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崇祯在祭祀辽东死难将士时,德胜门、西直门箭楼上的守城士兵突然看到大队人马向着京城涌来。他们立刻就向把守两门的城门郎、内官进行了汇报。
然而这些前来报警的士兵发觉,应该在城楼内值守的城门郎、内官都不见了,他们顿时慌乱了起来。
北京城每一座城门都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得综合性防御建筑群,再配合城外的护城河同城墙,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北京城的城墙高度并不统一,但是东北角这处对外也有7米多高,对内则超过了5米高。
外侧凸出保护城门的箭楼高出两侧城墙近20多米,坐落在一座用砖包砌的大型城台之上。
为了有利防御,城台又比两侧瓮城的城墙高上了5、6米,从城外看去,从地面到箭楼顶部起码有5倍于城墙的高度。
箭楼的平面就像是一个梯形,长边对着城墙外有30多米,短边对着内侧的瓮城约20余米,进深有近20米。
箭楼分为4层,除面对瓮城一侧为敞开的进口外,其余三面都开设了箭窗,共计82个。
箭楼和城门楼之间的距离在110米上下,箭楼两侧以圆弧形状修筑了两道城墙,把城门保护在瓮城之内。瓮城两侧各开了两个小门,上面有一座闸楼,这两道城墙相距了70米左右。
城墙的顶部宽度基本相同,大约为10米。除了雄伟的城门防御建筑外,还有每隔一段距离修建的敌台,城墙转角处的角楼。
一般而言,就算就什么敌军跑到了北京城,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真实面貌之后,也会打消强攻的念头。
也先也好,俺答汗也好,他们到曾经攻到了这里,但是在这道城墙的保护之下,两位草原上的君主最终还是放弃了强攻,带着部属泱泱而归了。
但是守卫城市最终需要依靠的是人,而不是一道城墙。京师有内城九门,外城七门,加上皇城四门,共有20门。
太祖时期,皇城四门设门正、门副,以内官充任皇门官。永乐之后,太监的权势大涨,皇门官开始插手外城的事务。
到了成化年间,内官监太监陈良第一次出任提督都城九门暨皇城四门,此后京城各门的防禁就大半落入了内监手中。
内城九门额定兵员3759名,外城七门额定兵员3104名,皇城四门的额定兵员则超过了8千。
但是明末的政治**同样没有让京城各门守卫成为净土,根据固定,提督九门的内官和各门把守内官都有点军的权力,就是合法的挑选一部分士兵作为自己的军伴,可以用作亲兵,也能当做免费的仆役。
万历皇帝末年,兵部尚书薛三才就指出,京城内外16门6800名军士,被内官占为私役的就达到了4332名,对于人数更多的皇城四门,连兵部尚书都不敢捅出来。
虽然事后,提督九门的内官受到了申黜,但是实际上情况并没有得到改观。
原本内外16门,每门个200多守门兵丁,现在也只剩下了5、60名老弱兵丁罢了。
而负责门禁虽然是守门内臣,但是掌管九门锁钥铜牌的却是中军都督府,而根据明朝大小相制,上下相维的治官原则,还有一名兵部主事负责一月两次的点视。
可以说北京内外九门的管理本身就不是事权一统,权力分散的结果就是,当德胜门、西直门的城门郎、内官不见了之后,这些守城的军士顿时失去了主张。
如果外面是敌军,他们自然可以关门示警。但是外面都是北郊大营的京营士兵,如果他们贸然发布了警报,却只是误报的话,事后恐怕第一个要砍脑袋的就是报警的人。
两座城门的守门军士,不约而同都选择了同一个方式,派人向皇城内的提督九门内官徐应元请示。
当朱由检这边的祭祀快要完成的时候,一名内侍忙不迭的跑进了祭坛前的广场。
不一会,王承恩就小步跑到了崇祯边上,告诉了崇祯一个坏消息,京营一些军士因为不满自己被裁撤,正涌入了京城要找皇帝求情,废除新政恢复旧制。
“北郊大营的营官和戎政府的主官有没有送来消息?闹事的有多少人?他们是从那里进的京城,现在又往那去?他们带了武器了吗?”
朱由检的一连串问话,顿时让王承恩张口结舌,他楞了一会才说道:“是徐应元派人送来的消息,只说有许多人,起码上万了吧。他们从德胜门、西直门进来的,有没有武器这个没有说,其他地方都没有传来消息。”
然而这些前来报警的士兵发觉,应该在城楼内值守的城门郎、内官都不见了,他们顿时慌乱了起来。
北京城每一座城门都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得综合性防御建筑群,再配合城外的护城河同城墙,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北京城的城墙高度并不统一,但是东北角这处对外也有7米多高,对内则超过了5米高。
外侧凸出保护城门的箭楼高出两侧城墙近20多米,坐落在一座用砖包砌的大型城台之上。
为了有利防御,城台又比两侧瓮城的城墙高上了5、6米,从城外看去,从地面到箭楼顶部起码有5倍于城墙的高度。
箭楼的平面就像是一个梯形,长边对着城墙外有30多米,短边对着内侧的瓮城约20余米,进深有近20米。
箭楼分为4层,除面对瓮城一侧为敞开的进口外,其余三面都开设了箭窗,共计82个。
箭楼和城门楼之间的距离在110米上下,箭楼两侧以圆弧形状修筑了两道城墙,把城门保护在瓮城之内。瓮城两侧各开了两个小门,上面有一座闸楼,这两道城墙相距了70米左右。
城墙的顶部宽度基本相同,大约为10米。除了雄伟的城门防御建筑外,还有每隔一段距离修建的敌台,城墙转角处的角楼。
一般而言,就算就什么敌军跑到了北京城,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真实面貌之后,也会打消强攻的念头。
也先也好,俺答汗也好,他们到曾经攻到了这里,但是在这道城墙的保护之下,两位草原上的君主最终还是放弃了强攻,带着部属泱泱而归了。
但是守卫城市最终需要依靠的是人,而不是一道城墙。京师有内城九门,外城七门,加上皇城四门,共有20门。
太祖时期,皇城四门设门正、门副,以内官充任皇门官。永乐之后,太监的权势大涨,皇门官开始插手外城的事务。
到了成化年间,内官监太监陈良第一次出任提督都城九门暨皇城四门,此后京城各门的防禁就大半落入了内监手中。
内城九门额定兵员3759名,外城七门额定兵员3104名,皇城四门的额定兵员则超过了8千。
但是明末的政治**同样没有让京城各门守卫成为净土,根据固定,提督九门的内官和各门把守内官都有点军的权力,就是合法的挑选一部分士兵作为自己的军伴,可以用作亲兵,也能当做免费的仆役。
万历皇帝末年,兵部尚书薛三才就指出,京城内外16门6800名军士,被内官占为私役的就达到了4332名,对于人数更多的皇城四门,连兵部尚书都不敢捅出来。
虽然事后,提督九门的内官受到了申黜,但是实际上情况并没有得到改观。
原本内外16门,每门个200多守门兵丁,现在也只剩下了5、60名老弱兵丁罢了。
而负责门禁虽然是守门内臣,但是掌管九门锁钥铜牌的却是中军都督府,而根据明朝大小相制,上下相维的治官原则,还有一名兵部主事负责一月两次的点视。
可以说北京内外九门的管理本身就不是事权一统,权力分散的结果就是,当德胜门、西直门的城门郎、内官不见了之后,这些守城的军士顿时失去了主张。
如果外面是敌军,他们自然可以关门示警。但是外面都是北郊大营的京营士兵,如果他们贸然发布了警报,却只是误报的话,事后恐怕第一个要砍脑袋的就是报警的人。
两座城门的守门军士,不约而同都选择了同一个方式,派人向皇城内的提督九门内官徐应元请示。
当朱由检这边的祭祀快要完成的时候,一名内侍忙不迭的跑进了祭坛前的广场。
不一会,王承恩就小步跑到了崇祯边上,告诉了崇祯一个坏消息,京营一些军士因为不满自己被裁撤,正涌入了京城要找皇帝求情,废除新政恢复旧制。
“北郊大营的营官和戎政府的主官有没有送来消息?闹事的有多少人?他们是从那里进的京城,现在又往那去?他们带了武器了吗?”
朱由检的一连串问话,顿时让王承恩张口结舌,他楞了一会才说道:“是徐应元派人送来的消息,只说有许多人,起码上万了吧。他们从德胜门、西直门进来的,有没有武器这个没有说,其他地方都没有传来消息。”
挽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恩星小说只为原作者苏长清王承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长清王承恩并收藏挽明最新章节。