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军队后,方才算是感觉安心了下来。
于此同时,玛尔噶朗城、那木干城沦陷的消息也传入了他的耳中。海达尔脱离战场之后便直接奔向了玛尔噶朗城,声称己方已经攻下了安集延城,王子殿下要求他来调拨一批辎重。
于是在纳鲁兹队长开城放海达尔等人入城时,却不妨让此人趁机夺取了城门,然后一只蒙古骑兵便冲入了玛尔噶朗城,守城的纳鲁兹队长和六百将士大多被杀。
接着海达尔又借用了纳鲁兹队长的印信再去骗开了那木干城,那木干城的军民选择了投降以保全家园。这两个消息刚刚传回浩罕不久,阿布.阿吉斯就回来了,因此浩罕城内的军民便把之后的决断交给了阿布.阿吉斯,等待他发出下一步的指示。
然而对于阿布.阿吉斯来说,这个决断等于是将他放在火炉上烤。这一仗不久让他损失了所有征召兵,更是让他身边最为重要的近卫骑兵损失了十分之九,一千多火绳枪兵更是一个都没能逃回来。
除了他麾下的损失之外,浩罕城及那木干城跟随他出征的军队也几乎没人跑出来。那木干城反正已经落入到了叶尔羌人手中,他不必去面对那些那木干城贵族,但是浩罕城贵族对他的非议,他可回避不了。
布哈拉汗国是一个半定居半游牧的国家,如果说以巴尔赫、巴达克山区为中心的呼罗珊地区是汗国南部的屏障,那么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之间的地区和费尔干纳盆地就是汗国的财富来源。
费尔干纳既然被叫做盆地,那么也就是说,这一地区同布哈拉汗国其他地区同样也是被大山阻隔的。
布哈拉汗国还不是一个完全**集权的封建王朝,国内的军事力量大致分为四种:汗王和大贵族、领主身边的近卫武装古拉姆;汗国的常备军阿沙克尔,多为骑兵;由大大小小的地主与其附属的农民组成的封建骑兵萨尔巴达;最后则是由社会底层的农民与游牧民组成的非正规游牧骑手。
这是一场由王弟纳迪尔·穆罕默德所主张的战争,自然也就应当由纳迪尔·穆罕默德手下的巴尔赫军打头阵,然后其他贵族才会视战争的进程决定是否要跟进。
毕竟大汗伊玛目·库里并不愿意在西面的萨法维王朝和东北面的哈萨克人的敌对下,再和东面的叶尔羌汗国交恶。和其他两个对手不同,叶尔羌汗国手中还握有通向中国的贸易商道,这对于布哈拉汗国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源。
因此伊玛目·库里虽然无法反对纳迪尔·穆罕默德为首的王公贵族们对叶尔羌汗国发动战争,但是却能够阻止对方调用汗国的常备军参与作战,以迫使纳迪尔·穆罕默德使用自己的力量发动这场战争。
距离撒马尔罕南方600余里的巴尔赫地区由于常年面临萨法维王朝和莫卧儿王朝的威胁,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是布哈拉汗国内部最强的,在面对萨法维王朝入侵时曾经建起过六万人的大军。这样的力量,也是布哈拉王公贵族们恐惧的根源。
在阿拔斯大帝去世之后,萨法维帝国的力量便开始消退下去了,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个过于强大的巴尔赫军,显然是不利于汗国内部稳定的。哪怕伊玛目·库里已经确定了纳迪尔·穆罕默德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他也不愿意自己的继承人继位后全面推翻自己制定的睦邻友好政策。
事实上比起攻打叶尔羌汗国,伊玛目·库里更愿意支持纳迪尔·穆罕默德完成吞并希瓦汗国的计划。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个和布哈拉汗国同根同源的汗国已经在土库曼人、哈萨克人、俄国人、布哈拉人的轮番进攻下变得奄奄一息了,就是现在布哈拉的军队还驻扎在希瓦汗国的南部地区呢。
伊玛目·库里认为,应该趁着萨法维帝国的势力衰退,哈萨克人近年来同布哈拉交好的环境下,将布哈拉和希瓦合并成一个国家,才是最为恰当的。但纳迪尔·穆罕默德又畏惧挑起同扶植希瓦现任汗王的土库曼人的战争,重新让巴尔赫陷入到同萨法维王朝无休止的作战中去,因此想要继续等待现任希瓦大汗的过世再动手。
年老体衰的伊玛目·库里便只能冷眼旁观纳迪尔·穆罕默德的作为,而此次纳迪尔·穆罕默德从巴尔赫地区调出了2万将士,又向自己的支持者征召了万余军队。但是巴尔赫大军才抵达撒马尔罕便收到了巴尔赫北部居民叛乱的消息,纳迪尔·穆罕默德不得不令阿布.阿吉斯带着前锋先进入到费尔干纳盆地,而自己则折返巴尔赫平乱。
纳迪尔·穆罕默德掉头回去平息自家领地上的叛乱,他的支持者自然就没有这么积极的应召了。毕竟大家都是想要跟在王弟身后弄点好处,而不是为王弟去折损自家力量的。更何况纳迪尔·穆罕默德自己不在前线,他们就算再卖力对方也看不到啊。
因此,当阿布.阿吉斯从安集延城下逃回时,才只有一只三千多人的援军抵达,至于更多的部队则还待在塔什干,打算等到春天再进入了盆地了。
在这样的局面下,阿布.阿吉斯又能作出什么样的决断呢?除了固守浩罕之外,他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苏长清王承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长清王承恩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