”
钱谦益此时已经是汗流浃背了,虽然他是和皇帝对坐而谈,但是他感觉自己身上的压力已经快要将他压弯了。江南士绅固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但是面前的皇帝同样也不好惹,他心中纠结百转,终于意识到自己当下想要面对的危机是如何应付皇帝,而不是那些远在江南的士绅们。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钱谦益感觉自己的喉咙终于能够活动起来了,他战战兢兢的回道:“可是陛下,那些士绅同样也是陛下的子民,夺取他们的财产去救助其他人,恐怕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另外,士绅大户一向控制着乡里,朝廷要求他们助粮,他们一是未必会老实缴纳粮食出来;二则是臣担心有人会假借朝廷的命令把助粮摊派到平民身上。到时反而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