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基厂下行了两站,出了崇文门之后,朱由检就结束了这场出巡。即便他已经改变了许多事情,但是依然无法改变的是,当他正式出巡的时候,平民百姓都不能直视他的容貌。
让前来观赏马拉铁轨车的百姓跪在道路两边不能抬头,显然有违他特意召开这场开幕仪式的用意。
因此巡游了两站之后,朱由检就下了马拉铁轨车。不过难得放松的出行的他,并不想这么快的返回宫内去。
事实上,比起毕自严所猜想的那些事外,他所遇到的麻烦显然还要更多一些。
比如他现在最感觉头疼的,反倒是关于同建奴议和的事。杨镐终于同建奴谈成了和议,但是这位老先生终于还是摆脱不了文人习气,他返回锦州后,居然把和约的内容写信告诉了自己的好友。
这真是天知道,同建奴达成和约是一件好事,但是把和约内容暴露出来,这就是一场灾难了。
事实上只要不是签订城下之盟,任何和约都是双方妥协的产物,无非是强势的一方妥协的较少,而弱势的一方妥协的较多而已。所以,任何和约都有被诟病质疑的内容。
而黄台吉在发觉继续阻挡和约,到有可能让那些支持和谈的女真贵族聚集在阿敏和代善身边后,立刻转变了自己的态度。
他从身边的几位汉人士子口中,打听了一些大明和边疆少数民族交往的历史之后,修正了后金和大明和谈中的一些内容。
对黄台吉来说,同大明和谈从来不是目的,通过同大明的和谈扩大自己在后金国内的影响力才是目的。
而一向没有什么政治主张的二贝勒阿敏,居然打出了自己的和谈主张内容,显然触犯了他想要主导和谈的谋划。
黄台吉并不惧怕自己几位兄弟所具有的能力和野心,因为这些兄弟也许有着不错的内政和军事上的能力,但是却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理念。
比如父汗从起兵开始,目的就非常的明确,联合蒙古,安抚**,攻击明国,从而在辽东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
自从父汗去世之后,后金国内的女真贵族们,顿时就开始陷入了混乱之中。虽然实力最强的四位贝勒联手,暂时稳定了后金国内的政局。
但是除了黄台吉之外,其他三人都没有什么自己的政治主张,比如阿敏整天就想着,把自己的部族武力拉出去自成一国,过一过大汗的瘾头。
而代善则是觉得,几十年征战,后金国在辽东已经略成气候。接下来,若是能够同明国相安无事,那么他也可以享受下富贵闲人的生活了。
要不然征战一生,汗位又已经与他无缘了,还要餐风露宿的折腾什么呢?难道真的要替自己的弟弟做犬马不成。
至于莽古尔泰,这人在政治上就是一个白痴。他毫不顾及后金国面临的实际困难,也不关系女真贵族们心里想要什么。只是一味的叫嚷着,后金国应当始终以父汗生前制定的政策行事。
什么是努尔哈赤的生前之策呢,就是以阿哈、尼堪养诸申、蒙古,强调女真、蒙古同汉人之间的区别,对汉人中的读书人进行清洗,保持女真人自己的风俗,并坚持同明国作战到底。
努尔哈赤制定的这些政策,在后金占据了大半个辽东之后,事实上就已经不适宜了。在现在的后金国内,汉人的人口事实上已经超过了后金国人口的半数。
大批的辽东大户、辽**军的投靠,使得后金国汉人再不像后金国建立之初一样,是一只可有可无的力量了。
努尔哈赤可以凭借着他建立的女真八旗的绝对武力,还有后金国开国之主的地位,迫使一干女真贵族不得不服从于他颁下的政令。
但是莽古尔泰不过是一旗之主,威望和德望都不足以震慑八旗亲贵们按照他的意思行事。
更何况,这些女真亲贵们当初豁出性命去跟着努尔哈赤伐明,那个不是梦想着,后金建国成功后,他们也可以享受明国贵人们享受的一切,才这么不顾生死的博命的。
如果建立了后金国,还要继续过着当初起兵之前,在深山野林中的渔猎生活,他们又是何苦由来。
是以,虽然莽古尔泰在努尔哈赤诸子中的地位比黄台吉更为尊贵,但是女真亲贵们还是闭着眼睛支持了,代善推举的黄台吉接任了后金大汗。
而黄台吉凭借着自己提出的政治主张,和巧妙的政治手腕,很快就脱离了被众人视为代善傀儡的身份,真正成为了后金国的大汗。
他让阿敏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苏长清王承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长清王承恩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