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温和的说道:“你叫什么名字?如果给你材料和助手,你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回陛下,小民张进和,只要能给一部纺车让小民修改,3天之内小民就能完成。”张进和完全不顾及伯父张满的眼色,大包大揽的说道。
“好,朕答应你。文思院的大使在么?”朱由检回头叫了一声。
大使赵德川立刻上前向崇祯行礼,躬身等候着皇帝的命令。“给他需要的材料和人手,让他去试验,朕3日后再来看看能不能做成新的纺车。”朱由检毫不迟疑的说到。
视察完文思院,准备离去时,站在文思院门口的朱由检对着张省声说道:“把1万9千担棉花做成棉布出售,就能赚取5万银两以上的利润,看起来利润不少。
但是,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六个月之内完成,还是更久的时间内完成,这个区别就很大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任何推动节约人力及时间的技术,都要重视起来。
衣食住行是人最基本的需要,而这个穿衣还排在首位。大明边军以北方为人数最多,但是偏偏北方能种植棉花却不能纺纱织布,导致每年都要从南方调运上千万匹棉布北上。
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在北方织布的问题,不仅运河的船运可以减轻压力,而且北方百姓的穿衣问题也能够解决。
更重要的是,如今漕运混乱不堪,朕却只能睁一眼闭一眼,无非就是京师及辽东诸军的粮饷及寒衣,都需要依靠漕运解决。
古人云:投鼠忌器,正是目前漕运问题的最好写照。唯有解决了,穿衣吃饭问题不再依靠这条运河,朕才有这个底气去动漕运这个难题…”
听到崇祯对自己如此推心置腹,张省声顿时恭敬的回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好好整顿文思院,把这个纺织业在京城建立起来的。
还有一事,臣请陛下恩准。这内城所居住的大多数都是官宦、商人居多。如果要开设这个纺织厂,势必要招募居住在外城的普通百姓,如此一来他们每日进出城门甚为不便。
所以臣希望,这个纺织厂能够开办在崇文门外,外城地方空旷又能方便百姓上工。”
“行,就照你说的去做。那些遣散出宫又无处可去的宫女,你要优先照顾她们进厂…”
返回宫内的时候,天色已经开始黯淡下来了。连续奔波了两天,也没怎么好好休息,朱由检正想用完了晚膳,今天就早点休息的时候,吕琦捧着一堆折子走了进来。
王承恩看着已经在连连打着哈欠的皇帝,不由下意识的说道:“陛下龙体欠安,今天不如早点歇息,这些奏章还是明日再看吧。”
朱由检强忍着疲惫感,对着吕琦问道:“都是些什么奏章,有什么比较重要的吗?”
吕琦低着头回道:“其他到没什么,不过有两份奏章也许陛下应该先看看。一份是锦衣卫对兵变的调查报告,还有一份是吴芳元的报告。”
朱由检揉了揉眼睛,对着王承恩说道:“替朕泡一壶浓茶来,要红茶。报告朕就不看了,吕琦你读给朕听听吧,先读吴芳元的报告。”
吴芳元的报告很简单,兵变时外出劫掠财物的京营士兵,虽然对被强迫交出这些财物不满。但是因为煽动兵变的军官们已经逃亡,而另一半没有进城的京营士兵及辽东军,虎视眈眈的在边上监视着,这些士兵们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交出了劫掠来的财物。
当然交出的财物不可能是全部,一些可以藏匿的细软还是被他们隐匿下来了。
而之后,按照皇帝的命令对京营士兵预发两个月的粮饷,这些士兵的怨气也就大部分消失了。
不过吴芳元指出,虽然京营士兵的怨气基本散去了,但是各个营头对于裁减京营军士数额不满的刺头,并没有就此接受现实。
这些人都是各营将主从街头招募来的所谓勇士,或是在京营内混久了的兵痞。
他们以往都是各营将主用来控制底层士兵的助手,也是被这些将主们认为可以拿出来充当门面的各营骨干军士。这些人除了粮饷不会被克扣外,还不时的会得到一些小赏赐,因此生活上比一般军士好的多。
他们这些军中的兵痞们,没有侍弄田地的手艺,也不肯老老实实的做什么建筑工人,真要让他们上辽东去和建奴作战估计也是要跑的。
不过就此把他们除去军籍,放回地方去,估计地方也是要遭殃的。因此吴芳元建议把这些人另起一营,然后让他们远离京城,既能消灭京营内闹事的隐患,也能保护地方上的安宁。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苏长清王承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长清王承恩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