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以换取大明市赏的部落,自然要加以防范。
他还建议先按照周三畏所言,制定出一份如何使用蒙古各部骑士建立骑兵师的细则,之后再进行彻底的讨论。朱由检点头接纳了孙承宗的这个建议,之后便结束了这场会议。
随着会议的结束,参加会议的官员纷纷退出了房间,但是孙承宗却坐在那里纹丝不动,崇祯见状便也没有起身,他觉得这位孙先生还有话要对他说。
果然当房间内只剩下了他们两人和吕琦之后,孙承宗才侧过身体对着崇祯慎重的说道:“陛下,老臣还有几句话想要同陛下私下说说。”
朱由检双手放在桌上,对着孙承宗微笑的回应道:“孙先生有话便请直说,朕随时愿意听从先生的教诲。”
孙承宗便忧心忡忡的说道:“陛下,老臣觉得这军制改革还是很成问题的,陛下是不是真的考虑清楚了?”
朱由检脸上的微笑微微一滞,便恢复了正常,平静的说道:“还请先生明言,这军制改革到底哪里不妥?”
“这军制改革若是成功了,这**谋部的权力就太大了,若是心术不正之人担任了**的位置,恐怕不是社稷之福。
而这军制改革要是失败了,这10个都督府无疑就相当于10个藩镇,到时陛下放出去的权力,想要收回来就困难了。唐末藩镇之祸,史书上可是历历在目啊。
陛下,老臣以为,实施这个军制改革,成则隐患多多,败则遗祸天下,实在是改不如不改为好。”
孙承宗全盘否定军制改革的态度,让朱由检颇为不满。他正准备反驳时,却抬头看到了孙承宗官帽下露出的两鬓雪白,再无一根黑色,这让他又把到了嘴边的话语给吞了回去。
朱由检叹了口气,对着孙承宗坦诚的说道:“先生刚刚说的这些担忧,的确是事实,朕也没什么可辩解的。
不过先生考虑的是我朱家的天下,而我所想的却是大明的天下。若朕想要的是一家一姓之天下,这天下自然是越虚弱越安全。
我记得有本书上曾经这么说过,一个君主想要维持自己的统治,那么让臣民生存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中,天下是最为稳当的。因为他们还没到饿死的境地,所以不会起来造反;而他们要努力工作才能填饱肚子,所以又无暇批评君王的作为。
因此当天下臣民处在这样的状态中,君王就能轻松的统治下去,而不必担忧有什么人会惦记着自己的江山。孙先生是希望朕做这样的君王吗?”
孙承宗下意识的否定道:“不,当然不是,这根本就是把百姓当做了猪羊来养了么。这种歪门邪道,岂能作为陛下的治国之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朕和先生的看法一致。身为大明天子,朕总要为大明百姓做点什么,才对得起天下臣民的供奉啊。
大明百姓想要什么,朕以为很简单,不过是安居乐业四个字。如何安居乐业,当先要让天下得享太平。
如今我大明外有强敌,内有叛军,各地还有土贼流匪。今日之事,若是大明军事不强,则百姓无法安居,百姓不能安居,又怎么能够乐业呢?
把大明分为10个都督府,由地方都督府清剿境内的土贼流匪,维护社会治安,总比不熟悉地方的朝廷瞎指挥强吧?
而各都督府设立直接听命于朝廷的野战部队,也已经最大限度的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的危险。
因此军制改革最最有危险性的,还是**谋部落在野心家的手中,从而危及我朱家的江山社稷罢了。
孙先生,之前朕在大校场公祭阵亡将士时,曾经说过:我太祖高皇帝本淮右布衣,因为受命于民,驱逐胡虏,解民于倒悬,所以才承受了天命。
若天命已不在我朱家,则再坏不过也是回去当布衣罢了。但是如果不行军制改革,而弱天下百姓,让外敌侵入中原,则朕今后在地下要如何面对太祖高皇帝?”
朱由检作大义炳然状,顿时让孙承宗一时无话可说,他迟疑了半天,终于软弱无力的说道:“陛下还是不要时时把太祖高皇帝的《谕中原檄》挂在嘴边了,这话传出去,未免对太祖高皇帝有所不恭,恐怕会惹来非议。”
朱由检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一直都觉得,朱元璋说自己是淮右布衣这句话,比我爸是李刚要霸气了不知道多少倍。
所以他才不在乎,那些大明朝的宗室藩王,听到他天天把淮右布衣挂在嘴边,心里有多大的阴影。
他还建议先按照周三畏所言,制定出一份如何使用蒙古各部骑士建立骑兵师的细则,之后再进行彻底的讨论。朱由检点头接纳了孙承宗的这个建议,之后便结束了这场会议。
随着会议的结束,参加会议的官员纷纷退出了房间,但是孙承宗却坐在那里纹丝不动,崇祯见状便也没有起身,他觉得这位孙先生还有话要对他说。
果然当房间内只剩下了他们两人和吕琦之后,孙承宗才侧过身体对着崇祯慎重的说道:“陛下,老臣还有几句话想要同陛下私下说说。”
朱由检双手放在桌上,对着孙承宗微笑的回应道:“孙先生有话便请直说,朕随时愿意听从先生的教诲。”
孙承宗便忧心忡忡的说道:“陛下,老臣觉得这军制改革还是很成问题的,陛下是不是真的考虑清楚了?”
朱由检脸上的微笑微微一滞,便恢复了正常,平静的说道:“还请先生明言,这军制改革到底哪里不妥?”
“这军制改革若是成功了,这**谋部的权力就太大了,若是心术不正之人担任了**的位置,恐怕不是社稷之福。
而这军制改革要是失败了,这10个都督府无疑就相当于10个藩镇,到时陛下放出去的权力,想要收回来就困难了。唐末藩镇之祸,史书上可是历历在目啊。
陛下,老臣以为,实施这个军制改革,成则隐患多多,败则遗祸天下,实在是改不如不改为好。”
孙承宗全盘否定军制改革的态度,让朱由检颇为不满。他正准备反驳时,却抬头看到了孙承宗官帽下露出的两鬓雪白,再无一根黑色,这让他又把到了嘴边的话语给吞了回去。
朱由检叹了口气,对着孙承宗坦诚的说道:“先生刚刚说的这些担忧,的确是事实,朕也没什么可辩解的。
不过先生考虑的是我朱家的天下,而我所想的却是大明的天下。若朕想要的是一家一姓之天下,这天下自然是越虚弱越安全。
我记得有本书上曾经这么说过,一个君主想要维持自己的统治,那么让臣民生存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中,天下是最为稳当的。因为他们还没到饿死的境地,所以不会起来造反;而他们要努力工作才能填饱肚子,所以又无暇批评君王的作为。
因此当天下臣民处在这样的状态中,君王就能轻松的统治下去,而不必担忧有什么人会惦记着自己的江山。孙先生是希望朕做这样的君王吗?”
孙承宗下意识的否定道:“不,当然不是,这根本就是把百姓当做了猪羊来养了么。这种歪门邪道,岂能作为陛下的治国之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朕和先生的看法一致。身为大明天子,朕总要为大明百姓做点什么,才对得起天下臣民的供奉啊。
大明百姓想要什么,朕以为很简单,不过是安居乐业四个字。如何安居乐业,当先要让天下得享太平。
如今我大明外有强敌,内有叛军,各地还有土贼流匪。今日之事,若是大明军事不强,则百姓无法安居,百姓不能安居,又怎么能够乐业呢?
把大明分为10个都督府,由地方都督府清剿境内的土贼流匪,维护社会治安,总比不熟悉地方的朝廷瞎指挥强吧?
而各都督府设立直接听命于朝廷的野战部队,也已经最大限度的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的危险。
因此军制改革最最有危险性的,还是**谋部落在野心家的手中,从而危及我朱家的江山社稷罢了。
孙先生,之前朕在大校场公祭阵亡将士时,曾经说过:我太祖高皇帝本淮右布衣,因为受命于民,驱逐胡虏,解民于倒悬,所以才承受了天命。
若天命已不在我朱家,则再坏不过也是回去当布衣罢了。但是如果不行军制改革,而弱天下百姓,让外敌侵入中原,则朕今后在地下要如何面对太祖高皇帝?”
朱由检作大义炳然状,顿时让孙承宗一时无话可说,他迟疑了半天,终于软弱无力的说道:“陛下还是不要时时把太祖高皇帝的《谕中原檄》挂在嘴边了,这话传出去,未免对太祖高皇帝有所不恭,恐怕会惹来非议。”
朱由检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一直都觉得,朱元璋说自己是淮右布衣这句话,比我爸是李刚要霸气了不知道多少倍。
所以他才不在乎,那些大明朝的宗室藩王,听到他天天把淮右布衣挂在嘴边,心里有多大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