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愿意或是不愿意,探求物质世界的自然科学,已然同那些拘泥不化的道学先生们发生了冲突。
朱由检抬头扫了一眼,首辅和其他几位默不作声的六部高官,这才缓缓开口说道:“既然你们都要朕作出评判,那么朕也勉为其难的说上两句。
不过在这之前,朕对你们说的只有一句话,要给别人说话的权力。朕不想做周厉王,朕也绝不容许有人想做大明的周厉王。
在公开的场合进行争论不是罪行,捍卫自己的学说和信仰也不是罪过,但是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学说和信仰,或是采用欺骗和恐吓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信仰,才是一种暴行。
你们都应该很清楚,朕接受先皇兄传位之前,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因此对于孔孟之学可谓一知半解,所以你们要求朕分辨出新学和理学之间的优劣,朕觉得有些为难…”
听到崇祯如此说话,殿内的大部分官员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除了部分真把自然科学和天主教当成了名教敌人的守旧官员,大部分官员都不愿意因为这种问题陷入到有可能的党争中去。
更何况,推崇新学的不仅仅是北方人,而维护理学的也不是只有南方人。本身对新学的攻击,不过是今天组织发起上书官员们附带的一个内容,这些官员真正的目的还是在于给皇帝施加压力,迫使内府从工商业撤退出去。
对于江南缙绅来说,内府插足工商业,跟万历皇帝向天下派出税监收税的举动差不多。都是与民争利,搜刮民间的财富。
但是同万历皇帝派出的那些蠢笨太监不同,这位崇祯皇帝并不是单纯的派出一两名太监到地方上强行收税。而是大多同当地的中小商人合作,建立一个依附于内府的销售商号,替内府销售生产出来的各种商品,或是收购当地出产的原材料。
这种方式搜刮民财显然更为隐蔽,由于出面的都是本地的商人,买卖的货物又是按照市场价格进行竞争,加上有内府的干预,不许这些商人进行囤积居奇的行为,因此发卖内府货物的商号开始渐渐得到了地方百姓的认同。
依附于内府供货的商号,显然已经损害到了地方缙绅和一些大商人的利益,在这个时代囤积居奇乃是商人赢得高额利润的不二手段。虽然大明朝的手工业之发达,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
但是只要不是工业化生产,某一类商品的制造能力必然是有上限的,以大明如此巨大的体量,在远离商品生产地的地方,这种商品的提供数量就更为有限了,基本上不会超过当地市场的销售上限。
在一个原本就供应不足的市场,商人再采取垄断的方式进行销售,那么这种商品的价格自然会涨到,一个让大部分人放弃购买欲望的程度。而垄断了货物的商人,就能够因此获取数倍的收益。
当然敢于这么干的商人,要不然就是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要不便是有缙绅在背后撑腰的官商。他们要么凭借资本垄断当地市场,要么凭借权力垄断当地市场。江南地区由于经商风气浓厚,因此经商人数众多,自然垄断各地市场的商人数量也不少。
但是,在内府支持的四海商行面前,不管是商人的资本还是缙绅的权力都遇到了挑战者。然而最让他们感到惊惧的,还是内府供应商品的速度和能力,虽然四海商行仅仅在上海县和舟山市站住了脚跟,但是江南的商绅已经感受到了危险的气息。
江南的商绅敢于把万历皇帝派出的矿监税使赶回京城去,仰仗的并不是自己的权力,而是他们煽动起来的江南市民的力量。而江南市民之所以敢冒死同皇帝派出的矿监税使斗争,并不是因为商绅们挂在嘴边的大义。
而是这些矿监税使毫无节制和规则的税收方式,完全扰乱了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市场,倒是市面萧条,大多数工坊关了门。这使得大部分实际上已经脱离田地的手工业工人,失去了谋生的能力,自然在商绅的煽动下**了。
但是内府现在使用的是商业手段,虽然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下,一部分工坊因此破产,不少工人失业。但是情况并没有恶化到整个市场出现崩溃,因为充足的商品供给,市面反而繁荣了不少。
怎么一来,商绅们想要用大义的口号煽动地方百姓,就变得不现实了。那么他们就只能走朝廷上政治斗争这条路了。
而想要掀起天下士绅的同情,就不能光光指责内府把货物卖的太低,因此反对地方新官制和反对推崇新学,就成了掩护攻击内府与民争利的最好保护。
朱由检抬头扫了一眼,首辅和其他几位默不作声的六部高官,这才缓缓开口说道:“既然你们都要朕作出评判,那么朕也勉为其难的说上两句。
不过在这之前,朕对你们说的只有一句话,要给别人说话的权力。朕不想做周厉王,朕也绝不容许有人想做大明的周厉王。
在公开的场合进行争论不是罪行,捍卫自己的学说和信仰也不是罪过,但是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学说和信仰,或是采用欺骗和恐吓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信仰,才是一种暴行。
你们都应该很清楚,朕接受先皇兄传位之前,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因此对于孔孟之学可谓一知半解,所以你们要求朕分辨出新学和理学之间的优劣,朕觉得有些为难…”
听到崇祯如此说话,殿内的大部分官员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除了部分真把自然科学和天主教当成了名教敌人的守旧官员,大部分官员都不愿意因为这种问题陷入到有可能的党争中去。
更何况,推崇新学的不仅仅是北方人,而维护理学的也不是只有南方人。本身对新学的攻击,不过是今天组织发起上书官员们附带的一个内容,这些官员真正的目的还是在于给皇帝施加压力,迫使内府从工商业撤退出去。
对于江南缙绅来说,内府插足工商业,跟万历皇帝向天下派出税监收税的举动差不多。都是与民争利,搜刮民间的财富。
但是同万历皇帝派出的那些蠢笨太监不同,这位崇祯皇帝并不是单纯的派出一两名太监到地方上强行收税。而是大多同当地的中小商人合作,建立一个依附于内府的销售商号,替内府销售生产出来的各种商品,或是收购当地出产的原材料。
这种方式搜刮民财显然更为隐蔽,由于出面的都是本地的商人,买卖的货物又是按照市场价格进行竞争,加上有内府的干预,不许这些商人进行囤积居奇的行为,因此发卖内府货物的商号开始渐渐得到了地方百姓的认同。
依附于内府供货的商号,显然已经损害到了地方缙绅和一些大商人的利益,在这个时代囤积居奇乃是商人赢得高额利润的不二手段。虽然大明朝的手工业之发达,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
但是只要不是工业化生产,某一类商品的制造能力必然是有上限的,以大明如此巨大的体量,在远离商品生产地的地方,这种商品的提供数量就更为有限了,基本上不会超过当地市场的销售上限。
在一个原本就供应不足的市场,商人再采取垄断的方式进行销售,那么这种商品的价格自然会涨到,一个让大部分人放弃购买欲望的程度。而垄断了货物的商人,就能够因此获取数倍的收益。
当然敢于这么干的商人,要不然就是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要不便是有缙绅在背后撑腰的官商。他们要么凭借资本垄断当地市场,要么凭借权力垄断当地市场。江南地区由于经商风气浓厚,因此经商人数众多,自然垄断各地市场的商人数量也不少。
但是,在内府支持的四海商行面前,不管是商人的资本还是缙绅的权力都遇到了挑战者。然而最让他们感到惊惧的,还是内府供应商品的速度和能力,虽然四海商行仅仅在上海县和舟山市站住了脚跟,但是江南的商绅已经感受到了危险的气息。
江南的商绅敢于把万历皇帝派出的矿监税使赶回京城去,仰仗的并不是自己的权力,而是他们煽动起来的江南市民的力量。而江南市民之所以敢冒死同皇帝派出的矿监税使斗争,并不是因为商绅们挂在嘴边的大义。
而是这些矿监税使毫无节制和规则的税收方式,完全扰乱了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市场,倒是市面萧条,大多数工坊关了门。这使得大部分实际上已经脱离田地的手工业工人,失去了谋生的能力,自然在商绅的煽动下**了。
但是内府现在使用的是商业手段,虽然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下,一部分工坊因此破产,不少工人失业。但是情况并没有恶化到整个市场出现崩溃,因为充足的商品供给,市面反而繁荣了不少。
怎么一来,商绅们想要用大义的口号煽动地方百姓,就变得不现实了。那么他们就只能走朝廷上政治斗争这条路了。
而想要掀起天下士绅的同情,就不能光光指责内府把货物卖的太低,因此反对地方新官制和反对推崇新学,就成了掩护攻击内府与民争利的最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