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着沉默,他心里想的还是要弄一个稳妥一些的方案,不要让他冲在前方,直接同袁礼卿那些东林党人对上。
看着黄立极瞻前顾后的样子,朱由检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就是为什么黄立极身为一名内阁首辅,居然还是会被东林党人视为依附魏忠贤的党羽,在阉党中还不及崔呈秀的地位高。
这个人在官场中沉浸了太久,这做事就变的力求四平八稳,方方面面俱到的保守心态了。
虽然他的确是忠诚于自己的,但是做事上面却并不是盲目的遵从于自己,在没有把握之前,休息让他动弹。可以说如果没有自己拼命的往前推他,估计他很难把内阁改制推进到现在这种程度。
当然朱由检也清楚,做事谨慎、保守并不是什么坏事。在这样偌大的一个国家里,你所收到的大部分消息,都是迟滞了数天,乃至数十天的旧闻。而且地方上送来的旧闻的准确性,也很让人怀疑。
想要依靠这么一堆过时和真假难辨的消息,去治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光凭热情和智商是不够的。
有些时候,当朝廷颁发的对策抵达地方时,地方上的问题早就已经消失了,或者是条件已经变化到,朝廷的对策失效了。
因此大明中枢的官员们,最终总结出了一套应对地方问题的经验。拖一拖时间,看看这个问题会不会自己消失。又或者拖一拖时间,等待地方官员自己解决麻烦。
只有当地方官员三催四请之后,让中枢官员明白地方上的这个问题,无法自动消失或是地方上解决不了,才会颁发下一个应对的政策。
虽然看上去,这很有懒政、怠政的意思,但是这也不能完全怪中枢的官员们。因为大明近3000个县,并不是每一个县的县官都是能吏。
许多书读的不错,但是不晓庶务的书呆子县官,经常会事无巨细的向上汇报,指望上官或是朝廷拿出一个主意,从而逃避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如果内阁这几个人,对于地方上报的每件公文都要一一批阅并作出回答,那么他们也就什么事都不需要干了。
拖一拖时间,让问题消失,或是等待消息更全面时下决定,才是正确的应对政务方式。
但是黄立极这种基于农业社会的生活,习惯于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当下的问题。这种做事方式,在苏长青这种来自信息社会的灵魂来说,实在是有些让人窝火。
信息社会的时间观念是着眼于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工业社会则是把目光放在了现在,身边正在发生些什么事。相差了两个时代的人,面对同一项事物的看法自然是南辕北辙的。
黄立极终于开口对着崇祯回道:“陛下,现在想要让许、杨两人继续在河南推进征地、征粮之策,显然是有些不合时宜的。
一来河南士绅怨气极大,朝中又有袁礼卿这样的官员为他们张目。今日朝会上发生的事情一旦流传开来,其他各省的缙绅自然是要同情河南士绅的遭遇的。
二来自老臣推动内阁及六部官制改革,加上商税改革及会试各省录取名额的制定,早就让南方的官员士绅有所不满了。
如果让这些官员借着此事的由头,把目标对准了新政,恐怕我们还是得不偿失。
依老臣看,陛下不如先暂缓征地之策,这征粮也不妨改为借粮。只要能够度过今年陕西的灾情,我们总是可以慢慢还的么。
不过陛下还确实要安抚住孙学士,自从孙学士领兵击败了林丹汗的消息传回来。如今在外头百姓的口中,孙学士都堪比于忠肃了。
若是他出声支持袁礼卿,这朝局就要大乱了。”
黄立极拿于谦比拟孙承宗,显然不是什么好话。不过朱由检却没在意这一点,他正想着黄立极前面提出的主意。
思考了许久,朱由检虽然有些不甘心,但显然这个方案是最为缓和矛盾的方法。
他最终开口说道:“现在我大明首要之务,还是维持住陕西的稳定,只要能从河南士绅那里搞到粮食,那么借粮就借粮吧。
不过已经征用了的土地不能在退回去,朝廷可以暂缓实施,不代表朝廷实施的政策是错误的。河南承平日久,人丁繁衍众多,但是土地兼并却居于各省前列。
若是不采取措施,恐怕总有一日会生出乱子。已经征收的土地,便由内阁发令,出租给现在佃种土地的农户。
每亩土地征收3成5的租税,除了这3成5的租税外,农户不必再缴纳任何费用。
当地官府收取3成5的租税后,留下一成作为田赋和代收田租手续费,剩下的2成5交付给地主。”
看着黄立极瞻前顾后的样子,朱由检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就是为什么黄立极身为一名内阁首辅,居然还是会被东林党人视为依附魏忠贤的党羽,在阉党中还不及崔呈秀的地位高。
这个人在官场中沉浸了太久,这做事就变的力求四平八稳,方方面面俱到的保守心态了。
虽然他的确是忠诚于自己的,但是做事上面却并不是盲目的遵从于自己,在没有把握之前,休息让他动弹。可以说如果没有自己拼命的往前推他,估计他很难把内阁改制推进到现在这种程度。
当然朱由检也清楚,做事谨慎、保守并不是什么坏事。在这样偌大的一个国家里,你所收到的大部分消息,都是迟滞了数天,乃至数十天的旧闻。而且地方上送来的旧闻的准确性,也很让人怀疑。
想要依靠这么一堆过时和真假难辨的消息,去治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光凭热情和智商是不够的。
有些时候,当朝廷颁发的对策抵达地方时,地方上的问题早就已经消失了,或者是条件已经变化到,朝廷的对策失效了。
因此大明中枢的官员们,最终总结出了一套应对地方问题的经验。拖一拖时间,看看这个问题会不会自己消失。又或者拖一拖时间,等待地方官员自己解决麻烦。
只有当地方官员三催四请之后,让中枢官员明白地方上的这个问题,无法自动消失或是地方上解决不了,才会颁发下一个应对的政策。
虽然看上去,这很有懒政、怠政的意思,但是这也不能完全怪中枢的官员们。因为大明近3000个县,并不是每一个县的县官都是能吏。
许多书读的不错,但是不晓庶务的书呆子县官,经常会事无巨细的向上汇报,指望上官或是朝廷拿出一个主意,从而逃避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如果内阁这几个人,对于地方上报的每件公文都要一一批阅并作出回答,那么他们也就什么事都不需要干了。
拖一拖时间,让问题消失,或是等待消息更全面时下决定,才是正确的应对政务方式。
但是黄立极这种基于农业社会的生活,习惯于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当下的问题。这种做事方式,在苏长青这种来自信息社会的灵魂来说,实在是有些让人窝火。
信息社会的时间观念是着眼于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工业社会则是把目光放在了现在,身边正在发生些什么事。相差了两个时代的人,面对同一项事物的看法自然是南辕北辙的。
黄立极终于开口对着崇祯回道:“陛下,现在想要让许、杨两人继续在河南推进征地、征粮之策,显然是有些不合时宜的。
一来河南士绅怨气极大,朝中又有袁礼卿这样的官员为他们张目。今日朝会上发生的事情一旦流传开来,其他各省的缙绅自然是要同情河南士绅的遭遇的。
二来自老臣推动内阁及六部官制改革,加上商税改革及会试各省录取名额的制定,早就让南方的官员士绅有所不满了。
如果让这些官员借着此事的由头,把目标对准了新政,恐怕我们还是得不偿失。
依老臣看,陛下不如先暂缓征地之策,这征粮也不妨改为借粮。只要能够度过今年陕西的灾情,我们总是可以慢慢还的么。
不过陛下还确实要安抚住孙学士,自从孙学士领兵击败了林丹汗的消息传回来。如今在外头百姓的口中,孙学士都堪比于忠肃了。
若是他出声支持袁礼卿,这朝局就要大乱了。”
黄立极拿于谦比拟孙承宗,显然不是什么好话。不过朱由检却没在意这一点,他正想着黄立极前面提出的主意。
思考了许久,朱由检虽然有些不甘心,但显然这个方案是最为缓和矛盾的方法。
他最终开口说道:“现在我大明首要之务,还是维持住陕西的稳定,只要能从河南士绅那里搞到粮食,那么借粮就借粮吧。
不过已经征用了的土地不能在退回去,朝廷可以暂缓实施,不代表朝廷实施的政策是错误的。河南承平日久,人丁繁衍众多,但是土地兼并却居于各省前列。
若是不采取措施,恐怕总有一日会生出乱子。已经征收的土地,便由内阁发令,出租给现在佃种土地的农户。
每亩土地征收3成5的租税,除了这3成5的租税外,农户不必再缴纳任何费用。
当地官府收取3成5的租税后,留下一成作为田赋和代收田租手续费,剩下的2成5交付给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