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错就错在,没和朝廷一条心。朕的命令,朝廷的命令,在他们看来好像不比一张废纸强多少。难不成朝廷和朕是庙里的泥塑木偶?他们随意填写几个数字,交上来就算是完成王事了?
一个地方官员,把朝廷的政令视为无物,伪造数字欺骗朝廷,这样的官员心里还有朝廷,还有朕吗?朝廷的政令如果出不了都门,这朝廷还有什么用?”
崇祯语气从温和到疾言厉色,让一干试图为犯错官员辩解的官员们顿时沉默了下去。显然谁也不愿意出头,去当皇帝的出气对象。而一次弹劾了这么多地方官员的韩一良、李夔龙两人,心里总算是松了口气,在皇帝把问题提升到**和地方的对立高度后,这些地方官员的结局就算是定下来了。
就在朝臣们面面相窥,不知如何劝谏崇祯时,朱由检终于又坐回了座位上说道:“朕意思是,**官校在各地设立分校,让这些官员全部进入分校学习,他们的工作先移交给忠诚于朝廷的官员去做。
每一个官员入校后都要进行深刻的检讨,要把自己的错误交代清楚,他们要是不能深刻的认识错误,就休息从学校毕业,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刘先生,你要把这些官员的错误总结成案列,给每一个入校的官员进行教育,免得他们重踏覆辙…”
张瑞图、韩爌等人的脸色都很难看,但是他们却不知说什么好。其实他们知道这些官员的错误并不在伪造数字上,而是这些官员站在了当地的士绅大户一边,不肯配合户部官员执行什么配给制。
不管是小麦还是棉花,这些物产囤积牟利,自然好过出售给户部或是户部制定的收储公司。很多官员都认为,配给制就是朝廷在与民争利,因此他们从维护本地士绅出发,不是拒绝配合,就是采取拖延战术。
这些官员们认为,他们反对配给制的实施,肯定会得到天下士绅的支持。而且各地反对配给制的官员这么多,朝廷也难以处置他们。毕竟法不责众么。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韩一良、李夔龙居然真敢找他们麻烦,还是一次性全弹劾上了。而皇帝也毫不动摇的,准备拿这些官员杀猴儆鸡了。
张瑞图、韩爌等人仔细想了一遍,这才发现皇帝撕破脸之后,这些官员居然还找不到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毕竟崇祯用的不是反对配给制这个理由,而是地方官员试图蒙蔽朝廷视听,心术不正。
就在崇祯说出了自己的处置方式之后,内阁几位阁臣也在黄立极的带头下纷纷表明了支持的态度,于是这个方案也就成了定案。
虽然下方的官员还在小声的讨论着,朱由检已经不耐烦的说道:“接下来还有什么要讨论的,如果没有的话,今日的例会就到此为止吧。”
站在左侧班序第二排的周延儒思想斗争了许久,终于在皇帝的目光注视下走了出来,举着一本书说道:“回陛下,臣有本上奏。”
朱由检对着他点了点头说道:“说吧,早点说完,大家也早点回去处理各自衙门里的事务。”
周延儒定定神说道:“臣翻阅了,孙之獬和几位翰林学士一起编纂的《太祖圣训》一书,臣以为书中字字珠玑,蕴涵着无数道理。
此前这些地方官员无视朝廷,天下士人中又有不少人寡廉鲜耻,在国家的抡才大典上营私舞弊,臣以为这都是道德不修,忘记了太祖当年对于官员的教诲所致。
为了匡正官场和士林的风气,臣以为,应当把《太祖圣训》纳入到科举教材之中,和四书五经并列,以教育天下士子,如何做一个符合太祖要求的好官。”
对于周延儒的上书内容,其他官员还处在一片迷茫之中,还没想好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朱由检却已经连连点头,欣喜的说道:“周侍郎果然见识不错,太祖当年以淮右布衣而开我大明200余年的天下,话语中的远见卓识必然是远超我这无能子孙的。
以《太祖圣训》考天下士子,想来必能匡正士风,使我大明重回开国之初。这是好事啊,内阁及诸位爱卿,你们觉得,我太祖高皇帝的话语还能入耳吗?”
有心想要反对的官员,也在皇帝的这句反问下,默默的闭上了嘴。而吴淳夫、韩一良、李夔龙等官员,自然是大声赞赏着皇帝的决断了。
张瑞图、韩爌默默的看着这些为之叫好的官员,心里都闪过了一层阴霭。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苏长清王承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长清王承恩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