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院了。
在徐光启的协助下,伽利略终于再无阻碍的获得了科学院院士的称号,并成为了燕京大学的一名教授兼副校长。
当然,比起伽利略在京城带起的那点舆论,在新科进士的名单面前,简直算不上什么新闻。这一次的进士科,考的最为出色的就是燕京大学学生,特别是夏允彝、牛金星都进入了前五人的名单。
温体仁实际上还是想要压一压夏允彝的气势,他送进士名单时在崇祯面前说道:“夏允彝在年青士人中声望高企,若是再中一个状元恐怕就更难有人压的住他了。臣以为不如磨一磨他的性子,将他剔出三甲,给一个进士出身已经足够了。倒是这位刘理顺,文章做的四平八稳,点为头名也可令众人服气了。”
朱由检却头也不抬的在夏允彝名字后面写了个一字,接着轻松的说道:“刘理顺都40岁了,这文章再写不稳当,还有脸来考试吗?
我大明如今正是奋发向上之时,自然需要年轻有为之士去拼搏,朝堂上站着一群四五十岁的老头子,他们能够支持朕的改革吗?
我太祖高皇帝32岁就已经是吴国公了,这位刘理顺却40岁才出来考试,就算是让他中了,他又能为国家效力几年?等他学会如何做官,也是垂垂老矣,干不动了。接下来还不就是给自家亲戚族人后代捞银子,也算没白做官一场。
如今这世道,再让这些只会四书五经,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充斥朝堂,估计大明百姓就真活不下去了。夫子留下的典籍,是教读书人修身养性如何做人的,不是让他们整天想着做官的。”
温体仁顿时紧紧的闭上了嘴,他可不愿意被皇帝看成是和那些老朽无用的官员一派的。与此同时,他也明白了谁才是改革派后面最坚定的支持者。
五月十日,正在燕京大学宿舍内和青年学会成员们谈论土地改革利弊的夏允彝,突然就和众人一起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敲锣打鼓声音。
被打断了发言的夏允彝颇为不快的说道:“什么人跑来学校敲锣打鼓了,这不是扰人清静吗?”
一直在等待的牛金星却在第一时间反应了过来,“是开榜了,是今科进士开榜了…”
在牛金星的提醒下,屋内的士子们不由都跑到了院子里去,张望着这是给谁报喜。考完之后就丢到脑后去的夏允彝,这才想起还有科举这回事。看着众人都跑了出去,他不由挽起袖子,准备把屋内收拾一番。
可还没等他搬走几把椅子,牛金星又跑回来拉着他的胳膊向外走去说道:“还打扫什么,且到外面去看看,说不定这报喜的,就是冲着你来的。”
夏允彝有些无可奈何的跟了出去,口中却说道:“我这科考的是有些感觉,但也不觉得能中,聚明你是多想了…”
然而他们刚刚在院门前等待了一会,便有三名差役直奔院门而来,望着人群大呼道:“恭喜夏老爷高中今科状元及第…那位是夏老爷?”
夏允彝听到报子的喊话,也是一时出神有些难以相信,他感觉身边的世界似乎短暂的停顿了一下,好一会才回到了现实世界中来。
虽然知道夏允彝必中,但是牛金星也没想到皇帝居然会公然点夏允彝为状元,他不由心中一疼,觉得这世道好不公平也。虽然他自己也中了进士,排名第四,但是看着面前的夏允彝,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相比起燕京大学这边的热闹,住在榆树胡同的张岱令家仆散了喜钱给报喜的差役之后,拿着喜报站在院子里发了好一阵呆。
36岁中了进士,对他而言也是五感交集,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当初年少时,绍兴人人都夸他是神童,可是因为几次赴考都没注意格式,导致考卷作废,也令他对科举失去了兴趣。
没想到,在新皇登基之后,他和父亲的运道倒是来了,在崇祯亲自的点名下,父亲参与了导沭整沂工程,历近四年13期工程,使得山东南部和苏北地区从以往的洪灾泛滥区变成了鱼米之乡,光是去年这一地区就增产了175万石粮食,接近一半的京仓北运漕粮的数目了。
凭借着这一功劳,父亲倒是成了水利部的骨干之臣,继续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对苏北地区的水利工程进一步深化,并开始研究根治淮河的水害问题。而他也再度捡起了书本,考起了科举来。
虽然治理水利的工作极为繁琐和苦累,但是张岱却和父亲一样乐在其中,只是他的那些文友常常写信埋怨他,最近几年都写不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美文来了。
张岱抬头看了看天,觉得写不了美文也没什么,至少现在看着天空时,他能感觉自己的心情要比过去舒畅多了。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苏长清王承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长清王承恩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