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上各省的分别统计,两京一十三省的耕地总数约为783万顷。对各地亩产进行抽查测量的结果,其中长江以南区域,平均亩产约为2.6石;长江同黄河之间,亩产约为1.4石;而黄河以北区域,扣除陕西受灾地方,亩产约为1石。
淮河以北地区为旱作区,长江以南区域则为水作区,长江同淮河之间,则是水旱作业杂处。
以淮河为分界线,北方地区的耕地种植非粮食作物的,大约占了耕地面积的7%左右。而南方地区的耕地种植非粮食作物的,大约占了耕地面积的8%以上。
本年度预计全国粮食产量约为10亿石,加工成精粮就是5亿5千石。我大明在册人口6千万,按照每人每年4石的标准,就是2亿4千石。
如果按照这些数据计算的话,今年的粮食应当足够我大明百姓消耗了。”张瑞图小心的观察着崇祯的神色,不慌不忙的读出了自己手上文件的结论。
让张瑞图失望的是,听了这份内阁关于崇祯元年粮食收获的报告文书后,崇祯的脸色并没有什么变化。这让他也吃不准,自己是否要支持这份报告的结论。
今天的内阁会议,是九月份的最后一次。年初朝廷要求各地重新丈量耕地,并保证粮食的种植面积,且核定各县人口及粮食亩产。
到了九月中旬,有九个省份的官员交上了自己的调查报告。虽然只有一小部分官员老老实实的下去统计了本县的情况,大多数县官只是让幕僚重新抄了一份往年的黄册,不过从这些上报的数据里,已经让人看出了不少问题了。
这次调查报告的结果,是各县直接向内阁申报的,所以地方大员们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他们自然也就没有想到,当内阁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汇总之后,各府、各省所报的数据就出现了出入。
在后世的中国中,某个地区经济越发达,上缴的财税越多,主政地方的官员就会被视为能力出众,他本人也会作为官僚体系中的重点培养对象。
但是在今日的大明,地方上的经济有没有发展,不重要;地方上有没有兴建各种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公共工程,不重要;甚至于地方上出现了灾害,主政官员有没有及时行动减缓灾害,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听从上官的意思,不要给上官找麻烦,特别是不要让治下的豪族缙绅不开心。大明的官员能够稳步高升的,可不是那些会来事的官员。
而是那些善于逢迎上官,又能让地方上的缙绅豪族满意的官员。所谓官声,不就是那些缙绅豪族对某人的夸奖之声么。真正的平头百姓发出的声音,又怎么能传入到上位者的耳中呢。
再说了,天知道这些豪族缙绅背后站的是那个大人物,说不定是连上官都要点头哈腰逢迎的人物。得罪了平头百姓,天塌不下来,得罪了这些豪族缙绅,那么天也许真的会塌。
如何让这些缙绅豪族感觉你为人不错,莫过于输送利益。对于这些缙绅豪族来说,他们最大的利益也就是田税和人头税这块了。
只要能减少他们的税收,缙绅豪族们并不介意拿出一部分回馈官员。而这些官员同样没什么心理负担,反正损失的是朝廷,受益的可是自己。
再说了,朝廷少收几个钱,百姓口袋里不就多了几个钱么。按照先贤说的,这就叫与民休息,乃是为国为民的义举。
如果按照朝廷律法,一定要严格征收税负,一分都不肯拖欠,惹起了地方民怨。说不得他就成了众人口中搜刮百姓的贪官,成了身败名裂的酷吏了。
是以,从县到府,从府到省,最后汇报到朝廷的各地收成和税收,都是越来越少的。
比如这估算出来的年度粮食产量5亿5千石,到了最终汇报时,大约能剩下一半就不错了。
大明的田赋为30税1,但是到了今天,各种杂税合在一起,差不多已经是10税1了。
如果按照正常税收,本年度的税收收入应当在5千5百万石左右。但最终朝廷能够收到的税收,应当在2千6、7百万石上下,这也和往年的税收状况相符。
而这多出来的税收,就进了地方官吏和豪族缙绅的口袋。只不过以往没有数据统计,所以大家知道地方官员瞒报税收,给自己捞取好处,只是没有预料到汇总起来会有这么惊人的数目。
当这份资料汇总到张瑞图手中之后,他顿时额头直冒冷汗,径自去找了首辅黄立极商议,并没有向其他同僚透露。
这份资料要是直接捅出去,那就是国初以来的又一起惊天大案,就算他是位高权重的阁臣也难以全身而退。
但是想要瞒下这份资料,又绝无可能。当各县向内阁汇报时,宫内已经让人抄录了一份,显然皇帝手中已经掌握了这份汇总资料。
不管是黄立极还是张瑞图,都没有为那些官员陪葬的心思
淮河以北地区为旱作区,长江以南区域则为水作区,长江同淮河之间,则是水旱作业杂处。
以淮河为分界线,北方地区的耕地种植非粮食作物的,大约占了耕地面积的7%左右。而南方地区的耕地种植非粮食作物的,大约占了耕地面积的8%以上。
本年度预计全国粮食产量约为10亿石,加工成精粮就是5亿5千石。我大明在册人口6千万,按照每人每年4石的标准,就是2亿4千石。
如果按照这些数据计算的话,今年的粮食应当足够我大明百姓消耗了。”张瑞图小心的观察着崇祯的神色,不慌不忙的读出了自己手上文件的结论。
让张瑞图失望的是,听了这份内阁关于崇祯元年粮食收获的报告文书后,崇祯的脸色并没有什么变化。这让他也吃不准,自己是否要支持这份报告的结论。
今天的内阁会议,是九月份的最后一次。年初朝廷要求各地重新丈量耕地,并保证粮食的种植面积,且核定各县人口及粮食亩产。
到了九月中旬,有九个省份的官员交上了自己的调查报告。虽然只有一小部分官员老老实实的下去统计了本县的情况,大多数县官只是让幕僚重新抄了一份往年的黄册,不过从这些上报的数据里,已经让人看出了不少问题了。
这次调查报告的结果,是各县直接向内阁申报的,所以地方大员们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他们自然也就没有想到,当内阁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汇总之后,各府、各省所报的数据就出现了出入。
在后世的中国中,某个地区经济越发达,上缴的财税越多,主政地方的官员就会被视为能力出众,他本人也会作为官僚体系中的重点培养对象。
但是在今日的大明,地方上的经济有没有发展,不重要;地方上有没有兴建各种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公共工程,不重要;甚至于地方上出现了灾害,主政官员有没有及时行动减缓灾害,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听从上官的意思,不要给上官找麻烦,特别是不要让治下的豪族缙绅不开心。大明的官员能够稳步高升的,可不是那些会来事的官员。
而是那些善于逢迎上官,又能让地方上的缙绅豪族满意的官员。所谓官声,不就是那些缙绅豪族对某人的夸奖之声么。真正的平头百姓发出的声音,又怎么能传入到上位者的耳中呢。
再说了,天知道这些豪族缙绅背后站的是那个大人物,说不定是连上官都要点头哈腰逢迎的人物。得罪了平头百姓,天塌不下来,得罪了这些豪族缙绅,那么天也许真的会塌。
如何让这些缙绅豪族感觉你为人不错,莫过于输送利益。对于这些缙绅豪族来说,他们最大的利益也就是田税和人头税这块了。
只要能减少他们的税收,缙绅豪族们并不介意拿出一部分回馈官员。而这些官员同样没什么心理负担,反正损失的是朝廷,受益的可是自己。
再说了,朝廷少收几个钱,百姓口袋里不就多了几个钱么。按照先贤说的,这就叫与民休息,乃是为国为民的义举。
如果按照朝廷律法,一定要严格征收税负,一分都不肯拖欠,惹起了地方民怨。说不得他就成了众人口中搜刮百姓的贪官,成了身败名裂的酷吏了。
是以,从县到府,从府到省,最后汇报到朝廷的各地收成和税收,都是越来越少的。
比如这估算出来的年度粮食产量5亿5千石,到了最终汇报时,大约能剩下一半就不错了。
大明的田赋为30税1,但是到了今天,各种杂税合在一起,差不多已经是10税1了。
如果按照正常税收,本年度的税收收入应当在5千5百万石左右。但最终朝廷能够收到的税收,应当在2千6、7百万石上下,这也和往年的税收状况相符。
而这多出来的税收,就进了地方官吏和豪族缙绅的口袋。只不过以往没有数据统计,所以大家知道地方官员瞒报税收,给自己捞取好处,只是没有预料到汇总起来会有这么惊人的数目。
当这份资料汇总到张瑞图手中之后,他顿时额头直冒冷汗,径自去找了首辅黄立极商议,并没有向其他同僚透露。
这份资料要是直接捅出去,那就是国初以来的又一起惊天大案,就算他是位高权重的阁臣也难以全身而退。
但是想要瞒下这份资料,又绝无可能。当各县向内阁汇报时,宫内已经让人抄录了一份,显然皇帝手中已经掌握了这份汇总资料。
不管是黄立极还是张瑞图,都没有为那些官员陪葬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