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校培训,学习如何做官。
对于这种改革,大部分士子都比较欢迎。一方面一些不是官宦家庭出身的士子,需要通过这种学习,吸收如何处理政事的经验,而不是去自行摸索。
另一方面,朝考和之前的考试严格程度不同,有关系有门路的进士,往往可以获取更好的位置,而一些平民出身的进士则被分配到了穷山恶水的地方去当县官。
因此,皇帝制定的这条新规则,波澜不惊的就被新进士们接受了。
而崇祯在武英殿内召见了宋应星、宋应升两兄弟后,才知道这两人居然还是亲兄弟,同两人聊了一个下午之后,崇祯心里大为高兴。
兄长宋应升熟悉于人情世故,同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腐儒不同。他也不排斥商业和手工业,且反对江南书院那种夸夸其谈的治学方式。同他弟弟宋应星一样,也是一个讲究学以致用的儒者。
而宋应星虽然处事并不如其兄圆滑,但是对于各种手工业技术、农业种植技术和自然科学上的研究,却远不是宋应升所能企及的。
见过了宋家兄弟之后,崇祯思虑了许久,终于想好了要如何安排使用这两兄弟。
而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沈培终于抵达了京城。这位崇明沈家海外贸易的主事者,虽然一生之中见过了无数的惊涛骇浪,但是同大明皇帝谈生意,这还是第一次。
就算是一向胆大的他,入住了京城会同馆之后,也变得有些惶恐了起来。
他在会同馆并没有住上几天,就被皇帝所召见了,召见的地点并不在宫内,而是在北京图书馆内的同文馆中。
在同文馆内的一间花厅内,沈培在一名太监的带领下,终于见到了大明皇帝。和他想象中的不同,他所见到的皇帝本人,似乎比他的年龄更为成熟一些。
按照路上太监的提点,沈培五体投地的趴在了崇祯面前,不敢做多余的动作,唯恐冒犯了皇帝。
崇祯低头看了看,便温和的说道:“你就是沈廷扬的五叔公啊,不必如此多礼,起来坐下说话吧。”
沈培头也不敢抬的说道:“小民不敢冒犯天颜,请陛下训示,小民洗耳恭听。”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你这人倒也有趣,没见到朕的时候,你还要同朕讨价还价,怎么见了面,就改口让朕训话了?
你还是起来坐下,好生说话。这里是同文馆,不是宫内。朕今天就想要同你谈些生意,不讲其他事情…”
在崇祯的好言劝慰之下,沈培终于战战兢兢的起来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但是他也只有半个屁股挨着椅子,不敢完全放心的坐下去。
朱由检并没有在继续说什么,而是询问了些关于沈培在海外经商时的一些经历。
皇帝聊家常一样的问话,终于让沈培紧张的情绪放松了下来。而崇祯从他口中,也了解了不少关于海外贸易及东南亚的风土人情。
聊了许久之后,朱由检突然若有所思的对他说道:“你去过东南亚这么多地方,又通晓这么多不同的风土人情,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把自己的经历都写下来,写成一本书让我大明百姓了解下海外的情况?”
沈培眨了眨有些混浊的眼睛,有些不知所措的说道:“回陛下,小民不过是一个粗通文墨的商人,如何写得出这种文章,那是读书人才能干的。而且这种海外经商的粗鄙之事,又有什么人愿意去看呢?”
朱由检笑了笑说道:“海外经商可不是什么粗鄙之事,你们拿着中国制作出来的东西,从海外换回中国所需要的资源,又给朝廷上缴税赋,以造福于人民,这是有利于国家的好事。
你把自己在海外经商时的经历写下来,一来可以让大明百姓开拓见闻,二来也可以让那些想要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们少走些歪路,又怎么会没人看呢?
朕以为,只要你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详细的记录下来,就已经是一本很精彩的书籍了,至于文字方面,完全可以找人润色一二。你若是能写出这样一本书,朕让这图书馆首先收藏一套,你觉得怎么样?”
崇祯的建议顿时让沈培心动了,江南商人最为好名,为了一篇墓志铭,甚至不惜花数千两白银,请求名士写上一篇。
能够留下一套写着自己名字的书籍,在这座皇帝修建的图书馆内,这无疑让沈培有些激动了起来。
“若是小民完成此书,是不是能请陛下写上一篇小序?”沈培有些贪心的问道。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苏长清王承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长清王承恩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