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燮带着两名弟子乘着驿站的马车从左安门进入了京城,因为父亲被上官陷害,一向明哲保身不愿进入官场的他,事实上并不愿意接受皇帝的征召。
但是先有友人黄道周的请求,又有皇帝的手书,特别是手书上写的那两句诗文,让他实在是无法再推诿下去了。
从通州换乘的驿站马车,同之前的二轮马车相比,车厢内要宽敞了许多,行驶的时候也平稳了许多。
两名跟他一起上京的学生,正好奇的观察着车外京城的风物,这和他们曾经听说过的京城面貌大不相同。
都说北地风沙大,粉尘和干透了的粪便扬起后,那种味道真是让人无法言说。
但就他们现在看到的景象,也只是尘土大了一些,并没有那些客商们说的这么恐怕。
而且原本颠簸不停的马车进入了城内之后,也变得平稳了起来。
“老师,这京城的人还真奇怪,居然把铁条也铺设在地上了,这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啊?”两名学生看了半天风景,不由回头向张燮好奇的询问道。
原本还在沉思着,这趟入京会有什么变化的张燮,闻言顿时微笑着说道:“老师同你们一样,多少年没来京城了。同样不知道这些京城的新玩意,还是等到了会同馆后,去问问…”
张燮原本以为,就算自己入京之后,皇帝也不会立刻召见自己。因此第二天一早,他吩咐两名学生在馆内整理行囊,自己则准备出门去拜会下在京城的友人。
但是他刚刚走出会同馆的大门,馆内的小吏就追赶了上来通知他,陛下要立即召见他。
张燮虽然感到有些诧异,但还是立刻跟着这名小吏返回了会同馆。
前来传话的内宦,看到小吏把人追回来之后,顿时松了口气,然后赶紧催促他上车,前往宫内晋见陛下去了。
内宦带着他来到武英殿之后,就有人过来带着他进入了武英殿内。
张燮看着崇祯坐在被隔出来的办公用房内,而不是在正殿宝座上接见自己,感觉颇为惊奇。不过他还是不动声色,规规矩矩的先向崇祯行完了礼。
两人见完礼之后,朱由检便招呼他进入内间说话。张燮谨慎的在皇帝赐座上坐了下来,然后低头等着皇帝的问话。
“你就是张绍和?”朱由检手中捏着一本书向他发问道。
虽然知道皇帝的问话并没有恶意,但是张燮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他赶紧曲了曲身体说道:“臣正是漳州府举人张燮,山野一愚夫,愧受陛下之赠字。”
朱由检没有理会张燮的推脱之词,反而扬了扬手中的书籍说道:“你这本《东西洋考》写的很不错啊,两洋40个国家的沿革、事迹、形势、物产和贸易情况都写了下来。
还记载了前往这些国家的水程、二洋针路、海洋气象、潮汐的资料,实在是我大明海商出门前,第一要读之书。朕打算将之刊印,然后向海商协会进行推荐,你可愿意?”
这本书原本是张燮受海澄知县陶镕和漳州府司理萧基、督饷别驾王起宗委托,着手编写,作为漳州与东、西洋各国贸易通商的指南。
老实说,刚开始的时候张燮并没有把这本书看的有多重要,中间还停顿了一段时间。不过再次被漳州府督粮通判王起宗拜托之后,他才真正把心思用到了编辑这本书上。
而一旦他全身心的投入之后,才真正的被这些海外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所吸引,认为让大明百姓多了解些海外情况,也好趋利避害,方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完成了此书。
这本书不仅广泛采录政府邸报、档案文件,参阅许多前人和当代人的笔记、著述,还采访舟师、船户、水手、海商,经过详细、严密的考订和编辑。
但对于他来说,这本书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的,那就是他并没有奔赴海外亲自验证这些资料,毕竟出海的风险太大,家人都不约而同的阻止了他。
看到皇帝如此重视他这本,花费了数年时间,费尽心力写作的《东西洋考》,张燮心里还真是有些满足感了,“陛下厚爱,臣受宠若惊。”
朱由检笑了笑,然后就放下了手中的书籍说道:“不过这本书中,也有一些瑕疵。
比如成书时间过久,现在东西两洋各国的变化,显然同书内的记录还是有出入的。海商只能把这本书作为参考,而无法再用来指导自己的经商了。
另外有些无法证明的野史传闻,也记录在了书内,这就有损这本书的真实性了。”
张燮顿时
但是先有友人黄道周的请求,又有皇帝的手书,特别是手书上写的那两句诗文,让他实在是无法再推诿下去了。
从通州换乘的驿站马车,同之前的二轮马车相比,车厢内要宽敞了许多,行驶的时候也平稳了许多。
两名跟他一起上京的学生,正好奇的观察着车外京城的风物,这和他们曾经听说过的京城面貌大不相同。
都说北地风沙大,粉尘和干透了的粪便扬起后,那种味道真是让人无法言说。
但就他们现在看到的景象,也只是尘土大了一些,并没有那些客商们说的这么恐怕。
而且原本颠簸不停的马车进入了城内之后,也变得平稳了起来。
“老师,这京城的人还真奇怪,居然把铁条也铺设在地上了,这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啊?”两名学生看了半天风景,不由回头向张燮好奇的询问道。
原本还在沉思着,这趟入京会有什么变化的张燮,闻言顿时微笑着说道:“老师同你们一样,多少年没来京城了。同样不知道这些京城的新玩意,还是等到了会同馆后,去问问…”
张燮原本以为,就算自己入京之后,皇帝也不会立刻召见自己。因此第二天一早,他吩咐两名学生在馆内整理行囊,自己则准备出门去拜会下在京城的友人。
但是他刚刚走出会同馆的大门,馆内的小吏就追赶了上来通知他,陛下要立即召见他。
张燮虽然感到有些诧异,但还是立刻跟着这名小吏返回了会同馆。
前来传话的内宦,看到小吏把人追回来之后,顿时松了口气,然后赶紧催促他上车,前往宫内晋见陛下去了。
内宦带着他来到武英殿之后,就有人过来带着他进入了武英殿内。
张燮看着崇祯坐在被隔出来的办公用房内,而不是在正殿宝座上接见自己,感觉颇为惊奇。不过他还是不动声色,规规矩矩的先向崇祯行完了礼。
两人见完礼之后,朱由检便招呼他进入内间说话。张燮谨慎的在皇帝赐座上坐了下来,然后低头等着皇帝的问话。
“你就是张绍和?”朱由检手中捏着一本书向他发问道。
虽然知道皇帝的问话并没有恶意,但是张燮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他赶紧曲了曲身体说道:“臣正是漳州府举人张燮,山野一愚夫,愧受陛下之赠字。”
朱由检没有理会张燮的推脱之词,反而扬了扬手中的书籍说道:“你这本《东西洋考》写的很不错啊,两洋40个国家的沿革、事迹、形势、物产和贸易情况都写了下来。
还记载了前往这些国家的水程、二洋针路、海洋气象、潮汐的资料,实在是我大明海商出门前,第一要读之书。朕打算将之刊印,然后向海商协会进行推荐,你可愿意?”
这本书原本是张燮受海澄知县陶镕和漳州府司理萧基、督饷别驾王起宗委托,着手编写,作为漳州与东、西洋各国贸易通商的指南。
老实说,刚开始的时候张燮并没有把这本书看的有多重要,中间还停顿了一段时间。不过再次被漳州府督粮通判王起宗拜托之后,他才真正把心思用到了编辑这本书上。
而一旦他全身心的投入之后,才真正的被这些海外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所吸引,认为让大明百姓多了解些海外情况,也好趋利避害,方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完成了此书。
这本书不仅广泛采录政府邸报、档案文件,参阅许多前人和当代人的笔记、著述,还采访舟师、船户、水手、海商,经过详细、严密的考订和编辑。
但对于他来说,这本书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的,那就是他并没有奔赴海外亲自验证这些资料,毕竟出海的风险太大,家人都不约而同的阻止了他。
看到皇帝如此重视他这本,花费了数年时间,费尽心力写作的《东西洋考》,张燮心里还真是有些满足感了,“陛下厚爱,臣受宠若惊。”
朱由检笑了笑,然后就放下了手中的书籍说道:“不过这本书中,也有一些瑕疵。
比如成书时间过久,现在东西两洋各国的变化,显然同书内的记录还是有出入的。海商只能把这本书作为参考,而无法再用来指导自己的经商了。
另外有些无法证明的野史传闻,也记录在了书内,这就有损这本书的真实性了。”
张燮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