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朱由检平静的说道:“派个人去打探清楚,命令徐应元守好皇城四门,不要轻举妄动,要是让乱兵冲进了皇城,他就自己抹了脖子吧。再派人去巡警署和消防局,让他们守住京城的武库、各武器作坊,不要让人趁乱抢了武器铠甲去。”
几乎在崇祯收到消息时,在内阁值守的黄立极、施鳯来、张瑞图几位阁老也收到了京营生乱的消息。
黄立极一边命令戎政府属官去劝说这些闹事的兵丁回营,一边命令俞咨皋集结城内的兵丁准备平乱。
接着黄立极让施鳯来立刻去外城,把崇祯接回皇城之中,让兵部尚书王在晋率领正在祭祀的各京营军官,去安抚进入京城的乱兵。
这次京营兵变,虽然是抚宁侯等勋贵煽动的,因为崇祯清理京营编制、京畿卫所屯田侵占及长芦盐场改制,把这些勋贵的财源都一一断绝了。
但是在这场兵变的背后,宫内那些因为衙门改制失势的内官们,同样也默默的进行了推波助澜,京营内和城门处的监督内臣被调走,给予勋贵们煽动兵变的行事方便。
至于袁崇焕等东林党人,则想着干脆借京城兵变的机会,拉拢关外的关宁军来上京对朝中阉党残余进行清洗,把朝政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
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缠下,失去了管束的京营士兵们,终于被依附于勋贵门下的百户、总旗所煽动了,他们鼓噪起来要去找皇帝说理。
除去那些参加祭祀的军官,其他原本应该在北郊大营中镇守的高级军官们,忽然之间就消失了。
近3万京营士兵浩浩荡荡的,就向着京城而来了。为了防止被关在京城之外,士兵们被分成了三路,向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涌去。
除了西直门的城门郎得到士兵汇报后,第一时间关闭了城门,另两座城门因为无人负责,被京营士兵们推开了挡路的守门兵丁,冲入了城内。
如果抚宁侯等勋贵是想发动一场真正的政变,要进行帝位更迭的话,他们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因为只要进入了内城,基本上想要攻下皇城就只是一个心理问题了,毕竟火药厂及军器局都是在内城。
然而在文官压制了近百年后的今天,大多数勋贵早就失去了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想法。
他们冒着这么风险煽动京营军士闹事,想要的仅仅是让崇祯应允恢复旧制而已。
而这些勋贵们自己就住在内城,为了不让这些闹事的京营士兵不至于失去控制洗劫内城,威胁到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甚至要求闹事的士兵不许携带任何武器。
于是这场兵变刚刚开始的时候,看起来更像是一场**。西直门大街、德胜门大街上的一些百姓,还好奇的站在路边观望着,想要看看这些士兵想要做什么。
北京城内已经数十年没有遇到过战争了,这些百姓们也失去了对于危险的警惕性。
谁也不清楚,这场一开始看起来很**的士兵**,是怎么变成后面的**的。
事后锦衣卫、东厂递交上来的调查报告,一个说是:崇玄观前一名士兵偷窃了一双鞋子,引来了店铺伙计的依依不饶,最后发生了斗殴,士兵抢劫了这个做鞋子的店铺,骚乱开始了。
另一个则是说:一对在护国寺上香的新婚夫妇,因为几名士兵无礼的打量着妻子,被身为读书人的丈夫训斥,并喝令家仆抓住几名士兵,要送去大营进行严惩,结果激怒了士兵们。
总而言之,当发生骚乱之后,原本就对这些士兵没有什么约束力的军官们,很快就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
而一直向着长安街行进的队伍,也停顿了下来,一群群的士兵开始分散开来,冲进两边的坊市进行抢劫。
原本聚集在一起的,兵变的京营士兵们,很快就分散在了阜成门大街以北,积水潭以西的坊区内。
这些京营士兵终究只是一群没有上过战场的兵痞,他们心里还存在着对法律和权势的畏惧。他们既不敢杀人也不敢放火,只是仗着人多对居民、商铺进行抢劫,而且他们还胆怯的避开了那些高门大户的府邸。
不过很快一些街上的青皮混混,就趁乱加入了对平民的抢劫中去了。这些人一向都是替权贵势要们做些见不得人的事,心里对于大明律和朝廷的敬畏,要比京营的士兵少的多。
有着他们的加入,京城西北各坊内终于出现了流血和放火事件。而这个时候,朱由检也终于了解了内城现在的局势。

章节目录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苏长清王承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长清王承恩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