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位于昌江河畔,处于大明东南内陆江西省东北部。它的东北面是黄山、东南面是怀玉山,西面是鄱阳湖平原。
昌江由北面而来,经过景德镇之后,就蜿蜒向西南流入了鄱阳湖。昌江把上游的木材,下游的稻米运到了景德镇,又把景德镇制成的瓷器,经过鄱阳湖-长江航道运往大明的各地。
正是这条昌江成就了景德镇这座山谷中的城市,一万八千户人家,十万余瓷工,就仰赖着这小小的瓷器过活。
仅仅在宋朝初年,景德镇也不过是一个不到800人的村集而已,但是到了现在它已经成为了大明四大名镇之一。
景德镇上规模的瓷窑有300多座,而围绕瓷器产生的行当号称8行36业,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景德镇瓷器已经发展到了手工业的巅峰。
一只瓷器从揉泥到出窑,需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这种分工合作的细化程度,已经同工业时代并没有什么差别了。
景德镇从事瓷器行业的势力,有本地帮,都昌帮和江西其他七个地区联合的帮会,这三股势力最为强大。
而从事贩卖瓷器的商人,则又以徽商为主。徽商从黄山等地运来木材、粮食,又向各窑主放债,然后以出窑的瓷器作为抵偿,从而基本控制了这个城市的大部分瓷器产量。
景德镇号称天下瓷都,又被人称之为四时雷电镇,这些称号无不是在说明,不管是在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在大明内部,景德镇的制瓷工艺,都是其他地区所无法匹敌的。
然而即便是如此,景德镇的瓷窑也不是每次都能烧制成功的。在缺乏温度控制手段,和木材燃烧值的限制下,烧制瓷器就是一个不确定的活计。
不过凭借着细化的分工合作,还有更为成熟的烧瓷技术,景德镇每年出产的瓷器也达到了近300万件,折合银两30余万两,一年征收的税款万余两。
而景德镇普通的工人一年收入大约为六两半,同一位普通农民相等。画工的年收入为九两,再上层的技术工种则是12两。
而烧成的瓷器,寻常的瓷碗约为1钱,上品则可以达到2两,而这还是在景德镇的市价。
武英殿偏殿内,坐在上首的皇帝沉默的听着,督陶太监和几位瓷器工匠为他介绍关于景德镇的一切。
而坐在皇帝左手的宋应星,已经完全听的入迷了,甚至都已经忘记了皇帝的存在。
对于督陶太监和几位瓷器工匠来说,这顿中饭大约是他们有生以来,吃的最为艰难的一餐了。
听完了督陶太监和几位瓷器工匠的汇报之后,朱由检从王承恩手中接过了一块毛巾擦了擦嘴,然后对着几位工匠们说道:“军器监孙郎中正在研究冶铁炉的耐火砖,朕看你们对于火候和修补瓷窑很有经验,不妨去参观一下,顺便给个意见。”
工匠中带头的董陶和黄驮儿,赶紧起身对着崇祯连声答应着。王承恩立刻招来了一个小太监,带着这些工匠出去前往军器监兵工厂去了。
遣走了其他人之后,朱由检才慢悠悠的对督陶太监说道:“从昌江入鄱阳湖,然后往南走赣江,再穿过梅关古道,然后换船,顺珠江而下就到了广州,你知道这条路吗?”
督陶太监的额头有些冒汗,他赶紧回答道:“回陛下,臣知道这条路。”
朱由检看着他平和的说道:“去岁从这条梅关古道运到广州的瓷器不下百万件,据朕收到的消息,澳门夷人购去瓷器20万件上下,而从广州运往海外的景德镇瓷,则超过60万件,这你也知道?”
督陶太监感觉离开座位,连滚带爬的走到殿中间,向着皇帝连声告罪。
朱由检沉默了一阵,才对着他说道:“朕看你也是年老体衰了,还是出宫去养老吧,督陶这么辛苦的事还是交给年轻人去办吧。”
“多谢陛下恩典。”督陶太监满嘴苦涩的对着皇帝叩头谢恩道。
处置了景德镇的督陶太监之后,崇祯便带着宋应星返回了在武英殿内的办公室内。
让王承恩准备了一壶茶水上来之后,朱由检才对着宋应星说道:“你听了那些工匠们的汇报之后,对景德镇有一个什么样的想法?”
宋应星还没从工匠们讲述的瓷器制作技术中回过神来,他下意识的感慨道:“景德镇制瓷的技术,果然是天下无双啊。想来其他地区的瓷器制作,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及得上景德镇了。”
看着宋应星似乎还没领悟到,自己找他来旁听这场会谈是什么意思,朱由检不得不提醒道:“朕想要问的是,瓷器对于景德镇的陶工具有什么样的意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苏长清王承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长清王承恩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