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崇祯的反应,郭允厚内心感觉有些惊奇,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表现出来。老实说他向崇祯提交这个计划,并不是想要向皇帝推荐李昌时这个人。
其他官员对于实务的一知半解,导致他之前向皇帝提交的计划实在是有着太多的漏洞,郭允厚显然还没打算为了户部官员的面子,搭上自己的**。
就如同崇祯所言,就可操作性上来说,还是小吏出身的李昌时拟定的计划更符合实际。而户部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还不必花费太多。
至于这个计划是不是符合皇帝的要求,或是能够得到其他部门官员的认可,郭允厚觉得这并不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皇帝支持这个计划,就算出了什么问题,户部的责任也算是减轻了大半。
如果皇帝不认可这个计划,那倒是正好打压一下户部那些非正途出身的官员。这些官员仗着自己了解户部实务,又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倒是慢慢开始有些看低了科举出身的官员了。
不管崇祯作出什么选择,郭允厚认为自己都不会有什么坏处。但是他倒是真没想到,崇祯可以在这么短时间内收敛起自己的情绪。
毕竟在李昌时的计划书中,可是毫不留情的对皇帝在顺义的土地改革大肆批判了一通,认为这种土地改革最好的结果不过是给皇帝增添了些名誉,但这种土地改革政策是无法推广到全国各地去的。
就算各地的地主毫不反抗,乖乖服从皇帝的命令把自己的土地交给朝廷进行重新分配。但是光有土地是无法进行农业生产的,朝廷还必须给这些无地农户分配农具、牲畜、种粮和肥料等等。
这种土地改革政策就算是张居正改革之后,国库最为充盈时都未必能成功,更何况是大明国库异常空虚的现在。
原本郭允厚以为,年少气盛的崇祯看到这些评价之后,会怒不可遏。所以他并不打算把这个计划拿出来,为了避免在皇帝心中留下户部办事不力的印象,他又不得不把这个计划拿了出来。
如他所预料的,第一眼看到计划书的时候,崇祯的确是有些恼羞成怒了。不过他倒是没想到,皇帝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了这个计划。
对于皇帝现在的要求,郭允厚自然无法拒绝,他答应着向皇帝告退了。而崇祯把计划书交给王承恩让他另外收起之后,便传新任吏部左侍郎温体仁晋见。
温体仁在进入崇祯的办公房之前甚为心满意得,他撺掇周延儒和他一起加入了,徐光启的科学进步党,倒是没有预料到自己立刻就被提拔到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
说起来,这倒是让他得了一个头彩。因此当温体仁走进文华殿皇帝办公房的时候,倒是显得有些气势昂扬的劲头。
看着走进来的温体仁,朱由检示意一边的内侍给予赐座的待遇,让温体仁近前来说话。事实上对温体仁的提拔,完全是朱由检一力主张的,徐光启其实是不怎么认同的。
朱由检提拔温体仁倒不是因为他对这个名字有些影响,而是他听说温体仁劝说了周延儒,两人都在第一批加入了科学进步党。
这还是推崇新学之外的大臣第一次请求加入到科学进步党内,大多数官员不是犹豫观望,便是被钱谦益招揽入党去了。
朱由检自然要给众人竖立一个榜样,让下面的官员们知道,虽然他口头上说,对于两党是一视同仁的,但事实上还是有些区别的。
毕竟他不能眼看着,科学进步党最终变成了一个被朝廷主流官员所边缘化的小团体。因此他不顾徐光启的阻拦,任命了温体仁的新职位。
从一个清水衙门调到六部第一的吏部担任左侍郎,温体仁自然是想要做些工作来显示自己的。而徐光启的事务之繁忙,也使得吏部的日常事务都落在了吏部两个侍郎的身上。
温体仁只是略微观察了几日,便了解了吏部内部的运作。徐光启对于吏部的具体事务很少干涉,只是抓了一个主要方向。
而担任吏部右侍郎的成基命不过比他先进了吏部3个月而已,这位东林党中颇有声望的大臣,原本是被推举为吏部左侍郎的,但是在皇帝的压制下,东林党人还是没有如愿。
现在反而被他跳出来摘走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温体仁以己及人,认为成基命总不可能是乐于见到自己接任这个位置的。
而以徐光启的年纪加上他所负责的众多事务,温体仁认为这位崇祯所依重的新学领袖,恐怕也未必能在这个位置上呆上很久了。
这样一来的话,他倒是很有机会争一争这个六部排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苏长清王承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长清王承恩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