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br>此外缙绅能掌握的不过就是本地的民众,而朝廷所代表的却是整个大明的民意,个人的利益肯定抗不过集体的利益,而集体的利益也必须要为国家的利益让步。
如果说大明的民众就是一个个老百姓的话,那么缙绅最多也就能代表一个小团体的利益,而朝廷则是囊括了这所有的老百姓和小团体的利益。
只要朝廷颁发的政策是有利于所有大明百姓的利益,那么些许小集团的反抗又能掀起什么大浪来呢?重要的是,内阁制定政策时,究竟有没有考虑过,这项政策的收益者究竟是那些人。
如果说,内阁颁发的政策,只是为了一小撮人的福利,比如说是给朕谋取好处,那么自然不会得到民众的认可。但是如果朝廷颁发的政策,能够让多数人收益,让少数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失,那么大明的百姓难道会不认可?最起码,收益的百姓总是会支持朝廷吧。
比如说这河南征粮、征地,除了那些河南缙绅和官员,还有一些东林党人反对,陕西和山西的士绅、官员有站出来支持他们吗?
昨天不是还有几名陕西籍官员上书,要求在道路上冻之前,从河南尽快调拨15万石粮食入陕,好让陕西灾民入冬后不至于断粮么。他们难道会不知道,这些粮食是那里来的吗?他们现在上书,便是对许显纯、杨所修的间接支持。
所以,黄先生,民意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仅是东林党和地方缙绅手中的利剑,同样也可以成为朝廷手中的利剑。
而内阁所要做的,便是要保证朝廷才是大明百姓的代表,也是唯一代表。如果有人想要挟民意以自重,朝廷就应该毫不犹豫的粉碎他,而不是对这些窃取民意的盗贼作出让步。否则朝廷还有什么权威可言?没有了权威的朝廷,还算是朝廷吗?”
崇祯的话语,顿时让黄立极有些坐卧不安起来了。崇祯这番话若是传了出去,必然会掀起轩然**,皇帝这是想要对大明整个缙绅阶层开战啊。
让黄立极现在最为苦恼的便是,他应该如何对这位少年皇帝解释,整个大明的统治秩序,便是建立在现在的缙绅地方自治基础上的,而包括他在内的文官集团,也都是缙绅中的一员。
皇帝想要反对缙绅阶层在地方上的治权,实质上便是在挖大明朝的根基,这完全是自掘坟墓。
脸色变幻了许久,黄立极终于谨慎的开口说道:“陛下刚刚所言,未尝不是一个办法。但是臣希望陛下能够明白,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地方官员依赖当地缙绅治理地方,乃是不变之理。
如果按照陛下所言,剥夺了缙绅对于地方百姓的治权,那么谁来安排民众给官府纳税服役呢?要是想要让朝廷的权力直接下到乡里,那么朝廷要增设多少官吏来管理?想要给这些官吏发放俸禄,又要对百姓增加多少税赋?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天下百姓就真的要家破人亡了啊。”
原本身体前倾,倚着书桌的崇祯,突然向后靠了靠,他身体贴着椅背,双手交叉护着胸部,过了好一会才缓缓说道:“黄先生你也说了,这皇权不下乡是自古以来的惯例。
不过现在的大明,可还是同以往的中国毫无区别么?朕就不说这连年的灾荒了,便说说这土地和人口。古往今来,有那个时代能同大明今日相比,不要说平原丘陵已经阡陌连横,便是连深山巨谷中都是人烟处处。
今日大明人丁之繁盛,已到了极盛之世,但是大明可供开垦之地却已经寥寥无几。富有者阡陌连县,贫者几无立锥之地。然而缙绅豪族依然不知满足,连乞丐碗里的最后一枚铜板都想要抢走。
敢问黄先生,若以历史而观之,接下去我大明将会走向何方?”
黄立极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答崇祯如此尖刻的问题。若是一年前,他一定会告诉面前的少年皇帝,对方想的太多了,还是好好学习治国之道,只要有一位明君,大明自然就会恢复以往渡过的悠闲安宁岁月。
但是这一年来,因为推行新政,对各地的人口、经济各项数据的重新统计,虽然这些统计非常的粗糙,但是已经足够给高居庙堂上的官员们,从中窥破一个真正的大明现实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已经不是一句诗圣的悲叹了,而是大明朝的现实。
若是以史观之,就算没有建奴和连年的灾荒,大明的气数也快走到尽头了。只不过这个想法,以前黄立极是不敢想,现在则是不敢言。
如果说大明的民众就是一个个老百姓的话,那么缙绅最多也就能代表一个小团体的利益,而朝廷则是囊括了这所有的老百姓和小团体的利益。
只要朝廷颁发的政策是有利于所有大明百姓的利益,那么些许小集团的反抗又能掀起什么大浪来呢?重要的是,内阁制定政策时,究竟有没有考虑过,这项政策的收益者究竟是那些人。
如果说,内阁颁发的政策,只是为了一小撮人的福利,比如说是给朕谋取好处,那么自然不会得到民众的认可。但是如果朝廷颁发的政策,能够让多数人收益,让少数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失,那么大明的百姓难道会不认可?最起码,收益的百姓总是会支持朝廷吧。
比如说这河南征粮、征地,除了那些河南缙绅和官员,还有一些东林党人反对,陕西和山西的士绅、官员有站出来支持他们吗?
昨天不是还有几名陕西籍官员上书,要求在道路上冻之前,从河南尽快调拨15万石粮食入陕,好让陕西灾民入冬后不至于断粮么。他们难道会不知道,这些粮食是那里来的吗?他们现在上书,便是对许显纯、杨所修的间接支持。
所以,黄先生,民意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仅是东林党和地方缙绅手中的利剑,同样也可以成为朝廷手中的利剑。
而内阁所要做的,便是要保证朝廷才是大明百姓的代表,也是唯一代表。如果有人想要挟民意以自重,朝廷就应该毫不犹豫的粉碎他,而不是对这些窃取民意的盗贼作出让步。否则朝廷还有什么权威可言?没有了权威的朝廷,还算是朝廷吗?”
崇祯的话语,顿时让黄立极有些坐卧不安起来了。崇祯这番话若是传了出去,必然会掀起轩然**,皇帝这是想要对大明整个缙绅阶层开战啊。
让黄立极现在最为苦恼的便是,他应该如何对这位少年皇帝解释,整个大明的统治秩序,便是建立在现在的缙绅地方自治基础上的,而包括他在内的文官集团,也都是缙绅中的一员。
皇帝想要反对缙绅阶层在地方上的治权,实质上便是在挖大明朝的根基,这完全是自掘坟墓。
脸色变幻了许久,黄立极终于谨慎的开口说道:“陛下刚刚所言,未尝不是一个办法。但是臣希望陛下能够明白,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地方官员依赖当地缙绅治理地方,乃是不变之理。
如果按照陛下所言,剥夺了缙绅对于地方百姓的治权,那么谁来安排民众给官府纳税服役呢?要是想要让朝廷的权力直接下到乡里,那么朝廷要增设多少官吏来管理?想要给这些官吏发放俸禄,又要对百姓增加多少税赋?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天下百姓就真的要家破人亡了啊。”
原本身体前倾,倚着书桌的崇祯,突然向后靠了靠,他身体贴着椅背,双手交叉护着胸部,过了好一会才缓缓说道:“黄先生你也说了,这皇权不下乡是自古以来的惯例。
不过现在的大明,可还是同以往的中国毫无区别么?朕就不说这连年的灾荒了,便说说这土地和人口。古往今来,有那个时代能同大明今日相比,不要说平原丘陵已经阡陌连横,便是连深山巨谷中都是人烟处处。
今日大明人丁之繁盛,已到了极盛之世,但是大明可供开垦之地却已经寥寥无几。富有者阡陌连县,贫者几无立锥之地。然而缙绅豪族依然不知满足,连乞丐碗里的最后一枚铜板都想要抢走。
敢问黄先生,若以历史而观之,接下去我大明将会走向何方?”
黄立极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答崇祯如此尖刻的问题。若是一年前,他一定会告诉面前的少年皇帝,对方想的太多了,还是好好学习治国之道,只要有一位明君,大明自然就会恢复以往渡过的悠闲安宁岁月。
但是这一年来,因为推行新政,对各地的人口、经济各项数据的重新统计,虽然这些统计非常的粗糙,但是已经足够给高居庙堂上的官员们,从中窥破一个真正的大明现实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已经不是一句诗圣的悲叹了,而是大明朝的现实。
若是以史观之,就算没有建奴和连年的灾荒,大明的气数也快走到尽头了。只不过这个想法,以前黄立极是不敢想,现在则是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