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代善去主持同明国的和谈,一方面是想要打压代善在朝中的威望,另一方面则是想要继续加深阿敏和代善之间的矛盾。
但是他可从来没有想过,阿敏居然会突然开窍,居然接着同明国和谈的机会,开始拉拢国内倾向于和谈的女真亲贵来了,这显然是一种危险的倾向。也有可能打乱,他接下来对朝政的调整。
是以,他一边注视着西面察哈尔部的动向,继续拉拢广宁关外的守门36部,另一边又不断的召集汉人文士进行讨论和谈的内容。
黄台吉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感觉后金国人才匮乏的窘境。虽然努尔哈赤鄙视汉人中的读书人,但是对于培养女真人的读书人却并不排斥。
在他所建立的笔贴赫包,即汉语书房的机构。就有不少学习汉人文化的女真人,替他整理档案和起草各种文书。
当黄台吉接任大汗之位后,虽然没有对笔贴赫包作出机构上的调整,但是却引人了不少汉人作为自己身边的近侍,这其中又以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卞三元几位汉人才能较为出色。
不过黄台吉同样知道,这些汉人士子的才能大约是有的,但是他们身上同样沾染了明国士子存在的不少坏毛病,比如好高骛远、虚言浮夸、不知世情等。
想要让这些汉人士子真正成为他的左膀右臂,替他出谋划策,还需要时间和世事的不断磨练。
不过现在,从这些士子口中得到的资料,已经足够让他作出对和谈的应对了。
对黄台吉来说,既然他自己不好出手破坏这场和谈,那么就让明国的君臣自己破坏和议,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说不定还更好一些。
让明国君臣自己撕毁协商好的和约,不仅可以狠狠的在阿敏脸上打上一巴掌,还可以让后金国内的女真亲贵们正确的认识到,明国从来就没有诚意同后金和谈。
这样才能让这些女真亲贵们放弃和平的幻想,团结到他这个后金国大汗的周围,同明国继续征战下去。只有不断的进行战争,他才能以大汗的名义,名正言顺的插手八旗的内政,从而把女真八旗控制在自己的麾下。
如何让明国君臣撕毁自己主动提出的和约,在黄台吉看来一点都不难。只要他把和约中后金和大明的地位对等起来,让这份和约看起来就是两个地位平等的对手签订的就可以了。
这样的和约既能满足后金国内女真亲贵们的虚荣心,毕竟在大明开国两百多年来,还没有一个亚洲民族或是国家,能够同大明签订一份地位平等的和约。
就算是打到了北京城下的俺答汗,迫使明国开启了马市,最终也不得不向明国请求了一个顺义王的封号,承认了大明宗主国的地位,才能保住同大明的边境贸易活动。
后金国虽然屡屡击败了辽东的明军,但是却从来没有打到北京城下过,现在明国居然同意以平等地位同后金签订和约,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后金国的威望。
但是对于明朝君臣来说,这份和约就同城下之盟没有什么区别了。能够同意这份和约的大明君臣,将会在明国的史书上留下一个洗不掉的污点。
刚刚登基没有多久的明国皇帝,德行威望都未树立,他所主张的这场和谈如果是这样一个结果。就算是黄台吉也想不出,他要如何面对明国士子听闻此事后发出的诘难。
如果因为这场和谈,可以弄得明国内部君臣离心,那么黄台吉倒是觉得,他接下去就可以放手试探明国在其他方向上的防御力量了。
黄台吉对于明国君臣的心理把握的很准确,但是算错了崇祯的心理。同他一样,崇祯对于和谈并不放在心上,只是把这当成了一份暂时的停战协议而已。
且崇祯身体中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灵魂,并没有背负着祖先的名望,自己的声名这类的道德包袱。
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承认失败并不是什么为难的事,为了面子,就把自己的本钱也消耗殆尽,这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的思维方式。
如果不是杨镐意外的把和约内容泄漏出去,他甚至不会把和约内容向无关人等公开,而只是向大家通报一个和谈成功的结果就够了。
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他们只会关心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解决事情的过程。只有在有心人的煽动下,人们才会觉得过程要比结果更为重要。
对于崇祯来说,现在就有这么一个有心人,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对朝廷发难,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但是他可从来没有想过,阿敏居然会突然开窍,居然接着同明国和谈的机会,开始拉拢国内倾向于和谈的女真亲贵来了,这显然是一种危险的倾向。也有可能打乱,他接下来对朝政的调整。
是以,他一边注视着西面察哈尔部的动向,继续拉拢广宁关外的守门36部,另一边又不断的召集汉人文士进行讨论和谈的内容。
黄台吉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感觉后金国人才匮乏的窘境。虽然努尔哈赤鄙视汉人中的读书人,但是对于培养女真人的读书人却并不排斥。
在他所建立的笔贴赫包,即汉语书房的机构。就有不少学习汉人文化的女真人,替他整理档案和起草各种文书。
当黄台吉接任大汗之位后,虽然没有对笔贴赫包作出机构上的调整,但是却引人了不少汉人作为自己身边的近侍,这其中又以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卞三元几位汉人才能较为出色。
不过黄台吉同样知道,这些汉人士子的才能大约是有的,但是他们身上同样沾染了明国士子存在的不少坏毛病,比如好高骛远、虚言浮夸、不知世情等。
想要让这些汉人士子真正成为他的左膀右臂,替他出谋划策,还需要时间和世事的不断磨练。
不过现在,从这些士子口中得到的资料,已经足够让他作出对和谈的应对了。
对黄台吉来说,既然他自己不好出手破坏这场和谈,那么就让明国的君臣自己破坏和议,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说不定还更好一些。
让明国君臣自己撕毁协商好的和约,不仅可以狠狠的在阿敏脸上打上一巴掌,还可以让后金国内的女真亲贵们正确的认识到,明国从来就没有诚意同后金和谈。
这样才能让这些女真亲贵们放弃和平的幻想,团结到他这个后金国大汗的周围,同明国继续征战下去。只有不断的进行战争,他才能以大汗的名义,名正言顺的插手八旗的内政,从而把女真八旗控制在自己的麾下。
如何让明国君臣撕毁自己主动提出的和约,在黄台吉看来一点都不难。只要他把和约中后金和大明的地位对等起来,让这份和约看起来就是两个地位平等的对手签订的就可以了。
这样的和约既能满足后金国内女真亲贵们的虚荣心,毕竟在大明开国两百多年来,还没有一个亚洲民族或是国家,能够同大明签订一份地位平等的和约。
就算是打到了北京城下的俺答汗,迫使明国开启了马市,最终也不得不向明国请求了一个顺义王的封号,承认了大明宗主国的地位,才能保住同大明的边境贸易活动。
后金国虽然屡屡击败了辽东的明军,但是却从来没有打到北京城下过,现在明国居然同意以平等地位同后金签订和约,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后金国的威望。
但是对于明朝君臣来说,这份和约就同城下之盟没有什么区别了。能够同意这份和约的大明君臣,将会在明国的史书上留下一个洗不掉的污点。
刚刚登基没有多久的明国皇帝,德行威望都未树立,他所主张的这场和谈如果是这样一个结果。就算是黄台吉也想不出,他要如何面对明国士子听闻此事后发出的诘难。
如果因为这场和谈,可以弄得明国内部君臣离心,那么黄台吉倒是觉得,他接下去就可以放手试探明国在其他方向上的防御力量了。
黄台吉对于明国君臣的心理把握的很准确,但是算错了崇祯的心理。同他一样,崇祯对于和谈并不放在心上,只是把这当成了一份暂时的停战协议而已。
且崇祯身体中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灵魂,并没有背负着祖先的名望,自己的声名这类的道德包袱。
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承认失败并不是什么为难的事,为了面子,就把自己的本钱也消耗殆尽,这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的思维方式。
如果不是杨镐意外的把和约内容泄漏出去,他甚至不会把和约内容向无关人等公开,而只是向大家通报一个和谈成功的结果就够了。
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他们只会关心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解决事情的过程。只有在有心人的煽动下,人们才会觉得过程要比结果更为重要。
对于崇祯来说,现在就有这么一个有心人,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对朝廷发难,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